中传女博士 :再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在这条路上走十年

还记得之前推送的两期男博士专访吗 ?

新款男博士刘书亮:专注学术创新,也有一个可爱的日常~

中传男博士第二期|“读博是修行,生活本身就很有趣”

今天传传为大家带来第中传女博士生采访,

让我们一同见证巾帼风采!

胡乃文:“我不过是向着最初的目标,不停地走着而已。”

▲ 胡乃文

虽然胡乃文现在的身份是2017级文艺学博士“新生”,但其实刚刚过去不久的博一上学期,已经是她在中传、在文法学部度过的第八个秋了。

胡乃文本科就读于2010级对外汉语专业,也就是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考入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师从其本科老师刁生虎教授,进行了三年先秦两汉文学与美学的学习研究工作。2017年考博时,她再次选择留在本校,师从杜寒风教授,攻读文艺学专业文艺理论与文艺美学方向博士学位。

▲ 胡乃文(右四)与同学们在硕士毕业典礼上合影

结缘中传

胡乃文高中时经常看湖南卫视的《汉语桥》节目,也由此了解到对外汉语专业。胡乃文觉得对外汉语教师这个职业,既新奇有趣,又承担着传授中国语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意义非凡。所以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她第一志愿就填写了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专业,也很顺利地被录取了。

▲ 硕士时期的胡乃文

“文学院”“文法学部”,从“南图”“大阅城”,从“北操”“大学生活动中心”,从“二食”“南苑餐厅”,胡乃文也从大一入学时的16岁来到了23岁。作为中传人的那份自豪感,是她“扎根”本校的初心

▲ 胡乃文在中传的日子已逾2700天

专业选择

胡乃文来中传前的设想是在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所以当时选择对外汉语专业一方面是出于个人喜好,另一方面考虑到这个专业对英语的要求相对较高,可以督促她的英语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胡乃文在大二时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语言考试,但在准备过程中,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性格更倾向于留在国内深造。

虽然对外汉语专业属于语言学系,但课程设置里也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概论等专业必修课,以及中国古代文论、《庄子》导读、《周易》导读等专业选修课。经过这些本科课程的学习后,胡乃文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她本科毕业论文就选择做《庄子》神话方面的研究,这也是在她的硕导刁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之后就在中文系学习至今。

▲ 刁生虎老师对胡乃文的评价

其实胡乃文在大三决定考研的同时,已经暗下了读博的决心。本科毕业时,她留下学士服,为的是集齐三套“召唤神龙”。家人的陪伴与支持更使胡乃文保持着无忧从容的心态,所以在求学路上的坚持,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胡乃文很喜欢高校的环境,也希望能够在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

学习之外

正如北岛所言:“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在看书学习之余,胡乃文喜欢弹琴、看剧,喜欢生活中的小确幸和仪式感,也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品味这个诗意的世界

▲ 胡乃文在旅行中邂逅小鹿

13岁考过钢琴十级之后,胡乃文在高中阶段继续接受了以《月光》《悲怆》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为主的专业学习,也开始搜集一些电影或电视剧的原声谱,使弹琴成为一种放松自己的方式

▲ 2011年中传合唱比赛,胡乃文作为文学院合唱团钢伴亮相

▲ 胡乃文还特意为传传录制了一首ost

硕士毕业之前,胡乃文在健身房又续了三年的卡,有时早上没课会去游泳“这大概是一个吃货必备的自我修养吧!”胡乃文笑着说道。

▲ 胡乃文(右三)和2017级博士生同学聚餐

当聊到“坊间”对女博士的议论,胡乃文指出,“坊间”谈及女博士无非是这几个关键词:“第三种人”、“灭绝师太”、“弱势群体”,甚至是“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包括前段时间微博热搜上有一个叫《娶妻当娶女博士》的脱口秀,其中一位北大女博士生以自嘲的口吻列举了女博士的种种优势,仍然招来了很多不友好的评论。

“当然,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我们无权干涉。”但所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些“妖魔化”的言论并没有对胡乃文产生任何影响,她身边的博士生同学们不乏可爱而有趣的灵魂,亦葆有更深沉的生活理想。对胡乃文个人而言,在中传的求学路上遇到了能够与她携手前行的终生伴侣,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但我必须承认,愁论文——绝对是一个真命题。”

▲ 胡乃文和丈夫

对师弟师妹的建议

借用一下《无问西东》里张震最后一句独白: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  胡乃文             

▲ 杜寒风老师对胡乃文的评价

因为了解到胡乃文在硕士入学成绩专业第三,博士入学成绩专业第二、方向第一,传传特意求得考试“秘籍”:

考研和考博都有对英语的硬性要求,准备国内升学的师弟师妹们也不能放松英语学习。提前准备公共课考试,不仅可以保障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后期也会体现为总分上的优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专业课。应届生考研在时间上比较充裕,做好规划尤其重要。现在我校的自命题考研大纲给出了十分详细的复习内容,师弟师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将备考任务不断量化,提高复习效率

考博较之考研,硕士毕业论文的压力不容小觑,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合理安排时间,尽早完成初稿。另外,不同于考研,考博需要对所选导师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阅读老师的论文、著作是个有效的途径。

不论考研还是考博,都需要一个内在的动力,一个坚持的心态,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 师妹对胡乃文的印象

祝福大家都能像胡乃文一样,

作伴幸福,不忘初心、坚守理想~


 


张丹:“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不荒废,有价值地过活。”

▲ 张丹

张丹,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2016级传媒艺术学专业博士生。目前主要关注少数民族影视剧研究、中国电视剧发展研究,正在参与博导张国涛老师带领的一些项目。

选择考博

张丹本科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专业,当年选择“三跨”考博是为了给自己的学习生涯一个交代。

张丹表示,最开始选择考博的时候,是一种尝试,尽全力的尝试。现在读博,是为了给自己学习状态提供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提高自己的见识、眼界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无关乎学位学历。很幸运,现实和预期没什么差距,在中传两年来,这些目标基本都实现了。

▲ 张丹(左二)与导师张国涛(左三)、师哥师姐合影

所谓个性

“我本身没有什么大的个性化。如果算作个性化的话,我不太看重博士或者女博士的头衔,以及其带来的相关的固有看法。”博士或者女博士对于张丹个人来说,只是一定阶段的一个称呼或者是符号,并非背后隐藏了可以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多大关系。正因为如此,张丹身边的朋友来自于学校和社会很多不同的圈子、各种不同的职业,也许他们彼此可能联系程度为零,但是在跟张丹交往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舒服

▲ 张丹在后海

“我自己从实际长相来说,颜值算平平的,但我却很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张丹的自我肯定,“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懂得欣赏自己,那么世界上就少了一个欣赏我的人。”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颜值没有那么高?那就微笑待人

在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之间,张丹选择扬长避短,毕竟“短”肯定不会再短,但“长”一定可以再长。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为什么我们不去尝试另一个方向呢?“我很多事情的考虑和思维较为逆向,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另一个方向会发生什么?”

长相是天生的,如果特别好看算是锦上添花,一般人也是无伤大雅。期待和过度的要求,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可能造成失落和失望,没必要不开心和给自己添无端的麻烦。


张丹处理事情的态度是“不强求”:有缘分可以合作、可以一起学习进步;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自安好也不错。“说回来,我算是性格和心态上比较个性吧,这也让我在博士期间心理比较健康和快乐,顺其自然,适量的、实际的、慢慢的自我改变和提升,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不荒废,有点价值地过活。”

张丹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外界对女博士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女博士并没有所谓的“不好交流”。“我的状态就是与人交往,是真诚,是变通,是灵活,是彼此舒服的状态,是轻松的互道衷肠,跟你所带的头衔没有关系,我的朋友们说我是一个不太像女博士的女博士。”张丹笑道。

关于实践

张丹在来中传之前,也就是本科和硕士期间,参与过很多零碎的、尝试性的实践。比如销售、代理、咨询师、演讲、实习记者、拍片子、写策划等等。来了中传以后,她最大的实践是“志愿”

▲ 张丹(前排右二)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参会

张丹的导师张国涛老师真真切切地给她提供了一个志愿得以实践的平台,让张丹有机会和不同高校的专业领域的老师们去接触、协调、沟通。同时,张丹在举办的各种学术研究活动上也锻炼了组织筹划能力。“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面前,我会选择集体利益,放下小我,追求或者是关注大我,这些都是我的志愿,更是我在实践中得以锻炼的,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张丹参加并担任第二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生评委

做好志愿工作的基础,是张丹极强的学习能力。,张丹表示能在此学习,是万分的荣幸。“是博学、优秀、大气、善良的老师们和师哥师姐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我能做的是努力并尽力感恩和学会传承。”

正如张丹所说,她用半年的时间基本修完了博士期间需要的所有学分,也有过很多学术成果获奖、出国参会的经历,但在张丹看来,“这些事儿是大多数甚至可以说所有有学习能力的小伙伴们都能做到的,并非人生前路中最重要的或者说看的最重的。”

关于生活

张丹的生活多姿多彩我对生活的安排,没有那种严苛的要求。如果说学习给了我们知识,那么生活就是给了我们常识。知识与常识并行,才能让我们真正地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并提高效率。不单纯地被学习绑架,也不简单地为生活所累。”

对于生活的安排,张丹是那种“自己给自己找事儿”的人,尽量选择充实,努力把时间拉长。小目标和小计划的进行,短暂且能实际完成;同时也可以尝试小的新鲜的挑战,让自己一直有动力做驱使,生活就会变得不再枯燥和无聊。

“我一直认为生活是一杯白开水,虽然表面平淡无味,但却是最好的饮品。”我们现在的生活表面看起来平静无奇,但却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是怎么对待生活的,可能明天生活就会如何对待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有态度、有宽度,更要有大度。”张丹如是说。

▲ 张丹精致的宿舍日常

“不会做菜的学生不是好摄影师”,一句调侃竟成了张丹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丹喜欢做菜,最初只觉得这是一项生活技能,于是从2008年开始跟随朋友学习做菜,到现在一般的北方菜都尝试着做过一些。

因为在外求学,张丹很少有机会回东北老家与父母团聚。“当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我想着回家以后不再是他们照顾我,而是我有机会和能力来照顾他们。当他们开心地吃着与想象中不太一样做法的饭菜时,我能感受到那是种家的温暖与幸福,三口之家里,不仅仅有父母的味道,也多了一份儿女的味道。”

▲ 张丹做的菜

张丹还喜欢拍照,这原本是出于硕士时期的专业技能,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而她“又爱旅游又是一个十足的吃货”,所以就更喜欢拍食物和实景。“我认为拍照是一种沟通,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享受。”镜头里的一切都有着别样的美感,独一无二,“好像呼吸与心跳都与它们同步”

▲ 张丹的部分摄影作品

对师弟师妹的建议

我们有幸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座“富矿”,我更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从心底里希望学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不仅要跟老师们学习知识,更要向他们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能力。请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位优秀的老师,珍惜他们的默默付出,珍重这份来之不易的师生情,珍爱这场不能再重来的缘分。

——  张 丹             

祝福大家都能像张丹一样,

拥抱自信,有本领、有担当~


 


正如所说,高校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加油,中传人!

加油,小白杨!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记者  |  陈逍 · 曹琬筠

摄影  |  陈逍

编辑  |  陈逍

美编  |  张晓君

责编  |  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