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3月10日)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图片论文:中国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详见排行榜第五名)


词曰:

如梦令——

转眼周五又到,手边鸡飞狗跳。

试看上回言,不禁哑然失笑。

不妙,不妙,今日榜单哪找?



小编我双手不离键盘,才做出今天这个榜来。有分教:神经显出那奇妙的手段,揭示这花儿的来龙,且看一种古老的人类,攧翻那阿兹特克英雄。正是:院士看去要沉默,专家读来会泪流。


毕竟这期榜单说些甚事来?且看下文分解。


以下为科学网论文频道2月27日——3月5日期间最受读者关注的十大论文,请拜读~~


第十名:新模型可提前一季预测臭氧浓度


《美国科学院学报》载文称,科研人员根据季节数据开发出一个统计模型,首次可提前一个季度预测美国东部夏季月份臭氧的浓度。论文第一作者、哈佛大学应用工程与科学学院博士生沈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臭氧浓度升高不仅会对老人小孩等敏感人群健康造成威胁,引发慢性肺部疾病,甚至死亡,还会影响植被和农作物的生长。提前预测臭氧浓度有助于提前做好健康防护和食品安全管理。


第九名:摩擦纳米发电机首次应用于高灵敏度质谱仪


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Facundo Fernández教授共同指导下,李安寅博士和訾云龙博士组成了跨院系合作团队,用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驱动离子源,实现了离子源在电荷数量、正负极性、信号长短等诸多方面的精确控制。该工作为质谱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控参数,也是纳米发电机在大型分析仪器首次应用。相关工作开辟了崭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并于近日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


第八名:包信和等提出动态尺寸效应决定纳米粒子稳定机制


近日,、杨帆研究员带领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动态尺寸效应”决定纳米粒子稳定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自然—通讯》上。


第七名:南开学者在贝尔非定域性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日前,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陈景灵教授与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种研究和探测贝尔非定域性的新途径,相关论文“Bell’s Nonlocality Can be Detected by the Violation of Einstein-Podolsky-Rosen Steering Inequality” 2016年12月已被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科学报告》在线发表。


第六名:科学家研制出高载负量高荧光亮度碳纳米点


近日,、高荧光亮度的碳纳米点二氧化硅复合凝胶。该工作利用碳纳米点表面大量的羟基官能团引发正硅酸乙酯水解,在碳纳米点表面原位包覆二氧化硅。在高浓度的碳纳米点乙醇溶液中,实现具有高载负量、高荧光亮度的碳纳米点二氧化硅复合凝胶,并可进一步获得荧光效率高达41%的干凝胶粉体材料,在开发基于碳纳米点的发光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成果发布于《材料化学》。


第五名:中外科学家发现中国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


距今10.5-12.5万年,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其头骨呈现出更新世晚期人类、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欧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他们不是早期现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们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类群之中。这种新研究成果发表于3月3日的《科学》杂志,论文题目为“在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头骨”。


第四名:阿兹特克文明可能毁于沙门氏菌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灾难之一,16世纪,一场瘟疫毁灭了墨西哥本土种族。近期研究表明,导致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可能是来自欧洲的一种致命沙门氏菌。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复原了取自 1540 年代墨西哥墓葬中遗体的胃部细菌 DNA。该细菌与杀死了该国80%本土居民的一场瘟疫有关。该研究组将相关成果以预印本形式发布在bioRxiv服务器上。


季军:新研究揭示花儿从哪里来


花儿最早从哪里来?进化论奠基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为这个问题困扰不已。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新植物学家》杂志的新研究或许能为揭开这个奥秘提供一些线索。研究称,开花植物能够开花这一机制并不一定是开花植物的“独创”,可能是开花植物继承并重新利用的,这在进化进程中很常见。


亚军:水稻免疫信号转导研究取得进展


,能够直接磷酸化MAPKKKε,激活MAPK信号通路,该研究填补了稻瘟病特征分子——几丁质感知和MAPK级联放大信号之间的空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冠军:神经能同时传输痒和疼


你的皮肤上分布着一些仅有一种用途的神经元:感觉发痒的东西。这些神经元与探测疼痛的神经元是分开的,然而,化学物质诱导的痒常常伴随着温和的疼痛。科研人员近日在《神经元》杂志上报告说,当信号通过脊髓发送到大脑时,痒和温和疼痛可能会通过同一组脊髓神经元。这项发现解释了为何疼痛常常伴随着剧烈的、化学物质诱导的痒。


更多阅读

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3月3日)

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2月24日)

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2月17日)

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2月10日)

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1月28日)

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1月20日)

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1月13日)

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1月6日)


       

最后,欢迎大家向科学网论文频道投稿,来稿必审,祝大家科研顺利!


投稿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paper/add_paper.aspx


查看论文原文方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6999572288441034.shtm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