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医事】如何发表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李敏教授谈SCI发表心得






在科学研究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发表SCI论文是标志科研成果含金量的重要标志,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通常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例如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一篇文章,对于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奥运会比赛中获得一块金牌。


面对SCI论文,我国科研工作者常面临诸如英语水平较低等短板,对于年龄较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 发表SCI论文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幸运的是,在华人世界,却有一位对SCI论文发表有着独特影响力的大咖——李敏, Virginia Kerley Cade终身讲席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医学院胃肠道癌症研究主任以及外科研究中心主任。



李敏教授在最近10年间发表了130余篇SCI文章,总影响因子近1000分;担任一流SCI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包括Cancer Letters,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BMC Medicine等;同时兼任60多家SCI杂志的特约审稿人,引领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前沿,决定万千同道的学术命运;同时长期担任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癌症协会(AACR)、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基金委评审专家。


作为主流SCI杂志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李敏教授有着自已独到的见解:“看过这么多文章,自己写过那么多文章,同时还审阅过很多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想有高水平的文章产出,必须有优秀的课题设计做基础。”


作为一名主编是如何对文章做最终决定的呢?李敏教授认为:主编大部分时间会尊重编委和审稿人的意见,但拥有一票录用和否决权。有一些文章,实验做得很漂亮,不管是结果还是对数据的处理,都没有大的问题,两位审稿人也都没有意见。但是主编审阅这些稿件的时候,发现这个课题立意不够新颖,如果予以刊登,可能对于相关研究领域贡献不大,不会引起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引用,对于这样的文章,从杂志的长远发展考虑,主编可能也是不会接收的。而相反,作为主编会更欢迎立意新颖、原创性的、意义深远的研究工作,虽然有时这些工作暂时还不完美。


有鉴于此,李敏教授产生了一个想法:如何能帮助中国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快速掌握SCI文章的撰写方法和技巧?如何帮助他们发掘科研课题、构想研究思路?如何通过对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精心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协调,李敏教授的SCI培训班目前正在筹备之中。相信李敏教授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能力必将带来新的启迪,也期待着李敏教授的SCI培训班在神州大地早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