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FM | 摆脱固化思想,多途径输出科研成果 护理科研4大常见问题连载(四)

1

上期回顾

之前三期栏目我主要与大家讨论了三个科研实践中的问题。第一个就是科研的起点是什么。第二个是科研的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去做好我们的循证及预实验来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何去找到我们合适的统计学方法。那么第三个就是无论你是哪个专科的护士,我们都会有我们需要去做研究的内容,只是说你如何去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敏锐度,思考力,然后学习,来逐渐的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2

让护理科研成为一种必备技能

最近我们护理科研训练营结束之后回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赵礼婷护士长组织了我们参加学习的护士一起来讨论学习的效果。交流过程中,我们也非常高兴,他们请来了咱们护理部的应菊素老师,也是负责科研管理的应主任。她在我们交流过程中谈到,护理科研其实是我们每个护士应该掌握的一个工作技能。也就是说科研的思维,科研的工作方法,不是说是在写论文中才需要,而是在我们的整个的工作实践中,护士应该去不断的培养它,而这种能力是我们应该必备的。


其实我是非常赞同应主任的这样一个观点或者说一种思想。的确,我们不要一想到科研就是写两篇论文。我觉得科研的结局有论文,但他更是一种我们的工作方法,一个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它是我们在解决病患康复护理当中一些疑难复杂,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的一种思考,一种新的学习过程。因为当我们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自己在空想,而是通过科研的思维过程去找到解决方法,因为科研过程里面它涵盖了,比如说我们如何去通过文献循证、或者说通过多方循证、同行循证以及跨行循证去找寻我们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种多方循证找到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去找寻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技能的表达。所以我特别赞同科研真的是一种我们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方法、能力。我们护士们在工作当中,其实每天都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并不是说让大家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去研究。但是呢,护理也是一级学科,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把它搞清楚的,而这个搞清楚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而这个研究过程,他是需要有很多的方法来支撑的。



3

明确科研能力模型

所以我们通过十年的这样一个科研指导和辅导过程,逐渐形成了一套科研能力模型。也就是说科研能力的培养,它是需要一个能力测评过程的,需要一个不断进阶的实践过程的。而不是说从我们一开始选题,我们就能写一篇论文。科研能力模型包括七个阶梯模块组成,也就是说我们从课题的开始,基于工作实践中的选题,然后去通过文献检索开始立题,去多方循证及预实验论证课题,然后到形成开题报告接受论证,到开题通过以后进入临床实践中去解答这些问题,也称为课题解题实践。最后我们完成课题后要去结题并输出系列论文及申报课题成果等,科研能力模型中的七个阶梯,十八个模块,三十六个过程将会助力护士科研成长。



4

揠苗助长不可取,脚踏实地才是真

所以希望我们的护士朋友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好这些科研过程。只要你走过一轮儿那么第二轮儿你就可以很好的去做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帮助大家从一个新手到生手到熟手到能手到高手再到真正意义上的专家。而这个过程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不可以跳跃的。但是你可以在时间上,你说我可能理解度高,可能我自己在时间把握上比较好,你可以在时间上缩短。


但是你不能说我就是写了护理个案,我就可以把课题很快的完成,没有经过这个立题,没有经过循证的预实验,没有经过开题你就能够做好一篇研究。我不认为这个过程是正常的。但是我可以认为你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的人可能花半年时间,一年时间,有的人花两年时间,有人花三年时间。但是这个过程是不能少的,少了以后就会是“夹生”的。



那我经常提的“夹生”是什么,就是我看到很多护士在提交给我一篇论文的时候,我觉得它里面就会有很多缺失。虽然你的论文在大部分的结构形式上没有问题,一看就是按照某本杂志,都会含着它的结构的一个框架,内容也会有,但是细节经不起推敲,那么你的方法真正意义上是如何得来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搬,因为你没有你的实践过程,你做的就会在形式上多,在内涵上不足,那么就不足以说服别人,你的结局也不足以让人相信,你的讨论也没有深度,没有高度,甚至缺乏科学性。那么这样的文章就会很容易被退稿。


特别是在我们现在,和十年前或者在二十年前那时候的一些论文发表不一样,我觉得相对于现在那时想起来应该简单很多。那么现在各本杂志对论文的要求都非常高,他们的筛选率也非常高,有的是一百篇里面只有八篇刊登,有的是一百篇里面可能有二十到三十篇。总之他的筛选率非常高,那么我们每个人在写论文的时候,如果你只是加加减减,只在形式上做一些调整,那么这个文献,这个文章的价值,是不能够很好的去被发表的。



5

终极目标—论文?话语权!

我想只有经过这种扎扎实实的科研过程,才能够把我们的文章发表出来。但其实发表文章只是一个途径、一个渠道,我认为不一定都要以发表作为一个终极目标。像我们最近七年做的护理教学改革,那么这个教学改革我们七年以后其实是先写了两本教材在北医出版社出版,然后最后形成了八篇系列论文在中国护理管理杂志上发表的。其实有时候不是说我做完的这个结局就一个渠道——发表论文。我认为还有很多的渠道可以去表达。


有的可能是用物在表达,有的可能是用手册,有的是用指南,有的是表达为规范,有各种各种形式的表达。有的可能是宣传手册,有的是健康教育方案,等等。那么其实这些过程我觉得是在做一个适合性选择,不是只有一条途径,我做了一个科研,就是只有发表一篇论文。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科研的研究价值,他会有价值分期表达的,比如在最早我可能是写论文,有人觉得论文发表快,其实论文现在是比较慢的,我认为可能你是不是可以转换一些思考。那么第二个其实我们在中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形成一些规范、手册、指南、标准等等,我认为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是说你开展了一个研究就可以写成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对同行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专家进行智慧集合,我们可以大家一起来出标准、出规范、出手册。


像我们空军总院的乔爱珍老师,这些年也在集合大家的智慧,引领安全输液方面有研究实践的专家,已经完成了《安全输液百问百答》,那么其实我相信这些能写百问百答的这些护理专家们,老师也好,临床护士也好,是大家的智慧集合才能够写成这样一本很好的口袋书,所以我们在呈现自己的成果的时候,应该有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的思考。特别是在远期我们有没有可能跨界呢,我们有没有可能跨省甚至我们能不能走向世界,我们最终的目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最近也看到由世界顶级的压疮护理专家,他们一起写的《压疮护理指南》,这也是非常好的。所以他的这个深度、高度是要有一个远期打算的。不是说我们今天搞个研究,改改抄抄,最后就写了一篇论文。其实这样不利于你的整体发展,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因为每个人其实在职业路上不是一篇论文代表你的一个专业水平,而是你的一个有深度的系列的研究,对某一个领域的三百六十度的系列研究,来带动你对一个行业、专业、专科或者叫专病、专项技术的深度研究。那么才是你有话语权。


比如说之前在临床所做的气管切开的研究,当时起点是做的感染防控,后来我们又做气管切开护理的药箱,然后又做药物气管切开护理的垫,就是它的规范的这种垫的专利,然后又做了这个气管切开康复护理手册。其实这些才是它的点点滴滴,才是三百六十度上的点点滴滴。如果我们想做下去,我们还可以做气管切开的一些比如像营养的研究,包括他的用品的研究,他的康复的研究,他的活动,他的运动,包括他的回归社会,等等。所以,我们认为真正的研究是你在本领域上面、本专科上的话语权。他非常非常重要。



好的,让咱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点亮心愿。再见!



温馨提示:

1.您收听本栏目后有任何护理科研问题,都可以给我们发送邮件:

hlky@medtime.cn,我们会请专家及时回复您的信息。

2.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护研社,留言提问,解决科研难题。

3.您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010-82339788,说出您的护理问题。

4.收听本期栏目,在留言区分享您的学习心得、提交您是科研实践总结等等参与互动前3名的护士朋友可以获得个性化辅导学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