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学术第一女战士,偷4800万篇论文,被满世界通缉:要把学术共享进行到底!

中国泛媒体先锋   极具深度的公号

兴趣决定高度  遇见即改变  时代精神


她就是学术界的“盗版女王”,哈萨克斯坦研究生兼女黑客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

 


别看她其貌不扬,这个小姐姐,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盗版论文“帝国”—— Sci-Hub。

 

从古至今,只有一种偷盗,不会被人们完全谴责唾弃,那就是劫富济贫。

 

她偷出来价值昂贵的文章免费给科研人士使用,以消除和降低全球各地区的科学技术壁垒。


因此,全世界出版商都在想办法要“弄死”她,同样,在全世界,无数科研人士都在感谢她、支持她。


 

1

 

为什么会做个窃文的女黑客?这还要从她的无奈经历说起。

 

2009 年,还是本科生的埃尔巴克彦,正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写自己的本科研究论文。


想要完成一篇论文的话,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是这些文献资料并不是免费获取,而是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

 

查阅几篇学术论文而已,能有多贵?

 

许多学生、甚至是大学,都会因为支付查阅费用,而穷到哭、穷到变形。

 

拉希米所在的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是顶级的研究院校之一,但由于对的和国内的经济困境,使得该校师生难以获取期刊。


要想阅读一篇2011年发表于《应用数学和计算》期刊的文章,拉希米就必须向出版商爱思唯尔支付28美元的费用。

 

他看了看自己收集的摘要列表,算了本帐,光是一周需要购买的期刊就要1000美元,而且在未来的学习中,阅读文献数量只会增不会减。

 

一周花费成百上千的论文研究,如果不是家底殷实,那真的很难让学生潜心完成研究。

 

不仅是学生低头,大学低头的也不在少数。

 

连哈佛大学都也曾因此抱怨,为了提供文献,每年要投入50至200万美元不等。


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或者一些小型研究机构,常常无法负担高额的数据库费用,想要深入学术研究的研究者往往面对这堵付费墙发愁。一个研究常常需要参考几十、上百篇文献,而来自著名期刊的论文,往往是最重要的。


2


1988年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埃尔巴克彦是个典型的科研型学生,勤奋、有些理想主义。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大学里,她开始接触一些黑客技能,奠定了之后创建学术论文免费共享网站Sci-Hub的基础。

埃尔巴克彦曾赴德国和短暂学习,但回到家乡之后的她感到沮丧: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获取论文资料的流程十分繁琐,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论文需求,也许有好心的志愿者会把论文发至邮箱。


所以,长久以来,她坚定信心,发誓一定要把Sci-Hub建立起来,就算用黑客的方法,也毫不在乎。

 

在埃尔巴克彦眼里,科学研究的成果就像“全人类的智慧网络”,如果神经网络之间互相连接能够让信息传递更高效、能够诞生更为先进的智能,那么人类的智慧成果也不应该被付费墙所阻挡。


她认为,“期刊的付费墙起了反作用,让学术交流变得更封闭、更低效。”于是,2011年,埃尔巴克彦搭建起Sci-Hub,试图帮助更多的人绕开出版商的付费墙。

 

尽管在资本主义之下,但埃尔巴克彦斗士仍然认可,她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出版集团,无疑是横贯在科学和真理之前的一座大山


也许看到这,你心里有个疑问都没有解开,埃尔巴克彦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侵权么?

 

没错,是侵权,但并没有侵犯到原作者的版权,而是侵犯到出版商的高额暴利

 

据了解,那么这些高昂的订阅费,在经济上并没有惠及到写论文的著作人。著作人是拿不到稿费的,大多数情况下还要付版面费。这些高额的订阅费用,被出版商所收走。


很显然,Sci-Hub动了科学出版商的“奶酪”。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文献资料的成本高昂。全球范围内,仅2015年,论文出版商的收入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各个高校等研究机构的订阅费。如果个人所在的机构没有订阅,要获取一篇论文,个人通常需支付三四十美元。但在Sci-Hub,这一成本为0。


Sci-Hub通过爬虫自动抓取学术论文。当用户需要某篇付费论文时,Sci-Hub会自动登录一个已订阅该期刊的机构账号。用户下载论文的同时,网站会自动备份论文,下一个用户提出同样下载需求时,就无须登录账号。


对于被“付费墙”挡在论文之外的人来说,Sci-Hub很便捷,只要输入所需论文的题目或者DOI编码,论文全文就出来了,还可免费下载。

 

所以她现在这样做,完全是在在玩火。果然,她很快成为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最大竞争对手!

 


并且爱思唯尔也是招数不断,从2015年起,每过几个月就会收到“已被起诉”的通知。不仅如此,爱思唯尔发函给 Paypal,埃尔巴克彦的账号被关停。但这却只是漫长斗争的开始。

 

不仅如此,由于爱思唯尔坚持不懈的起诉、投诉,sci-hub.org等的域名都被封锁,但支持Sci-Hub网站的服务器位于俄罗斯,远在司法系统的管辖之外,Sci-Hub使用别的域名重新开张,几乎一秒也没耽误。

 

在俄罗斯庇护之下,使得埃尔巴克彦暂时安全,但她也直言,毕竟成了爱思唯尔最大的敌人,她也很担心无法回到家乡以及前往,可能会面临被管制,尽管如此,她确确实实是个孤独却坚强的女战士。



3

 

话说回来,“付费墙”一直是学术界里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地方。

 

有“付费墙”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在某乎上有个有趣的答案。

 


玩笑归玩笑,但却是暴露了一个全世界共有的问题,学术研究成果到底是应该被完全开放,还是仍被出版商所控制。

 

在这里,我还是要站一下开放。当昂贵的费用成为了科研人员的阻碍,这难道不与为了世界科技发展相违背吗?如今,人们已经因为远远高出其价值的入门费,而无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科学研究,这难道不是阻碍科学进步的表现么?

 

实际上,付费墙确实干扰了很多科学研究的进步,也就是说,大量的文献需求在世界各地都有显现。

  

从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的全球下载统计量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Sci-Hub里,2800万篇文献中,超过260万次的下载请求来自,340万次来自印度,440万次来自中国。


 

至于谁在使用Sci-Hub?据Sci-Hub在2016年提供的数据,、中国、印度是下载请求量前三的国家,均在200万次上下,的下载请求量也达到70余万次。令人意外的是,下载请求量最大的六个城市都在硅谷。 


如果你要认为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有这些需求,那就错了,即使是在的高等学府,仍有很多埃尔巴克彦的粉丝。事实上,在对Sci-Hub最密集的使用中,其中一些就发生在和欧洲的大学校园里,从下面这张分布图中也可以看出。



所以,Sci-Hub的用户量大概有多少,说几百万可能都是非常保守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论文免费下载网站,Sci-Hub至今收录了超过6200万篇论文,数据库仍在不断扩增。据统计,2015年Sci-Hub的下载量为4200万次,2016年突破7500万次,约占全球科学出版商所有下载量的3%。

 

一方面,无数科研人员拥护Sci-Hub,为知识共享喝彩;另一方面,科学出版商以著作权为由,将Sci-Hub告上法庭。

一年多前那场法律纠纷后,Sci-Hub通过修改域名成功在禁令下“复活”。根据法律,仅对后缀为“.com”、“.org”等在范围内注册的网站有控制权,而“复活”后的Sci-Hub新域名为“sci-hub.io”,顺利避开禁令。

如今Sci-Hub与爱思唯尔的博弈再次引发了讨论。有分析认为,这或许能倒逼科学出版商进一步开放学术论文的获取。 


4

 


是罗宾汉还是盗版罪犯?


因为官司缠身,埃尔巴克彦从不公开身处的位置,只通过加密邮件接受采访。拥护者将埃尔巴克彦称为“罗宾汉”,一个英国民间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英雄。而在出版商的口中,埃尔巴克彦是一个侵犯著作权的罪犯。


埃尔巴克彦并不同意把自己类比成“罗宾汉”,因为“罗宾汉做的事是有罪的,而做Sci-Hub并不是”。


“运行一个像Sci-Hub这样的论文获取网站有错或可耻吗?我不觉得,因此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凭借Sci-Hub,埃尔巴克彦跻身《Nature》评选出的2016年十大科学人物。她表示将继续建设Sci-Hub,扩充年代久远的论文资源。


在这条为了学术自由和出版商死磕到底的路上,女战士埃尔巴克彦用自己微薄众筹来的钱以及终日躲藏于俄罗斯某大学,依旧支持着出版开放自由事业,令我们很敬佩的同时,也希望她胜利的一天快点到来。




时代精神

呈现时代精粹    解读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