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耦合多源开放空间数据的广东省城市体系划分——基于自然城市视角

# SYSU_BIGDATA 本科毕业论文摘要集

# 作者:梁兆堂

# 年级:2013级GIS

# 指导教师:黎夏 教授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在迅速地扩大,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引申出需要了解城市发展规律和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但由于缺乏可靠的精细数据,中国的学者长期以来高度依赖政府统计年鉴给出的城市相关指标来对城市进行研究。一直以来,中国的城市基于行政区域来进行划分,城市通过被划分为不同的行政级别形成城市体系,并在统计口径上使用市辖区面积作为城市面积作为城市规模的衡量。然而,由于行政地域和实体地域之间的二元性割裂,导致大量具有城市功能的实体被统计年鉴所忽略,同时市辖区内广大乡村地域面积被统计为市区面积,两者间的不匹配造成了城市测度的失真。

为了解决行政地域和实体地域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本文从自然城市的定义出发,基于渗透理论对广东省自然城市进行提取和体系构建,尝试从自然城市视角对广东省城市进行重新定义。本文还利用多源开放空间数据对重新定义的广东省城市体系进行评价,并在行政区域划分语境下对重新定义的广东省城市进行对比。

根据城市聚合阈值理论以及渗透理论,本文在390m的城市聚合阈值下将具有超过32个路网交点的聚类簇定义为自然城市。广东省境内共有230个自然城市被识别,且所提取出的自然城市覆盖了广东省80.98%的全省交通路网交点、90.18%的全省POIs点数以及81.31%的微博社交互动分享次数。利用路网交点密度均值和POIs密度均值作为指标,本文对广东省自然城市体系进行活力-扩张评价并得到8个活力城市、133个扩张城市、74个活力-扩张城市以及15个“鬼城”。

除了基于多源空间数据对广东省自然城市进行活力-扩张评价,本文还基于广东省行政地域划分语境对广东省自然城市进行分析。此外,基于城市位序-规模法则,本文对广东省自然城市与行政地域下城市作出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政地域划分的城市具有与其功能实体不匹配、二元性割裂的弊端,而从自然城市角度出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广东省的城市结构和组团性质。总体来说,本文从自然城市的视角对广东省城市进行重定义和体系划分,其结果对于理解广东省内部城市结构、更好地解决行政地域与功能实体城市之间矛盾提供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自然城市;多源开放空间数据;渗透理论;广东省城市体系构建与评价



【图片】



【自然城市提取结果】



【广东自然城市体系活力-扩张评价】



【行政地域语境下的自然城市总体分析】





【毕业前SYSU_BIGDATA送一句话】

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SYSU_BIG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