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熔 诸 美 于 一 炉

-----浅谈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各种形态美

徐中秋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脍炙人口的文学名作之一。现在笔者试从美的形态角度作一粗略的探索。

美的形态,按其性质分,可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

词的美属于艺术美。尽管词中所描写的美的对象:大江、乱石、浪涛、周郎、小乔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历史人物,是现实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但词中这些人物、事物已经不再是它的本身了,而是这些客观事物在词人头脑中的反映物了,是美的创造性的反映形态了,是融进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事物和人物了。一句话,主客体已浑然一体了。这种美已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艺术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和普通实际生活的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

三国时孙刘联盟火烧曹操的赤壁的故址本在湖北省嘉鱼县东南长江岸(也有说蒲坼县西北),而东坡怀古之地却在湖北省黄冈之“赤鼻矶”。《韵语阳秋》说:“黄州(即今黄冈——引者注)亦有赤壁,但非瑜所战之地”。而苏轼却写成“三国周郎赤壁”,是苏东坡弄错了吗?显然不是。以苏东坡之才学,决不会把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搞错的,而词中也说是“人道是”。《韵语阳秋》又说“谓之‘人道是’,则心知其非矣!”然为什么以假作真呢?不过是便于怀古抒情罢了,便于借以创造艺术美罢了。如果不附会成“周郎赤壁”,则难以写出历史的深度,也难以抒发词人此时心中“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积郁。

“遥想”句把周瑜赤壁大捷同“小乔初嫁”联系起来,也是一种不拘泥于生活真实的艺术创造。据《三国志》载:周瑜娶小乔时,是二十五岁,周瑜赤壁破曹时已三十四岁了。此时小乔嫁给周瑜将近十年,已是”徐娘半老”了。词人为什么要说“小乔初嫁了”呢?那正 为了以美人烘托英雄,突出周瑜少年得志,事业婚姻均为如意,使周瑜这一艺术形象更加风流倜傥,更加光彩照人!

“羽扇纶巾”在词中显然是指周瑜的装束。然而在《蜀书》、《三才图会》及东晋的《语林》中的记载,这都为孔明的装束特点,没一处说到过周瑜有这种打扮。作者将孔明的的装束特点移到周郎身上目的是表现周瑜的超绝才智、优雅风度和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情态,塑造周郎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儒将”形象,来反衬自己老大无成,遭人排斥的感伤情绪。

这正是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历史真实更集中、更概括的地方!诗词不是历史科学、不是地理科学,而是语言艺术。艺术如果不对生活进行概括、提炼、改造,即不进典型化,就难以产生审美效应。

当然,这种艺术真实不是脱离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纯粹杜撰。历史上确曾有过周瑜其人获得赤壁大捷,黄州也有赤壁(这是巧合,无巧不成书嘛)。历史上周瑜的妻子确是娇美的小乔。“羽扇纶巾”是诸葛亮的才智的外化和风度的标志。周瑜的才智与风度与诸葛相当,周与诸葛又是合谋破曹的,因而把诸葛这一装束移到周瑜身上,也未尝不可。而且“羽扇纶巾”在当时也不是诸葛亮的专利,史载魏晋时儒将常有这种装束。

这首词就是这样把历史真实中审美方面经过相对的抽象,打破时空的限制,集中在一起,进行典型化,化平淡为神奇,创造出高于历史真实的艺术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长久的魅力。

美的形态,按照它们的不同状态、面貌和特征,可以分为优美、丑、崇高、悲剧美和喜剧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呈现出来的美的状态纷繁多姿,几乎应有尽有,确是融诸美于一炉。



词上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气势不凡,表现出主体的巨大力量。乃是一种崇高之美!它以数量上和力量上的巨大引起人们的惊讶和敬赞,表现了一种突破形式美一般规律的粗粝状态。它把读者顿时带进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瑰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其气势之磅礴,格调之雄浑、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对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所以有人将这首词同柳永词对比,认为“大江东去”须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了伴奏、演唱方能表现出其气魄!苏轼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这首词被称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实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这几句。

“乱石穿空”,指无数参差陡峭的石壁矗立高空。奇险的景象突现在人们的面前,它给人的不是平衡、和谐、统一,而是一种错杂、混乱的感觉;但它给人的仍是一种美的感觉,那应是一种丑美。这种丑美,从反面来肯定统一、和谐、平衡的形式。

下片开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灰飞烟灭”。英雄与美人相得益彰;周郎的温文尔雅仪容与决战千里之外的才干何等的统一和谐!它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这里事物间矛盾消失了,形式完美了。这种美的形态与词的开头大相径庭。继续用“铜琶铁绰”伴奏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这里倒应请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唱低吟了。实在这里与柳郎之“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上无多差别。因此,学术界也有不少人不同意此词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聚讼多年。对此,笔者不想裁判,但崇高与优美确是美的截然不同的形态,在此词中矛盾地统一在一起了。






词的最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表现出的却是一种悲剧美。抒情主人公因乌台诗案而贬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年近半百,壮志未酬;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不禁想起年轻得志,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周瑜。看看江山依旧,想想人事全非,自己沦落天涯,徒伤老大,因而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自古以来,正直的、想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往往会发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无法解决。“英雄无用武之地”埋没了多少人才!这正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种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这种冲突源于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及这一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不可能解决,因而必然导致代表人物的失败。词中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压抑和苦闷,,因而强烈地震撼了读者,引起了共鸣,!

现实生活中美的形态是丰富的、多样的,它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当然也是丰富而多样的。一部成功的的小说(长篇)、电影、戏剧都可以表现多种形态的美,以满足读者、观众多种审美的需要。但在字数受到严格限制的格律诗词中,要容纳多种形态美,是困难的。诗词史上很少有人能这样做,而苏轼做到了。这不能不使人惊叹词人艺术之高明。所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熔诸美于一炉不可多得的画卷。









【作者简介】


 徐中秋,浙江省台州市人。浙江师大中文系毕业,高级讲师。浙江黄岩教师进修学校退休。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诗词作品数千首,论文50多篇。曾获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中国 临海江南长城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一等奖、“扬州杯建党九十周年全国诗词 大赛”銅奖、“全国新田园诗大奖赛(河东杯)”二等奖,诗刊社等举办的“全国新田园诗大奖赛(阳城杯)二等奖”及其它各种诗赛一二三等奖项30多项。曾应邀出席在澳门和新加坡召开的国际诗学研讨会。任全球汉诗总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台州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黄岩诗词楹联学会历届会长。应聘为新加坡新声诗社名誉社长、纽约四海诗社名誉顾问。主编《黄岩现代诗词选》`《古代诗歌导读》,《中国对联集成·黄岩卷》;《台州楹联集成》副总编,《台州方外诗词选》副主编。参编多部诗词选集。著有《望峰楼诗文稿》、《滴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