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首届书法本科论文答辩会


答辩现场

答辩委员——吕金光(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答辩委员——杨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答辩委员——刘志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答辩委员——樊琪(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法研究博士)


答辩人——叶惠

叶惠,1993年出生,广东惠州人。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

书法创作成果:

2014年11月 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书法大赛 一等奖

书法作品入展2016“翰墨成都”书法年度展(2016.12)

2016年10月 书法作品登入《书法报》

2013年“凤凰展翅”四川大学文化艺术节特色文化艺术活动  三等奖

2014年“向上·向善”书法比赛  优秀奖

2014年“彩墨华章”五校书画巡回展

2015年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年展


书法理论成果:

2016年12月 论文入选四川省第十五次书学研讨会

2017年3月论文登上《书法报》

清代篆书的探讨——以邓石如篆书为例

摘要

篆书是中国汉字发展的源流,自秦汉以降,篆书逐渐失去其实用价值,成为装饰性较强的书法表现方式,篆书线条愈发纤弱无力,各朝代虽不乏书家对篆书艺术复兴探索,但始终未有较大的影响,直至清代,碑学大兴,篆书这一古老的书体被学者和书家重视起来,由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时代。清代众多篆书大家中,以邓石如成就最为突出,在篆书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上都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本文以邓石如篆书为例,窥探清代篆书创新成因,望对当下篆书发展有所启示。

答辩人——韩宇科

韩宇科,1993年出生,河南洛阳人,现为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四川大学学生社团先进个人。

书法创作成果:

2015年1月 “向上 向善”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优秀奖

2015年4月  第十一届“楚风杯”大学生书画大赛三等奖   

2014年11月 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三等奖

2014年5月  青春与梦想大型书画展优秀奖

2014年12月 第十三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年展提名奖

2015年12月 第十四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年展提名奖

2016年1月  书法创作作品发表在《书法报 书画教育》40版


书法理论成果:

2016年1月   文章发表在《书法报 书画教育》第34版

2016年7月   论文《包世臣与康有为碑学思想的差异化原因初探》发表在《书法报 书画教育》第34版

2016年7月   论文入选四川省第十届书学讨论会

2017年4月   论文《以古观今,对当代魏碑学习的反思——以包、康碑学思想建构的比较为核心》入选第三届“魏碑圣地•全国(在校大、中学生)书法、魏碑论文大赛”

以古观今对当代魏碑学习的反思 ——以包、康碑学思想建构的比较为核心

摘要

当代碑学发展迅速,呈现多元化趋势,碑学理论研究和碑学创作实践并行,成果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应当注意到繁华背后的问题:一些作品专为入展而作,作品的形式感和视觉效果突出,其书法的艺术价值相对欠缺。同时,在对碑学的学习过程中,极易走向极端化,过分强调碑刻感,丧失了书写的自然变化。这些问题,对我们书法本科生而言,是值得独立思考和探寻的。当代碑学学习,碑帖并重还是尊碑抑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选取包世臣、康有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包氏碑帖并重,康氏却重碑抑帖的碑学思想差异原因,以及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从何而来,这种观念带来的意义和现实影响又是怎样的。试图通过对两者观念差异化的比较,分析这种差异化产生的原因,探讨这两种观念的影响和现实意义,以期对当代碑学学习做进一步研究。

答辩人——廖淑雯

廖淑雯,1995年出生,河南驻马店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首届书法专业本科生。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干部。


书法创作成果:

中央宣传部2014年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三   等奖

2015年11月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一等奖

2014年11月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

2015年12月上海奉贤第二届“言子杯”全国学生书法大赛作品展入展

2015年11月第六届黄原书画奖学金作品展入展

“芙蓉绽放”全国城市书法展入展

2015年4月第十一届“楚风杯”大学生书画大赛现场组二等奖

2015年4月第十一届“楚风杯”大学生书画大赛展出组三等奖

2014年5月“青春与梦想”大型书画展优秀奖

2014年12月第十三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年展提名奖

2013年11月“凤凰展翅”四川大学2013年文化艺术节迎新现场创作三等奖

2016年3月22日在《书法报·书画教育》发表临摹横幅《李白仙诗卷》与临摹札记


书法理论成果:

《苏轼书法在宋代和明代接受程度的对比》入选四川省第十五届书学讨论会

苏轼书法风格的形成及在宋明两代的接受对比

摘要

苏轼是一位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影响力的书法家,他随性但不失传统的创作风格、独特的执笔方式、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具有传播性的尚意思想,使苏轼成为了书法史上颇受关注的人物。此次我以苏轼的书法风格为主要研究课题:首先从人物入手,简单介绍了苏轼的生平以及书法风格的转变;其次系统的阐述了苏轼尚意书风形成的原因;最后以宋代和明代为两大时间主线,将苏轼书法在宋代和明代接受程度不同的原因进行对比,进一步剖析苏轼书法被接受或者不被接受的原因,以及对当代和后代书法风格的影响。

答辩人——任雨晴

任雨晴,河南三门峡人,1993年生,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2017年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录取为书法硕士研究生。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书法创作成果:

2015年1月 “向上 向善”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三等奖

2015年11月 入选第六届黄原书画奖学金

2015年4月  第十一届“楚风杯”大学生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4年11月 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二等奖

2014年5月  青春与梦想大型书画展优秀奖

2016年7月  四川大学2016年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一等奖

2015年7月  四川大学2015年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二等奖

2013年12月 第十二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年展提名奖

2014年11月 “凤凰展翅”四川大学2014年文化艺术节迎新现场创作展三等奖

2016年2月  书法创作作品发表在《书法报 书画教育》37版


书法理论成果:

2016年2月   文章《浅谈元代书法》发表在《书法报 书画教育》第34版

2016年7月   论文入选四川省第十届书学讨论会

怀素、八大山人行草书风格成因之比较

摘要

    怀素与八大山人同为僧人书家中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古代草书发展的两个高峰——中晚唐和明末清初时期,他们分别引领着自身所处时代的草书潮流。虽同为善草书僧人书家,但他们的书法风格有很大差异。怀素所表现的是率性恣意,而八大所蕴含的是凝练静穆,这些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流露。探其原委,两人不同的草书风格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以及自身的经历与心理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即从此入手,分析比较两者行草书风的成因。

答辩人——王沁园

王沁园,1995年出生,河南南阳人,四川大学书法专业2017届推免研究生,2017届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四川大学优秀学生。


书法创作成果:

2015年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入展,并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永久收藏;

2015年1月中央“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青年组二等奖;

2015年4月山东省“颜真卿”书法作品展览入展;

2015年10月贵州省“严寅亮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9月四川省“芙蓉绽放”全国城市书法大赛入展;

2016年6月广东省“首届‘岭南白沙奖’”入展;

2014年11月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优秀奖;

2015年4月湖北省第十一届“楚风杯”大学生书画大赛展出组三等奖;

2014年12月西南五省第五届黄原书画奖学金提名奖;

2013年12月西南五省第四届黄原书画奖学金入展;

2015年12月西南五省第六届黄原书画奖学金入展;

2015年12月首届“美联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2014年5月荣获成都市“青春与梦想”大型书画展中荣获优秀奖;

2013年12月荣获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第十二届“生气远处”学生年展学院奖;

2014年12月荣获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第十三届学生年展学院奖;

2015年12月荣获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第十四届学生年展提名奖;

2013年11月荣获“凤凰展翅”四川大学2013年文化艺术节特色文化艺术活动之迎新现场创作展三等奖;

2016年2月第二届“会师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2016年3月《书法报·书画教育》命题创作佳作奖;

 2016年4月书法创作发表于《书法报·书画教育》4月第7期命题创作。


书法理论成果:

2016年6月论文《从赵孟頫的“托古改制”看元代章草复兴》发表于国内核心(CSSCI)《中国书法》2016第6期第141页;

2016年7月论文《从赵孟頫的“托古改制”看元代章草复兴》——以赵孟頫、康里巎巎、宋克为线索,发表于国内统一期刊《青少年书法》2016年第7期第36页

2016年5月论文《王羲之书法艺术赏析》发表于国内统一期刊《大众文艺》2016第13期第128页。

以章草为例,研究清末民初的碑帖融合

 摘要

本文以章草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的发展进程为例,剖析清末民初时期表现在章草上的碑帖融合现象。章草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有两个转折点,其一:在元代赵孟頫“复古”书风的影响下,章草相对之前的发展略有起色,引发康里巎巎和杨维桢等人的“章草”热潮,但由于其二人旨在以章草基础上发展大草、狂草,故章草在元末明初时期也只是初露尖角,并不是所谓的“复兴”,更没有涉及碑帖融合的范畴。其二:清末民初时期,章草的书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批“新”的书家蜂拥而出。所谓“新”是指将碑帖融合表现在传统“帖学”下的章草,故此时的章草在整个章草发展进程中应是所谓的至高点。其中,本篇文章将以沈曾植、沙孟海、王世镗为主要代表,简析碑帖融合在章草书体上的体现,亦是章草在碑帖融合书风下的转变。

答辩人——李敏

李敏,1993年生,江苏淮安人。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


书法创作成果:
书学之路2015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入展;

第四届“四堂杯”书法大展入展;

“国缘杯”国学精粹书法篆刻展入展;

第七届黄原书画奖学金入展;

书法作品在青春与梦想大型书画展获“优秀奖”;
《书法报·书画教育》命题竞创获“佳作奖”;
硬笔书法作品在“大洋杯”首届“笔墨精神”全国书画大展获“优秀奖”;
第十三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年展获“提名奖”;
第十四届学生年展“书法组”获“学院奖”;

论赵孟頫与康有为书法复古思想及意义

摘要   

元代的赵孟頫和清代的康有为,都提倡“复古”。可以说,赵孟頫的复古运动是由个人带动了社会,提倡学习晋人,对魏晋书风是极其推崇的,然后以此为基点又广涉秦汉,不囿于一朝一家,从而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全面性的承继。,讲求开新求变,厚古薄今,崇碑贬帖,尤其推崇南北朝时期的魏碑,借助“托古改制”的方法,,因而他在书法中所提倡的复古思想,在于以古为新,在于以复古求解放。

答辩人——严春玲

严春玲,1993年出生,江苏淮安人,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


书法创作成果:

2016年3月荣获“大洋杯”首届“笔墨精神”全国书画大展“铜奖”;

2016年3月荣获“大洋杯”首届“笔墨精神”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

2016年6月书法创作发表于《书法报·书画教育》5月第10期;

2016年6月书法临摹发表于《书法报·书画教育》6月第12期;

2014年11月荣获获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三等奖”;

2014年5月荣获“青春与梦想”大型书画展“优秀奖”;

2013年12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第十二届学院展“提名奖”。


书法理论成果:

2016年12月论文“张瑞图书法风格之变探微”入选四川省第十五次书学讨论会。

论张瑞图的书法风格及与徐渭行草书的比较

摘要

张瑞图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行草书上,而他的行草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天启、崇祯为界限,可分为初萌期,成熟期,和平淡期。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了张瑞图书法风格的演变过程及其风格之变的原因,最后形成自己特有的书法风格。最后从笔法,结构,章法三个方面对同时代的徐渭在行草书变革上作简单梳理与总结,并以此比较张瑞图行草书变革。

答辩人——郭善诚

郭善诚,1994年生,山东聊城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书法专业本科。

浅论俞樾书法

摘要

俞樾作为清代朴学大师,学识渊博,平生不仅致力于经学、文学的研究,著述丰富,而且在书法上,俞樾别具一格,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正因为其在经学上的成就对后世影响颇大,还有他认为书艺小道的书法态度,让他并没有对书法创作投入过多精力,这使得人们似乎淡忘了他在书法上的作为,但其实不然,俞樾在书法上的成就虽不能与邓石如等人相提并论,但其独特的书法取法理念和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文人气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者通过搜集其《春在堂文集》和其它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探寻分析俞樾崇尚古朴、不囿时风的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待书法态度,随后简要分析了俞樾手札书法和俞樾墨戏的艺术魅力,最后讨论了俞樾书风在当代给我们书法创作的启示。

答辩人——张晋源

张晋源,1993年生,山东临沂人。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


书法创作成果:

2016 年10月,作品入展《东方艺术·书法》杂志2016年10月下半月。

2014年11月,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

2015 年4月,第十一届楚风碑大学生书法比赛现场组三等奖。

2013年11月,成都市“青春与梦想”大型书画比赛优秀奖。

2013年11月,“凤凰展翅”四川大学2013年文化艺术节现场创作展二等奖。

 2015年12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第十四届学生年2013年12月,四川大学“生气远出”第十二届学院年展提名奖。


书法理论成果:

2016年12月,论文《赵孟頫与王铎贰臣书法比较研究》入选四川省第十五次书学讨论会。

 2016年1月, 论文《浅谈王铎书风的形成及影响》发表书法报社主办 《书法报书画教育》第一期。

“一笔书”草书流变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一笔书”为切入点,按照时间的顺序,通过分析比较“一笔书”于历朝历代的演变形态,从而寻找“一笔书”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演变规律。本文的第一章节,我对草书进行了一次重新分类,是为了更精确的理解下文的“一笔书”;第二章则是我对“一笔书”的阐述,以及对历朝历代关于“一笔书”争论的答疑。其中运用了考古实物与文献记载的方法;第三章是我对历代“一笔书”的演变形态的解析。主要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历史时期,介绍了各个时期里,对“一笔书”做出突出贡献的书家;结语部分是对“一笔书”的总结,其中包括“一笔书”的未来走向以及我对于草书的态度。

答辩人——白洁

白洁,1995年出生,山东济南人,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四川大学书法专业2017届推免研究生。荣获2014-2015年度国家奖学金,2017届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书法创作成果:

2015年作品入展“书学之路·2015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并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永久收藏;

2015年1月 中央“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二等奖;

2016年4月 第一届全国书法艺术网络大赛年终总决赛 二等奖

2015年11月 书法作品入选第六届黄原书画奖学金;

2016年6月 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大展 作品入展;

2016年9月 四川省第三届临书临印作品展 书法作品 入展;

2015年4月第十一届“楚风杯”大学生书画大赛 三等奖;

2015年9月“中天·未来方舟杯”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 入展;

2015年9月 四川省“芙蓉绽放”全国城市书法展入展;

2014年11月 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书法大赛 二等奖;

2016年7月 四川大学2015年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一等奖;

2013年12月 “生气远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第十二届学院展 提名奖;

2014年12月 第十三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年展 提名奖;

2015年11月 第十四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年展 提名奖;

2014年5月 荣获“青春与梦想”大型书画展 优秀奖;

2016年5月 创作作品《春夜喜雨》入选《书法报·书画教育》;

2016年5月 创作作品《好梦近 梦中作》入选《书法报·书画教育》


书法理论成果:

2016年7月 论文入选四川省第十届书学讨论会,12月参与研讨会并发言;

2016年11月 入选《中国书画报》书坛新秀。

邓石如与伊秉绶的书法风格形成及接受差异分析

    摘要

邓石如和伊秉绶是清代中叶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的两位大家,在书法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但邓石如和伊秉绶在篆隶书中所选取的方向不同,邓石如更倾向于抒情和用笔的沉着痛快,伊秉绶则喜把磅礴之势归于静穆。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在后世,人们对二者的接受程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本文试从二人生平、学书环境、时代背景、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浅析邓石如与伊秉绶在后世的接受中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辩顺利通过后,吕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名字作书,并送给每位同学,作为毕业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