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发表205篇SCI论文,这所高校厉害了!

 
点击标题下「学术桥」可快速关注 


发表SCI论文205篇(署名第一或通讯作者),审定、登记新品种9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4月9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2次会议上获悉:过去的一年,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成果令人欣喜。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突出"旱区逆境"区域特色,通过发掘资源、揭示机理、服务生产,为旱区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是我校合并组建以来获批的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实验室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首次评估。

当天的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研究员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北京大学李毅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巩志忠教授、彭友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郝玉金教授等委员参加。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回顾总结了2017年实验室的工作,实验室科学家宋卫宁、管清美、刘慧泉、沈锡辉分别汇报了各自团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高水平研究论文方面,过去的一年,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发表署名第一或通讯作者的SCI论文205篇,篇数与2016年持平,但质量明显上升,其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等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特别值得一提是,沈锡辉、孙丽英、刘慧泉、许金荣首次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论文,王晓峰首次在《植物细胞》(Plant Cell)上发表论文,赵天永首次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发表论文。

高水平生产应用方面,过去的一年,实验室康振生教授团队主持完成了“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与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高翔教授团队主持完成了“高产多抗节水型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8选育与应用”,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西农538、西农558通过了国家审定,旱地小麦新品种“普冰151”、适合于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36”通过陕西省审定。

过去的一年,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国际合作与开放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预期成果和较大进步,在平台建设方面首次获批财政部2018-2020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经费9199万元。同时,学校依托实验室建设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双一流”学科群,设置了作物病原菌致病机理与病虫害综合治理等4个研究方向,从各个方面将给实验室特殊政策支持,实验室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一年来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建议实验室在今后工作中以学科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内容,支持固定研究人员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攻关,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更好地服务我国旱区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康振生院士表示,新时代新作为,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人员有信心开拓创新谱新篇。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责任编辑|程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