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107篇论文被撤稿,医学生们应如何看?



   近日,世界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出版社宣布撤回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107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其中名校、名医院成为重灾区,撤回原因主要涉嫌同行评议作假。此事迅速在网上激起轩然大波,引发人们广泛热议。刚触及到这条新闻,我萌生的第一个想法是,当今医学界部分科研学者耽于高端学术文章发表所携来的诸多利益而选择另辟蹊径,因此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迫在眉睫。当我仔细了解其事件背景及发生始末后,发现“学术造假”事件的发生貌似偶然,其实事出必然。希望通过此次周记的分享,让同学们对今后进入临床工作的科研状态有所预期,在做好准备的同时,思考如何坚守本心,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一、缘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医学界论文中?

  首先,涉事论文全部刊载于《肿瘤生物学》,该刊属于医学领域专刊,只登载医学论文。在我国每年发表的自然科学论文当中,医学论文占比超过一半,体量巨大,出现不规范的概率也就相对其他领域更高。本次大规模撤稿是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对2015年、2016年撤稿事件进一步人工清查的结果,并非新查出的造假事件。目前《肿瘤生物学》的出版方已换成SAGE公司。国内某医学SCI期刊资深编辑认为,“学术刊物出版商非常看重旗下刊物的声誉,在更换出版方期间清算此前遗留问题并不少见”。

二、造假非论文内容造假,而是同行评价造假

同行评价造假的具体做法是: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同行专家,或者假冒真实的专家,在该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虚假的专家邮件地址,待出版机构把这些论文发送到虚假的邮件地址后,造假者自行撰写出“审稿意见”,意见一般为高度评价论文成果,从而促使该论文得以发表。

既然评审环节如此重要,那么刊物为何允许论文作者自荐“把关人”?这样是否容易导致造假行为的发生?实际上,评审人的选择,一部分是刊物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选择,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作者自荐方式。由于刊物编辑对投稿人研究的领域和专家并不一定熟悉,挑选审稿人有所困难,所以通过作者自荐的方式进行专家评审的情况并不少见。

也就是说此次107篇论文因“学术造假”被撤,始作俑者可能并非文章作者,而是作者委托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这类机构通过提供论文修改和联系国外出版机构的服务来盈利,可能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同行评价造假。


三、被撤文章大多数来自国内医院临床科室

也就是说,这次学术造假事件论文作者并非科研机构里日以继夜的科研工作者,而是与未来的同学们一样,是奋斗在一线的临床医生。

想必同学们都知道,国内医院职称晋级必须配有高分外文论文发表。且相比于论文,一名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诊治病人数量、手术成功率等临床水平评判标准在职称评定中起效甚微。“得论文者得天下”貌似已经成为了医生职称晋级的执行标准。而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及强度往往使他们难以像专业科研工作者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项目中。这种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论文造假的可能。


四、面对107篇论文被撤稿,医学生们应如何看 

随着当今“学术论文抄袭现象”一次次的积累,。如何整治学术造假,刹住不良科研风气,,更是国家、政府以及所有医学科研人员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而作为医学生,老师认为,同学们应首先意识到中国医学科研水平与部分欧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将中国当今医疗科研水平的现状比喻为——“茶壶里的沸腾”,即一个茶壶里的水烧得沸腾了,但对这个房间的温度完全没有影响。中国的医疗创新现在就是个茶壶,我们在茶壶里面,外面根本感受不到我们的沸腾。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创新了,非常伟大了,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在某些方面与发达国家科研力量的差距依然很大。

其次,老师建议同学们不要再为临床医生写文章和做科研的必要性而争论不止。面对困难,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去适应,办法总比困难多,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在大学本科期间学习5年的专业知识,显然不足以让医生应对实际工作,而医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职业。当同学们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不甘于仅仅充当学生,创造新知识的欲望就会被点燃。

再次,需要强调的是,学术造假不是群体问题,而是个别问题。从同学们的角度来看,可能只看到了107篇被撤回的文章,但大家更应该去关注17000篇甚至更多的文章为我国医学科研事业带来创新的意义。问题的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如何正确看待并思考其解决方式是同学们努力的方向。对于同学们来说,坚守本心是重要的,交流是重要的,包容是重要的,寻找差距也是重要的。 

医学路漫漫,同学们要面对的挫折与考验很多,做好准备,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以一颗诚实守信之心、秉承医德对待患者与科研工作,这需要同学们终身思考并努力践行。


另,针对此问题,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篇来自“转化医学网”的《107篇SCI论文同行评审造假风波,多位三甲院长独家回应!》推送,文章从一个新闻媒体人的角度,通过采访多位三甲院长,真实地展现了此次事件的事实全貌和多方观点,希望同学们在有时间时进行阅读,全方位的看待此次事件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此为警钟,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