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

做教育   我们是认真的


清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

-----论中国教育之缺陷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思想是和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一致的,所以一个民族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青少年群体的素质。而学习教育则是一个民族培养青少年的手段,所以:学校教育关系民族命运。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清华生,我对民族的教育事业深有感触。

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踏上了为高考而战的路程。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现状。

从此以后,分数成了衡量学生能力和才智的唯一标准,当然这也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导致。这样以来,一个孩子要想在众多的考试大潮中取得成绩就要牺牲自己的天赋,全身心的投入到死记硬背的条文中来。因为中国的孩子众多,教育无法注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这是我们教育最大的缺陷。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是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模式。

一位香港教育家这样分析:“通过我这几十年的观察,在班级里,将来有成就的学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和考试有关的战斗中,要牺牲自己的天赋、要麻木的接受一切理论,被人牵着走。而这些学生虽然取的了高分,却是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有一种学生,他们即懂得保留了自己的天赋,又适当的学习了一定的知识,能觉察到自己个性和天赋所在,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怀疑,还给自己留有适当的发挥空间。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这样的学生在中国的考试体制下,不会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在将来他们的终究会发光。”这几句话真可谓道破了其中玄机。

个人兴趣无法得到延伸,个人潜能也就得不到激发。必须老老实实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首先是考试的需要,长远的说就是生活的需要。为了考上大学必先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学习中过五关斩六将,上了重点中学,考试考试不停的考试,强打精神,不知疲倦的苦熬、苦战,终于闯过“黑色六月”来到大学。

可以说能考上正规大学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本领,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压制”才熬出来的。我们坚持到了最后。但高考可以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生。即使没有压折,也都压弯了。这是整个高考制度造成的不断恶果。

在高压之下,经过高考的我们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压抑自己与自卑情结。高考制度下,个人的存在价值只是体现在分数之上,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分数的高低。做为一个个人的学生已经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一个分数。所有的学生都被迫进行着一场分数的搏斗,而这场斗争其实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分数的排名永远会在你前面的人,从这各自意义上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高考的失败者。

其次,便是外界的过度依赖,不具有独立的生活习惯与自主的学习习惯。在当前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拼命地消化吸收老师硬喂给的东西,谁的消化吸收系统好,谁就是胜者,生活上父母包办一切,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了对于父母的依赖,在学习上则是过分的依赖老师,强调跟着老师的路走。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父母说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好好学习,老师说,什么也不用想只管提高成绩。这对于成绩的提高确实有作用,但是,当进入大学的时候,自由突然到来了,随之而来不是快乐与幸福,而是茫然与无措。原因何在?失去了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当原有的来自父母与老师的约束瞬间消失,而自我的约束能力不强是时候,面对着多样化的选择,便会陷入迷茫与不知所措之中。这时我们感到的不是自己的解放,相反由于供自己的选择模式太多,而陷入痛苦与孤独之中。

再者,失去了可行的明解的现实目标。这是对于多数学生迷茫的最直接的原因。多数同学都是想好好学习干出自己的一番成绩,都是很有上进心的。但当面对全新的环境,面对着种种的困惑,又没有老师的督促。自己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目标。考研、找工作似乎还很遥远;好好学习,刚经历了痛苦的高考,对于学习仍然心有余悸,再者学习压力远没有高中大,也完全用不着像高中那样拼命苦读;最好听的理由是锻炼能力,可何为能力?怎么锻炼,不知道。大量的空闲时间,不知如何打发。空虚,无聊,在整个系中漫延。上网、恋爱成了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当一个系中此成为一种风气的时候,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不少同学就是在这种迷茫与放纵中度过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也就难怪有同学有这样的质问:今天的大学和我们心中的大学太不一样了,在这里,我们只知道踏着钟点上课,入校无论多久,还不知道学了点什么?难道父母为我们花去七八千的费用,只是为了期末几乎100%的考试过关,混个本科文凭?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极为敏感的时期,这个过程对个人成长极为重要。在这个务实的社会也许说,谈人生观、价值观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但这确实很重要。只是我们不愿听听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那里老生常谈一些迂腐的观点,可以说我们很反感。可我们同样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学到底是学什么?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我活着有什么价值?几乎是每个有点想法的同学都曾为此困惑过。

因此,我个人总结教育最明显之缺陷:

第一:教育的功利化严重,大学越办越像企业,老师和家长注重智育忽视德育。

第二:教育缺乏个性化,不会按照各个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第三:缺乏真正有素质和远见的老师,部分老师担当不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第四:中国的学校缺乏创新的氛围,讲究按部就班、固步自封,不适合天才的成长。

第五: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农村地区孩子,想接受教育,想上大学太奢侈了。

 


-----论中国教育之缺陷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思想是和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一致的,所以一个民族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青少年群体的素质。而学习教育则是一个民族培养青少年的手段,所以:学校教育关系民族命运。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清华生,我对民族的教育事业深有感触。

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踏上了为高考而战的路程。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现状。

从此以后,分数成了衡量学生能力和才智的唯一标准,当然这也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导致。这样以来,一个孩子要想在众多的考试大潮中取得成绩就要牺牲自己的天赋,全身心的投入到死记硬背的条文中来。因为中国的孩子众多,教育无法注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这是我们教育最大的缺陷。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是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模式。

一位香港教育家这样分析:“通过我这几十年的观察,在班级里,将来有成就的学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和考试有关的战斗中,要牺牲自己的天赋、要麻木的接受一切理论,被人牵着走。而这些学生虽然取的了高分,却是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有一种学生,他们即懂得保留了自己的天赋,又适当的学习了一定的知识,能觉察到自己个性和天赋所在,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怀疑,还给自己留有适当的发挥空间。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这样的学生在中国的考试体制下,不会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在将来他们的终究会发光。”这几句话真可谓道破了其中玄机。

个人兴趣无法得到延伸,个人潜能也就得不到激发。必须老老实实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首先是考试的需要,长远的说就是生活的需要。为了考上大学必先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学习中过五关斩六将,上了重点中学,考试考试不停的考试,强打精神,不知疲倦的苦熬、苦战,终于闯过“黑色六月”来到大学。

可以说能考上正规大学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本领,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压制”才熬出来的。我们坚持到了最后。但高考可以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生。即使没有压折,也都压弯了。这是整个高考制度造成的不断恶果。

在高压之下,经过高考的我们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压抑自己与自卑情结。高考制度下,个人的存在价值只是体现在分数之上,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分数的高低。做为一个个人的学生已经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一个分数。所有的学生都被迫进行着一场分数的搏斗,而这场斗争其实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分数的排名永远会在你前面的人,从这各自意义上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高考的失败者。

其次,便是外界的过度依赖,不具有独立的生活习惯与自主的学习习惯。在当前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拼命地消化吸收老师硬喂给的东西,谁的消化吸收系统好,谁就是胜者,生活上父母包办一切,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了对于父母的依赖,在学习上则是过分的依赖老师,强调跟着老师的路走。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父母说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好好学习,老师说,什么也不用想只管提高成绩。这对于成绩的提高确实有作用,但是,当进入大学的时候,自由突然到来了,随之而来不是快乐与幸福,而是茫然与无措。原因何在?失去了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当原有的来自父母与老师的约束瞬间消失,而自我的约束能力不强是时候,面对着多样化的选择,便会陷入迷茫与不知所措之中。这时我们感到的不是自己的解放,相反由于供自己的选择模式太多,而陷入痛苦与孤独之中。

再者,失去了可行的明解的现实目标。这是对于多数学生迷茫的最直接的原因。多数同学都是想好好学习干出自己的一番成绩,都是很有上进心的。但当面对全新的环境,面对着种种的困惑,又没有老师的督促。自己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目标。考研、找工作似乎还很遥远;好好学习,刚经历了痛苦的高考,对于学习仍然心有余悸,再者学习压力远没有高中大,也完全用不着像高中那样拼命苦读;最好听的理由是锻炼能力,可何为能力?怎么锻炼,不知道。大量的空闲时间,不知如何打发。空虚,无聊,在整个系中漫延。上网、恋爱成了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当一个系中此成为一种风气的时候,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不少同学就是在这种迷茫与放纵中度过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也就难怪有同学有这样的质问:今天的大学和我们心中的大学太不一样了,在这里,我们只知道踏着钟点上课,入校无论多久,还不知道学了点什么?难道父母为我们花去七八千的费用,只是为了期末几乎100%的考试过关,混个本科文凭?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极为敏感的时期,这个过程对个人成长极为重要。在这个务实的社会也许说,谈人生观、价值观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但这确实很重要。只是我们不愿听听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那里老生常谈一些迂腐的观点,可以说我们很反感。可我们同样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学到底是学什么?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我活着有什么价值?几乎是每个有点想法的同学都曾为此困惑过。

因此,我个人总结教育最明显之缺陷:

第一:教育的功利化严重,大学越办越像企业,老师和家长注重智育忽视德育。

第二:教育缺乏个性化,不会按照各个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第三:缺乏真正有素质和远见的老师,部分老师担当不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第四:中国的学校缺乏创新的氛围,讲究按部就班、固步自封,不适合天才的成长。

第五: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农村地区孩子,想接受教育,想上大学太奢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