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教师团队 — 学校首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油菜教师团队——学校首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西南大学李加纳教授“油菜教师团队”,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潜心科研、攻坚克难,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农民增收致富,也为相关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黄大年精神在他们的身上熠熠闪光。

师德师风优良的团队 

      我校油菜教师团队创建于1985年3月。在李加纳教授领导下,该团队2004年被批准为重庆市第一个农业领域工程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首批高校创新团队,也是2016年科技部“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功能解析及应用创新团队”的两个骨干团队之一。

      该团队成员师德师风优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团队教师坚持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都能够公正、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施教,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李加纳教授要求加入团队的每一个党员教师要践行入党誓词,真正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的垂范下,团队教师均能做到自敬自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人人追求品德高尚,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团队成员广受师生好评,多次获得各级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争光贡献奖”和重庆市职工楷模等荣誉称号。

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团队

      团队成员精心教书,潜心育人。李加纳教授承担过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门课程,在教学工作中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随时增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好。虽然工作繁忙,但坚持为本科生开设《农学专业导论》和《现代作物研究进展》课程,以丰富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理论,展示农学学科和农学专业的重要作用、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科专业,稳定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受学生欢迎!他编著出版的《数量遗传学概论》,包括了国内外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曾被多方采用为教材或工具书。李加纳同志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近百人。

图1:李加纳教授与毕业研究生合影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精神,他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田间试验观察,有时头顶烈日,有时满身露水(雨水),常在田间工作7、8小时,掌握第一手科研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论文,其中有3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大批学生成为我国农业科研、教学、管理岗位的骨干,。团队8名教授均承担了较多的本科生教学任务,2012年以来,多名团队成员参与的教学成果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和重庆市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32项,指导的本科生获得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挑战杯三等奖、重庆市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和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挑战杯三等奖。

图2:李加纳教授在田间工作

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团队

      “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李加纳同志经常提醒自己和团队,他从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开始,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新精神,把科研目标瞄准世界性难题“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30年从未间断,坚持研究。他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长期与农民同吃同住,年复一年地劳作,重复着耕地、播种、栽苗、施肥、观察记载和配制杂交组合等工作;收获后,又忙着做分析工作,挑选出株型好、抗病丰产的单株或材料。就是通过十多年在田间一株一株的选、在实验室显微镜下一粒一粒的选,他们自创了3种粒色量化方法,终于攻克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不稳和产量抗性不好的两大世界性难题,率先创制出在籽粒色泽、稳定性、蛋白质+含油量总量等方面优于国内外已有报道的甘蓝型黄籽油菜系列材料,再通过聚合育种技术,创造性地聚合了黄籽、双低、高产、高油、广适、多抗等性状,他们首次得到了显性甘蓝型黄籽油菜材料GH01与隐性甘蓝型黄籽油菜材料GH03,并且研发出以GH01为亲本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组合“渝黄1号”。随后育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渝黄2号、渝黄4号和渝油28等也先后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渝黄1号”成为国内外第一个具有生产利用价值并得到大面积推广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品种,。

      “渝黄系列”新品种在我国油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了我国油菜品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李加纳团队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0余篇次,奠定了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国际领先地位。、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又育成黄籽高油酸油菜新品种,,综合品质超过进口橄榄油,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开发。


图3:李加纳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八大以来,团队成员新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8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4项,新增项目经费4300多万元;团队成员或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研究性论文100多篇,其中62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3项。

社会服务、情系“三农”的团队

      “科技成果不能放在档案柜里,要让它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做贡献”。为了将黄籽油菜新品种尽快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李加纳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吃住在农民家,协助公司从无到有,建立起3000亩黄籽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和10万吨黄籽油菜加工厂,很快使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让优质油和饼粕进入了千家万户。“百万亩甘蓝型黄籽油菜产业化工程”成为重庆市政府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之一,国家发改委批准将其列入国家西部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也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籽油菜新品种推广应用累计已为农民和农业加工企业增收增效上百亿元。

      为了良种良法配套,他带领团队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多种栽培环境条件对优质高产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生产的影响,综合提出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高产保质生产技术,撰写出《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和《油菜杂交种生产技术规程》供农户和企业使用。

图4:重庆南川高产示范田

       李加纳同志还亲历亲为探索丘陵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带领团队成员每年多次到基层乡镇,培训农户、指导生产,足迹遍及西南5省市上千个乡镇,培训农民上万人次,建立高产示范片上百个点次,为西南区油菜生产水平提高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5:团队考察云南临沧联合实验基地

勇于创新、发展趋势良好的团队

      自“渝黄系列”新品种产业化以来,展示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光明前景,在国内外又掀起新一轮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热潮。十二五以来,每年都有一批黄籽油菜新品种参加国家区试或通过审定,在该成果带动下,我国黄籽油菜育种与应用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团队带头人李加纳同志作风正派、决策民主、廉洁奉公、淡薄名利,他珍惜人才、爱护青年同志,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团结各种类型的专家人才一起工作,使学科团队充满生机活力。李加纳教授团队现有教师20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名、博导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名,重庆市巴渝特聘教授2名。另有技术工人8人,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100余人。团队成员绝大多数具有国外学习经历,与德国、加拿大、韩国、美国的多个研究机构有密切的科研合作,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图6:团队成员合影

      “科研无终点”。目前,针对国家油菜产业需求,李加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始着手研制“中国的橄榄油”——高油酸营养保健油、工业用高芥酸菜籽油、多彩油菜花等新产品。       


                                                                                 素材提供│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