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上,第11届本科生论文比赛讲评暨颁奖仪式在文科楼438如期举行。
本次仪式的嘉宾主持周奋老师首先介绍了本届论文比赛的概况,本届论文比赛自2015年12月开始征稿,征得四大类参赛论文共81篇。本次论文评审全程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赛前不公开评委老师人选,评审时隐去作者姓名。评委们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评比,本次一等奖的位置仍然空缺,周奋老师借此表达了对同学们论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殷切期望。
接下来的点评环节里,负责各个类别评审工作的评委老师逐一进行了论文的点评:
1. 中国古代史、中学历史教学
据夏志前副教授介绍,本次论文比赛共收到中国古代史论文11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3篇。他首先肯定了本次参赛的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广泛,所研究的时代上至战国下至明清,、经济、文化甚至考古学方面的问题均有选手钻研。此外,该组论文的优点还体现在论文选题上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以及写作态度的认真负责,后者表现为大多数参赛论文都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
根据评审情况,夏志前副教授对该领域的论文写作提出以下建议:
(1)在论文选题时,要尽量的“提小钻深”,将问题角度缩小并深入挖掘;
(2)在搜集材料时,除了要尽量采用一手史料外,更要追求史料角度的丰富性,将各方各面的材料“搜罗殆尽”;
(3)学术规范问题,虽然不少论文都在这方面基本合乎要求,但仍有部分参赛论文需要注意细节上的规范问题,如注释、引用的规范。点评中,夏志前副教授除了祝贺本次获奖的选手,还为本次所有投稿的同学点了赞。
2. 中国近现代史
据陈向阳教授介绍,本届比赛中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仍是热点,共收到参赛论文35篇。其中,,各收到12篇论文,研究思想文化方面的论文次之,而研究经济生活的论文较少。
该组参赛论文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选题突出新意,且对问题的表述十分恰当,后者使得研究对象更为集中,令主题鲜明;
(2)史料的收集涉及面相当广泛,档案、日记、方志、报刊等均有出现在参赛论文中;
(3)部分论文能运用合适于选题的结构,使论文内容紧扣主题。
3.世界史
赵自勇教授的建议:
(1)以上两组论文出现的情况,在世界史的论文中均有出现;
(2)由于世界史中文史料较为有限,本次论文选题的角度均为宏观和中观,这存在现实的限制因素;
(3)本届世界史论文相比以往的一点进步,那就是出现了引用英文、法文的论文。同学们可以多读些历史专业的外文书籍,以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外语水平;
(4) 鼓励同学们在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寻找围观的外文资料(国家档案等)来进行微观角度的研究。
4.宋德华教授总结
点评环节结束后,由宋德华教授进行本届本科生论文比赛的总结。宋德华教授参加了11届的本科生论文比赛评审工作,他特别表扬本次的论文选题令人眼亮。但他也表示,参赛的同学们想要真正写好论文,仍需一定的努力。同时,他预告说,自己受本次论文比赛的激发,将就论文的写作问题在本月底召开一次瞭望论坛来与同学们深入的分享,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来参加。最后他充分肯定了本科生论文比赛的现实意义,即“营造起华师历史文化学院尊重学术、看重学术的良好氛围”。
以上环节结束后,各位老师一起为本次获奖的选手进行颁奖。
(图片可左右滑动)
(瞭望社成员与老师们合影)
至此,第11届本科生论文比赛完美落幕。如果您对瞭望社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法,欢迎各位在后台留言,谢谢您的支持。
编辑 宣传部马美茵
文稿 学术部李柏乐
出品 华南师大历史瞭望社
传承历史,瞭望未来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即可阅读)
论史品文 口授心传丨第11届本科生论文比赛讲评
第101期瞭望论坛回顾 | 张来仪教授:俄国伊斯兰教的历史脉络与基本特征
公示 | 第五届趣味历史知识竞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