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摘要——基于快速路车牌识别的车辆使用特征及交通拥挤特征研究


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陈川

2016年5月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机动化的发展,居民机动化出行强度以及机动化出行比例增加,交通问题进一步凸显。由于缺乏系统管控,沪C和外省牌照车辆过快增长,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牌照拍卖的机动车总量控制政策的作用。2015年,常住上海的外省市号牌小客车达124万辆,已占上海市小客车总量的近30%。此外,现代智能交通技术及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日益成熟,使得利用诸如车牌照识别数据等,分析车牌照信息以及小客车出行时空信息等成为可能。因此,本文对上海市快速路车牌识别数据深入挖掘,结合地理信息等各种基础信息数据,从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等多重角度分析非沪牌车辆的使用特征,分析路网的交通构成,反映上海市非沪牌小客车的使用现状。

以上海市20121030天的车牌识别数据为研究对象,围绕车牌号码是车辆唯一标识这一特点,从时间维、空间维、车辆属性维、车辆使用特征维等多个维度分析非沪牌车辆的使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介绍上海快速路网的现状,车牌识别系统数据格式和非沪车牌识别数据概况,分析数据的总体特征以及限行政策对非沪牌车辆使用的影响;

2)利用聚类算法,对非沪牌车辆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别车辆的特征,并分析具有常发性拥堵特征的延安高架、南北高架的车辆构成;

3)利用信息熵理论,探讨车辆进入位置的复杂度。提取非沪牌车辆每日首次进入快速路网的位置,探讨车辆进入路网空间的规律性。即研究车辆的进入属性,以非沪牌车辆每天第一条检测记录为基础数据,数据的时间及检测断面即为车辆路网的进入时间和进入点,并分析不同类别车辆进入路网的特征;

4)利用频繁项集算法,挖掘各类车辆在上海市快速路网中,断面使用的关联关系。与传统的路段划分方法不同的是,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分析各类非沪牌车辆所使用的道路断面之间的关联性,是从路段车辆的构成这一视角来分析。

研究结果,对于分析上海市非沪牌车辆的使用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供了新的分析技术手段,为科学制定交通管理决策方案,提供了定量的决策依据,也是生成交通管理策略方案的基础。论文以期为上海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措施提供技术支持,为相关重大交通决策提供辅助信息支撑,引导交通结构和交通方式的发展。

 

关键词:车牌识别系统,车辆使用频率,车辆分类,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