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论文发表共5档,你是哪一档?

 点击上方"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关注我吧


现如今,在科教界和学术圈,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教师,学术论文都格外重要。当下文章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文章肯定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发文章成了“王道”,有许多文章、有许多好文章可以很“霸道”。不过必须说,论文发表其实也有很多不同层次和境界。


第一档——有没有文章?



这是最低层次的境界,也是许多学生在一开始觉得最难达到的境界。研究生们即使很勤奋,积累了好几本实验记录和电脑数据,也不一定就能发表出一篇文章出来。因为把这些数据和记录堆在那里,或者简单地罗列出来。只有跳出这些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堆垛,悉心加以整理和思考,才可以动手写出一篇文章来。而这其中,语言逻辑的混乱是最令研究生们困扰的问题。此外,即使能写出来,也不是说一定能够发表。对于菜鸟级的新手而言,拒稿对信心的打击是很大的,即使工作基础做得很厚实了,下次再投稿时也难免会战战兢兢。

不夸张地说,这就是0和1的区别。“有没有”这个层次虽然是起步阶段的一小步,确实最关键的一步,达到“有”的境界和径阶,太重要了。

第二档——文章有多少?



如果一名研究生有幸命中了一篇文章,那么他已经达到了学科对毕业生的最低要求了。用句考试术语来描述就是已经“及格”,满足了所谓必要条件。但是,更多的学术研究者会在发表了一篇文章之后又得陇望蜀,开始追求数量,把下一个目标定位在多发文章上。

既然要的是文章数量,看的又是文章的增量,进行产业化规模的流水线式批量生产自然就成了不二的选择,通过各种方式争先恐后地迅速制造大量的文章出来。有了许多的文章,在量化评价中会很容易占据上风,各种奖项也就手到擒来,所以乐此不疲者自然大有人在。

第三档——文章发在哪儿?



当文章达到一定数量,下一步就要考虑文章要发到哪儿了。越来越高“档次”的期刊成了追逐目标,档次的高低也是有量化指标的,先有绝对量化、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的影响因子,然后又有了“模糊”定义的“分区”。尤其当政策的指挥棒从发文章指向发SCI文章,又要求尽可能地多发文章,再要求发影响因子高的杂志文章之后,追捧影响因子的风潮就一浪高过一浪了。于是,调整研究方向到有利于发高IF杂志文章的方向上去成了一种潮流。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虽然很快就有了,但华而不实的工作却越来越多了

第四档——文章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引?



文章能否发表,主要在于研究工作是否系统地完成并写出来,最终是由作者们、编辑和审稿人几个人共同决定这一篇文章的命运,评判是少数人做出的。文章本身是不是很“上档次”,可以由审稿专家来定,但是不是真的实用有意义,还得看读者的反应。所以,发表出来的文章更高的一个层次是阅读文章的读者的多少,如果是现在这种网络发表可以看点击的多少、下载的多少和转载多少等等,阅读文章的读者在撰写自己的文章时对已发表文章的正面引用,则可以视为一次认可,认可的人越多的文章,直接价值会无疑会更大些。

第五档——文章有何贡献价值?有何创见?



发表一篇文章的短期效果是看几年里的引用情况,“好用的”文章引用肯定会很多,境界已经算比较高了。但这还不够,发表文章更高的境界应该是能够产生长期深远影响和重要学术价值,这样的文章必须是有重要的原始创新和贡献的,其效能绝非短期影响可比。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做有思维的学术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版权声明:


来源:吕喆科学网博客

本文所使用文字与图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益。


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 ∣ 曾庆东

联系电话 ∣ 0371-63558885

联系邮箱 ∣ hnndxb@hen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