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李元吉:静水流深


“About Him”


“普通人”,这是李元吉对自己的评价。


教学楼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周末回家、有时文体活动……这样看来,李元吉确实非常普通。


但正是这样“普通”的李元吉,在本科阶段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并拿到了康奈尔、卡耐基梅隆、约翰霍普金斯、佐治亚理工、伊利诺伊以及南加州大学这6所顶尖学府的offer,并最终选择前往康奈尔深造。


李元吉不爱张扬,行事较为低调。老话说“静水流深”,底下有的,比你想的要多得多。



WAY Talk 本期嘉宾:李元吉



出国留学


WAY:当初是如何决定出国留学的?


李元吉:我正式决定出国留学是在2016年四月份。其实出国这个想法最早出现在高中,当时参加了英国剑桥游学项目,剑桥的数学桥让我印象深刻。当时牛顿没用一个钉子和螺丝就建起了数学桥。现在想来,这是对我最早的启发。



WAY:那为什么到大学才决定出国留学呢?


李元吉:进入大学,自己的人生第一次需要自己规划了。我其实一直都想“闯一闯”,强行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转折点,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出国留学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WAY:这个理由好像不是很具体,大部分同学出国可能是为了看世界,也有可能是为了增添履历,那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李元吉:不是做每件事都要有12345的理由的。有时候就是想做,然后就行动起来了。我如果认定了一件事,会义无反顾地去做,也不会给自己留退路。有了一个念想,我就一定要把它实现。



WAY:除了你的论文加分项,你的托福和GRE也很不错,怎么做到的?


李元吉:这两门考试是去美国留学的门槛,也就是所谓的“硬条件”。无论是托福和GRE,速战速决,全身心投入:复习、刷题、总结、再刷题、再总结。专注专注再专注,最后就会有所收获。



WAY:出国留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元吉:远离自己的舒适区,主动和别人交流,积极地表现自我,这些正是我所欠缺的。出国还意味着独立,不依靠家人,使自己真正“长大”




科研之路


WAY:你对科研的看法是什么?


李元吉:在没有接触科研之前,科研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但当我了解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时,却发现它是那么的“接地气”:同样需要按部就班,从最基本的做起,比如阅读文献,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学会了科研。


,清华大学陈晔光教授说过“做科研的好处就是你主动去探索世界的未知,而不是被别人驱动着干活”。我导师也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思索的人,不是被动地去思考问题,而是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考虑如何解决。



WAY:那你是如何接触到科研的呢?


李元吉:在大二第三学期分专业时,我继续留在钱院,选择“材料基因特色班”数学方向作为我的专业。由于钱院的培养制度,我能够选择材料基因院的教授作为我的学业导师。几次面谈之后,我决定先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几篇英文论文的阅读,一本中文专业书的阅读。



WAY:第一次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感受?


李元吉:非常痛苦。因为当时零科研基础,缺少专业知识背景,看不懂文献。在此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科研所要求的不再是解出一道题,算出几个数,而是创造几道题,验证几个数。这与我十二年来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查漏补缺”。



WAY:第一次参加导师组会的心情你还记得吗?


李元吉:煎熬。当时面对研究生、博士生的工作汇报,我是木讷的,对于数学专业的我来说,想要听懂他们偏物理、偏化学、偏材料的研究方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几乎每天都游走在愉悦和痛苦之间:为每次能够理解一两个小的知识点而兴奋,又为每次堆积的疑问而费解。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感觉自己来到了科研这扇大门前,却发现门上了锁。



WAY:现在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李元吉:平静。你只需要继续寻找,总会有新的发现,也会有新的困惑。生活也是如此。




后记


有一些人,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才存在的。他就在那边,做着他的事情,没有欣喜若狂,没有得意忘形,只是安静地前进着。平凡而又不平凡,这就是李元吉。



投稿人 | 罗逸

投稿平台 | WAYxxx


为了丰富平台内容,使平台得以多元化发展,“投稿 | ”栏目欢迎各位上大人诉说故事、经验和见解等。
如果你感恩生命或者特异独行,如果你幻想未来或者讲究生活,只要你想讲属于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故事,我们都欢迎你,我们都是你的听众,每一个上大人都是你的读者。

如果你感兴趣,请直接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