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长期阅读,请点蓝字关注
植树节断想
出生不久即因呼吸系统的疾病差点丢掉性命,母亲说,当年因医院人满为患,只能把我放在走廊的窗台上留院观察。那年白喉病夺走不少婴儿的生命,一晚上从身边推过去几个死去的幼童,家里以为我也会被推走,天放亮时却舒缓了呼吸,重新活了过来。那时我还不会说话,自然无从记得,母亲每次讲述这件旧事时眼里常常闪烁着泪花。
七十亿人口的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泯灭似乎并不重要,尤其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本身就是一粒尘埃,而对于个人而言,却不像生与死那么简单。
初中时,学校突然强调学习成绩,把自由生长的我生生地绑架在教室里,我好像也忽然开了天目,决心成为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学习的好少年。为此,还用心写了一封信,写给2000年的自己,在小伙伴的帮助下爬上屋顶,把它藏在自家烟囱下的红瓦下,想在实现四个现代化时把它取出来。多年后等我想起那封信时,旧宅早被拆迁,嬗变时代使我们无法回到从前。之后真的一改自由散漫的状态,心无旁骛地追求学习成绩,然后搭乘南行的绿皮火车,远离父母和风雪飘摇的故乡。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国民经济管理,除了要学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外,还要学习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农业经济、会计学和统计学等专业课程,同时还有高等数学。大学期间,,深入到农村十几户抽样农家,完成各种包产到户的调查问卷。曾去大连的工厂实习,第一次见到大海,让我豁然明白世界比大海更宽阔。在考试制度改革的声浪中,于光中教授率先将他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课程由传统的笔试改为口试,我抽完签后递给他,他看了一眼试题,然后告诉我不用答题了,直接给了优秀的成绩。指导毕业论文的侯老教授当时尚没有完全摘掉右派的帽子,在昏暗狭窄的书房里,他帮我确定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论文题目,热情介绍我去长春市城建局查阅资料。我乘坐六路公共汽车,拿着他的亲笔信,第一次推开教室以外的社会之门。
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三里河一带的某国家机关,主管领导是一位革命后代,她的弟弟前些年曾以《狼图腾》一书风靡中国,自然理解我对写作的热爱,她经常提醒我要做好本职工作,也不断创造进步的机会。如果不是1989年的变故,或许我安于机关的序列升迁,那样的话,退休后可以有份踏实的退休金。感谢当年的工作职场,它培养了我凡事都要放在宏观背景中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培养了我把零散的事物综合起来寻找解决办法的本领。现在,当年同一职场的一些同事偶尔会在新闻联播或晚间新闻中露面,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表情,让散落民间的我不断坚持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
选择艰苦的自费留学,而后又选择陌生的投资银行工作,都是把先前的一切归零,在不可预知的愿景里涂鸦不确定的图画。或许是童幼时代养成的习性,追求自由是内心无法铲除的顽疾。多年前的某一天,忽然想做一只闲云野鹤,说自己是鹤并不准确,我不过是一只麻雀,择枝而落,落草为生。
为什么总是放弃高点而选择低处,阉割过去再重新开始,连我自己也不清楚命运的摆弄,其实哪一条路径都可以惯性滑行,可我偏偏选择不断转身。选择或许能让我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斗志,一旦停止选择,生命的帷幕怕是真的落下。我把追求自由当作自己的理由,虽然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却是一个搪塞的借口。
时光荏苒,人生过半。生活是一个多有遗憾的过程,虽然时间仍在,有些事却无法重来。用谅解抚慰内心,用善意垫平去路。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多元生存的可能,但最终都会殊途同归,谁都逃脱不掉消失的结局。活好自己,活出自己,我选择生命的愉悦。
今天是植树节,是一个万物生长的日子。如果我有一个带院子的住处,一定会在草地上多种几棵树,将来无力远行时,就在树下安静读书和写字。光阴是用来虚度的,非要把人生赋予意义的话,前半生是为了遇见,后半生就要用来告别。在树下,我会用铁壶烧水、沏茶,招待生命中每一个重逢的人,只缅怀过去,不憧憬未来。
2018年3月12日
苏历铭的诗
老屋咖啡
清代的门板上
残留着民国的油漆
春光里躲藏着冬季的斑影
把双脚搭在另一张椅子上
困意迅速带我
重返旧时光
先是油坊胡同
我从折叠的镜子里
看见无数个自己
交映出自娱的童年
之后是文久胡同
少年的我躺在屋脊上
仰望南飞的大雁
它们长长的队列中
总有一个空位
祖国无比辽阔
绿皮火车载着青年
驶过江桥的瞬间
故乡沉没水中
之后的每一次歇息
不过是一个又一个驿站
青丝滋生白发
一路上不断丢失剪落的指甲
面向故乡,大雪掩埋来路
背对故乡,风雨一直湿透衣襟
万物映入眼帘
把美好留在心底
其余不过是一阵风
在老屋咖啡
我看见一张模糊的脸
晃动于咖啡杯的波纹里
用钢勺轻轻搅拌
雨雾就漫过屋檐
桂花就开了
穿过树下斑驳的阳光
庭院内假寐的土狗
一下子又跑远了
2017年3月12日 中山
| 作者略历
苏历铭,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毕业于吉林大学,留学于日本筑波大学、富山大学,主修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分析。
1983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著有《田野之死》《有鸟飞过》《悲悯》《开阔地》《青苔的倒影》等诗集、《细节与碎片》等随笔集。
苏历铭文字的自留地
关注苏历铭诗歌公众号
分享现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