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养成小攻略——投稿与投稿后回复

来源:MedSci研究



导语

论文写作完成后,到了投稿这一步,感觉整个工作已经完成大部分了,然而投稿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注意细节,走好每一步,对于提高接收效率十分关键。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投稿过程中的一些小攻略。



投稿前

1. 投稿前的最后检查


在上期的写作篇中,我们建议的步骤是先选刊再写作,为的就是写作完成后不必再因修改格式浪费时间。那么到了投稿之前,要再次对期刊的每一个格式要求逐一核对,确保全部符合。投稿之后稿件首先经过的是期刊编辑,如果编辑发现大量格式不对,就会打回来要求进行改正,耽误时间。就算编辑这关过了,文章到了审稿人手里,格式问题也很可能成为审稿人“拒稿”的托词,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常见的需要注意的细节有:

 

文献引用: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是否将正确的文献放在了正确的位置;是否有遗漏或多余;是否每一篇文献的格式都符合期刊要求。这些都有可能因为反复的改动而导致出错。

 

语法:对于不以英语为母语大家来说,投稿前反复检查语法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能多找到几个人来帮你检查是否有拼写错误,并找一位母语为英语的人来帮你审阅论文。另外有些期刊对于语言的时态有要求,因此更需要注意,不仅仅语法正确就万事大吉。经常出错的语法有:主动被动语态误用;名词作形容词误用;句子里多个动词并列等。

 

文章格式:缩写;斜体;单位符号(采用国际单位);大小写;单位和数字间空格;字体统一(避免中文字体)。

 

图表格式:单位是否正确,不同图表的字体格式是否统一且符合期刊要求。引用的数据是否已标注,缩写是否在note中标注。


2. 认真准备cover letter


SCI论文投稿常常需要Coverletter。在Cover letter中,我们不仅需要对稿件的内容做简要的介绍并点出创新之处,吸引期刊编辑的阅读兴趣,还要简单介绍本论文的作者,以及一些必要的声明。可以说Cover letter是论文的一张门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向编辑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内容以及参与此项研究工作的作者名单。

 

(2)重点解释该研究的创新性以及为什么会受大家感兴趣。可以介绍用到的创新性技术、实验样本数量足够多、研究成果将对这个领域有较大影响等。一些临床期刊还要求介绍这项工作会对将来的实际治疗应用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只需要包含要点而不用仔细解释。同时,尽量让编辑看到你的工作是和所投期刊相关性很强。

 

(3)可以介绍你和你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人员,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与这篇文章的关系。若有合作团队,则也可介绍相关合作团队的研究情况。

 

(4)声明文章没有任何利益方面的冲突(需要查询各期刊在利益冲突政策方面的描述,因为每个期刊有不同的相关规定)。同时,需要表明这项研究没有发表过,也没有一稿多投。


3. 推荐/指定回避的审稿人


大部分期刊投稿时都设有这一环节,你可以推荐熟悉自己论文研究领域的审稿人来审阅自己的论文,或指定回避有明显利益冲突的审稿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你的论文有更大的可能受到合理的审阅。因为虽然期刊编辑和编委会成员往往是知识面较为广泛,但他们并不可能对所有的研究领域都了如指掌。

 

当然,你也可以回避明显的利益冲突的审稿人(比如跟你来自同一机构的人、那些与你关系密切的人)。如果你不想让某位审稿人审阅你的论文,你也可以提出来。因为你觉得他是一个极端的竞争对手,或者是因为以前的投稿经历看来,他们非常反对你的观点以至于不能给你论文以公正客观的评价。


投稿后


一切步骤完成后点了提交,不要认为就万事大吉了。要记得时刻追踪自己论文的状态,一旦发现有可能的异常,比如长时间没有动态更新,就要及时联系编辑部询问情况。若收到了回复信,就要及时合理地进行回复。总之,投稿之后就是跟编辑和审稿人正面交锋的时候了。

 

1.稿件追踪

 

如果稿件投递出去,超过了期刊承诺的turnaround time(稿件处理周转时间),或长时间停留在某一阶段,不妨给编辑写一封礼貌的信件进行询问。

 

这封信里需要陈述以下情况:自己的稿件题目和编号,是什么时候投稿的,目前是什么状态,停在这一状态多长时间了,然后核实一下是否这一阶段并委婉表达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期刊编辑收到这样一封信,一般会再去催审稿人。

 

2.稿件返修

 

几乎所有稿件在正式接收前都会经过返修,有的是大修,有的是小修。其实大修不代表倾向拒稿,小修也不代表100%接收,好好修改才是王道。文章最终接受与否取决于作者对文章关键性重要内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能否达到审稿专家及编辑的要求。

 

通常退给作者修改的材料包括原稿、审稿专家意见、(reviewers'comments)和一封编辑的信(covering letter)。当作者收倒退修稿后,应该仔细地阅读。然后应考虑能否接受审稿专家或编辑的意见,修改稿件,并进行回复。

 

审稿人的意见一般是分成一条一条的,非常详细,因此需要逐条回复。对于审稿人的意见大概会有这么几种情况:

 

(1)认同该意见,且作者有能力修改。这样的情况直接修改即可。要记得在文章中标出修改的位置,比如第几页、第几行。

 

(2)认同该意见,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难以修改。有时候审稿人会针对试验设计等提出意见,但这是已经发生的事,也不方便补实验,怎么办呢?这时候要诚恳地说明情况,最好能证明一下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不要太担心,只要把能改的地方尽量改好,还是有希望的,毕竟如果问题很严重,审稿人会直接拒稿而不是返修了。

 

(3)不认同该意见。编辑和审稿人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有时也会犯错误。对于不认同并认为无需修改的地方,需要给出充分的理由,解决编辑或审稿人所担心的问题。

 

(4)不理解的意见?有时编辑或审稿人在回信时会给出不清晰的修改意见。这时你不必埋头苦想修改要求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必要进行额外的实验。更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直接问一问他需要些什么,以及他提出修改意见的原因。编辑们是非常乐意进行解释的,这往往是缩短审稿时间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

 

3.校样


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Query、Proofs、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如一次J pineal research。校样后通过E-mail寄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