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手制研究生毕业论文


翻修住在广美的老房,把平时懒得搬动的杂物翻了个底朝天,寻获了被老伴用几层塑料袋精心包裹的一摞已发黄的卡纸——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国必须发展工业设计》手制本原版


1986 年,在导师高永坚教授、王受之副教授悉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这篇硕士研究生论文(没有开题报告、没有初稿预审阅、没有“机检”...... 怀念那个学术自由的年代!)与毕业答辩、由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成为一名青年教师。


没有电脑、没有排版系统,又不想用传统的格纸书写显得没有“设计味”,于是在硬卡纸上用钢笔字+图片剪贴完成。



虽然我早于 1977 年即在山东淄博瓷厂(今已不复存在)由彩烤五车间的一名工人被调入研究所从事日用陶瓷 “设计” 工作,但就当时自己的意识以及大家对这份工作的看法,仍旧是“美工”。后于 1979 年考入“中工” 陶瓷系,对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认知有了提升,在今天看来仍旧是 “技” 的层面,并未在本质上对设计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度的思考。


想起来还稍稍有点后怕:我的学士学位论文因探讨了《数列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上的应用》,还自鸣得意有创新,却被导师直斥为 “乱弹琴!数学与艺术八杆子打不着”。好在高抬贵手最后给了个一般成绩让我得以过关。


广美读研的三年是我对设计的 “知与行” 认知飞跃的重要阶段。


这篇论文后来署名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室” 参加了 1987年10月14日在北京远望楼举行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CIDA)成立大会( 前身是 “中国工业美术家协会筹备委员会”)并做了大会发表,尔后作为头稿发表在 1988年1月的《设计》杂志创刊号,曾被当时寥若晨星的几份工艺美术类杂志引用过。


回读旧文,尽管遣词造句、行文结构与叙事逻辑均带有 30 年前那一代大学生特有的印记,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乐观与向上的情境,以及看到与世界之间差距的焦虑与撸起袖子干的热情,甚至有浓厚的书生气,但自己觉得对几个维度的问题分析判断、对方向的感知与辨析还是对的,并与我今天正努力做的事一脉相承。


划重点!对照 32 年后今天的现实,既为中国工业设计在诸多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点赞,也为许多问题仍旧未能很好解决而扼腕。尤其在设计教育发展上,中国虽然有“量”的暴增,但在 “质” 的方面仍旧差强人意,“厚文薄商” 的意识几乎未改!



自 1986 年研究生毕业后,与教学、科研同步,我有过 4 次创业经历,先后与同道者合作参与、策划、主导了 “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广州美术学院雷鸟产品设计中心”、“广州造型坊有限公司”、“广州入一聚家科技有限公司” 的创立与实践。前 3 个是连续创业,聚焦于工业产品设计创新服务,最后这个是新起航,以 BDD 的新思维聚焦系统产品创新。


由 32 年前皈依工业设计到今日鼓吹设计驱动型品牌,在我是一个漫长的对设计价值持续迭代认知的过程。能与中国设计发展同步、保持观察与思维的常新、并始终与年轻力量为伍,能够参与敏捷的变革,是我的荣耀。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