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丁科元同学于《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原材料学院丁科元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Reducing the stochasticity of crystal nucleation to enable subnanosecond memory writing》被《Science》期刊录用(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7/11/08/science.aao3212)。

Science》作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完美平台。

为了更好的了解丁科元同学的科研过程,我院记者团对丁科元同学进行采访。了解了丁科元此次论文的研究背景:非晶态材料的晶核形成与生长机制始终是材料科学领域关键的科学问题,形核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往往难以被调控,制约着许多产业与技术的发展。以新兴的相变存储器(PCRAM)技术为例(Science 332, 543):传统相变材料形核随机性较大,其结晶化过程通常需要几十至几百纳秒,即便采用预脉冲操作等器件设计手段

(Science 336, 1566)可降低形核随机性,但PCRAM的实际写操作速度仍然无法媲美高速型存储器,如DRAM内存(亚十纳秒)和SRAM缓存(亚纳秒)。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商用计算体系架构内各存储部件(缓存、内存和闪存)之间性能差距日益加大,国际半导体巨头Intel、Samsung、IBM等多年来致力于将PCRAM技术发展为Universal Memory通用存储器,以期推动计算体系架构的根本性变革,并继续抢占技术制高点。我国在存储芯片技术方面发展相对滞后,进口存储芯片所耗费的外汇多年来超过石油,长此以往,将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安全形成重大隐患。

当我们的记者采访学长时,他说道:“科研的难题在于知识的盲点,知识方面我觉得是一个积累过程,所以平时要多看看文献,做好记录。”学长在回顾自己在工大的大学时光时,感谢学校对自己的培养,学长谈到校训对他的影响很大:“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在大学打好基础,在未来科研中才会游刃有余。”

提及如何平衡生活与科研,学长认为生活和科研方面,有的人喜欢工作也就是科研跟生活分开,但我觉得也没必要非要分开,平时生活中也可以思考科研问题,有时候也会有所收获。想到现在依然有无数曾经像他一样忙碌于实验室的材院学子们,学长也对学弟学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本科要好好学习,坚固基础,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进实验室。另外,在大学学习生活中,还要虚心学习,要多向学长学姐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少走弯路,得到收获。”

一个人的成功背后都都有无数人的帮助,丁科元同学也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采访中他发自肺腑的说到:“如果没有哈工大和材料学院,我的科研之路可能会是非常坎坷的,甚至不会走向科研的道路。我相信学院会越来越好,学弟学妹们会越来越优秀,成为真正有才有料的科研人!”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不仅影响工大人四年的大学时光,更在无数工大学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润物无声,希望丁科元同学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更进一步,更希望工大学子以丁科元同学为目标努力学习,为工大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