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堂:PS心理科学2017年6月论文摘要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网站 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研究小组 John Bear, 审校编辑|Runsong



1. 不要低估被误解的好处


作为一门语言的非母语者常常会遇到挑战。当在讲第二语言时人们常常因为自己犯的错误感到很难堪。然而,在本文中,作者们发现作为非母语者的一个好处:相比听母语者说话而言,在听非母语者的话语时(有明显口音),人们会更自动地将一些无法理解的内容自动转化为合理的语句。通过三个重复实验,作者们发现母语为英语的人们在听到对方有外国口音时,会更多地将一些无法理解的内容,如“母亲给了蜡烛女儿(the mother gave the candle the daughter”视为合理的语句(“母亲将蜡烛给了女儿(the mother gave the candle to the daughter)”)。这一结果符合在噪音频道中解读语言的普遍模型,只不过此处假设听者认为有外国口音的话语比没有口音的有更高的出错率。


论文原文:

Edward Gibson, Caitlin Tan, Richard Futrell,Kyle Mahowald, Lars Konieczny, Barbara Hemforth, and Evelina Fedorenko. Don’t Underestimate the Benefits of Being Misunderstood.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703–712



2. 预测意识形态的偏见


当前意识形态偏见模型的一个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它们可以预测被试的意识形态与他们对某一群体的偏见的联系方向,但无法预测这个联系的大小。本文作者提出并检验了一些可以对联系的大小做出精确预测的模型。通过对一个有代表性的美国人样本(N=4940)的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个利用将对目标群体的感知意识形态(perceived ideology)作为主要预测的量化模型,并通过使用目标群体的感知状态与选择作为预测的模型进行了检测。在四个实验中(total N=2093),意识形态的偏见关联被估算出来后,与模型的预测进行了对比。其中只基于感知意识形态的模型拥有最少的错误率。


论文原文:

Mark J. Brandt. Predicting Ideological Prejudi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7, Vol. 28(6) 713–722



3. 新颖的仪式会导致群体偏差:来自经济学与神经生理学的证据


悠久古老的仪式被认为与群体合作的文化演化有关。本文作者检验了这样一个预测:新颖的仪式会在新形成的群体中产生群体偏差。在四个实验中,被试们在家里(或实验室)进行一周的新仪式训练,然后被分为最小化的内团体(in-groups)与外团体(out-groups)。结果支持了一开始的假设,那就是新颖的仪式会提升团队间的偏差。特别的,作者们发现了一个对于每日重复仪式的适度影响与对于单次仪式的零效应(null effect)。这些结果说明新颖的仪式会带来偏差——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仪式必须足够精细并被重复以致于可以引起偏差。总的来说,本文论证了新颖仪式会带来群体偏差。


论文原文:

Nicholas M. Hobson, Francesca Gino, Michael I. Norton, andMichael Inzlicht. When Novel Rituals Lead to Intergroup Bias: Evidence From Economic Games and Neurophysi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733–750



4. 催产素引起的从众对竞争下的不诚实有损害效应


辩解(justifications)可能会助长不道德行为,因为它会让人们可以从不道德行为中获益的同时保持正面的自我形象。“从众(conformity)”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辩解方式——因为别人也这么做,所以我的不道德行为就变得可以接受。在本研究中,作者们检验了相比于在竞争压力下而言,对从众的一个外在改变是否会降低对某一广为接受的范式(如诚实)的遵行。研究人员使用了鼻喷催产素(oxytocin)对人类从属(affiliation)、组内从众(in-group conformity)与组内偏袒(in-group favoritism)的作用。结果发现催产素可以提高从众,并且这个提高在竞争环境下对诚实有损害效应(detrimental effect),但在非竞争环境下就没有。这些结果有助于更深理解最近关于“竞争会导致不道德行为并腐蚀道德观念”的发现。


论文原文:

Gökhan Aydogan, Andrea Jobst, Kimberlee D’Ardenne, Norbert Müller,, and Martin G. Kocher.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Oxytocin-Induced Conformity on Dishonesty in Competi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751–759



5. 团队的科学研究文化对学生动机的影响


科学研究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帮助人类?本文作者检验了关于科学的“亲社会供给信念(prosocial-affordance beliefs,缩写为PABs,表示相信科学对社会的正面贡献)”是否会在团队成员之间传播并驱动学生投身科学研究。研究人员调查了在由教职人员领导的实验室中工作的本科生的研究经历,特别关注了那些属于“缺乏代表性的少数者(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缩写为URM)”群体中的学生。一共收集了6个研究机构,41个实验室中522名研究助理的纵向调查数据。作者们通过使用多层模型(multilevel modeling),结果证实了一个对URM学生的社会化效果:实验室同伴们的PABs数值可以预测学生本身的初始PABs值以及随后投身科研事业的兴趣与动机(甚至在控制个体水平的PABs值之后仍旧成立)。这些结果表明实验室就像一个关于科学范式与价值观信息的小文化圈一样影响着人们的动机。URM学生对这些信息尤其敏感。


论文原文:

Dustin B. Thoman, Gregg A. Muragishi, andJessi L. Smith. Research Microcultures as Socialization Contexts for Underrepresented Scienc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760–773



6. 关于学习的策略性资源使用:一个引导人们对有效资源应用进行自我反应的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提高学业表现


许多教育政策都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如入门活动、学习资料或新科技),但很少会去探讨学生们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这些资源。本文作者假设,如果让学生更多反思他们应该如何使用他们手头的资源来促进学习,将会提高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作者们设计了一个新颖的策略性资源使用干预来使得学生们可以在线自我管理,并在统计学基础课的大学生身上进行检验。在考试前10天,一些学生们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中,他们被给予一个策略性的提示,让他们思考关于他们会使用什么学习资源、为何这些学习资源会很有用以及他们会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另一些被分配到控制组的学生则是得到一个简单的提醒,告诉他们考试要到了。结果发现被提醒反思的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


论文原文:

Patricia Chen, Omar Chavez, Desmond C. Ong, andBrenda Gunderson. Strategic Resource Use for Learning: A Self-Administered Intervention That Guides Self-Reflection on Effective Resource Use Enhances Academic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774–785



7. 每日配偶的回应可以预测病人身体机能的长期轨迹


每一天的人际关系经历都可能影响着亲密关系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联,然而与此相关的多层时间尺度研究非常少。本工作研究了145个有膝关节炎的病人以及他们的配偶,重点关注一个每天互动中的新模式,叫做”每日配偶回应性(daily spousal responsiveness)”——衡量配偶们每天对病人表达疼痛的回应的调整程度。本工作利用多层潜变量增长模型(multilevel latent-variable growth models)检验了三类每日配偶回应性——共情的、关心的与惩罚的回应(empathic, solicitous, and punishing responsiveness)——之间的关联,测量了一个为期三周的经验样本以及18个月内病人的身体功能变化。正如假设预计的那样,那些配偶对他们的病痛给予更多共情回应的病人在之后的时间里表现出了相对更好的身体机能。这个研究指出,配偶间每天的回应对于病人客观身体机能的长期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原文:

Stephanie J. Wilson, Lynn M. Martire, and Martin J. Sliwinski. Daily Spousal Responsiveness Predicts Longer-Term Trajectories of Patients’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786–797



8. 因果动作:一个关于身体移动的感知与推断的基本约束


人体会通过迁移运动(locomotory movements)来调节重力与肢体的生物动力学,从而使得身体可以在一个特殊的方向上平衡。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在肢体运动与整个身体移动的因果联系。然而,我们并不知道人体是否利用这个因果关系来约束感知与身体移动的推断。在本研究中,被试们需要给其他人的动作打分,如果肢体动作(因)早于身体移动(果)发生,则被视为更加自然,反之则不自然。这个对人体移动的因果期望不只是影响了对观察动作自然与否的感性印象,在一个更加普遍的因果背景下,还引导了对运动线索的推断。作者们认为,在一个因果框架下,这些结果作为证据,支持了因果动作的约束在感知与推断身体运动上的重要作用。


论文原文:

Yujia Peng, Steven Thurman, and Hongjing Lu. Causal Action: A Fundamental Constraint on Perception and Inference About Body Moveme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798–807



9. 男性童年时的霸凌和被霸凌与成年后的社会心理风险及健康状况有关


童年时霸凌与被霸凌都与之后的适应问题有关联。本文研究了童年时期霸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对305个从小学一年级就参加匹茨堡青少年研究(Pittsburgh Youth Study)的黑人与白人男性(当今平均年龄32.3岁)进行了一个关于与健康有关的心理社会学、行为学与生物学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估。关于霸凌与被霸凌的指标则是通过在被试10-12岁期间,他们自己与监护人提供的信息计算而得到。结果发现,一方面,童年时期有霸凌行为(对他人实施霸凌)与成年之后更大的压力、更高的侵略性(aggression)以及更糟糕的健康行为有关;另一方面,童年时期受到霸凌则与更低的社会经济资源(socioeconomic rouces)、更缺乏乐观及更多的不公平对待有关。意料之外的是,无论童年时霸凌还是被霸凌,都与炎症(inflammation)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无关。总结而言,童年时期霸凌与被霸凌,都与成年后的不同类型心理社会风险有关,这可能导致日后更差的身体健康状况。


论文原文:

Karen A. Matthews, J. Richard Jennings, Laisze Lee, andDustin A. Padroni. Bullying and Being Bullied in Childhood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for Poor Physical Health in Me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808–821



10. 内在动机与基本心理需求在严重资源匮乏下扮演的角色


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正开始关注社会经济的悬殊差距是如何影响情绪、认知与社交过程的。在本研究中,作者们采取了一个两步法来检验资源匮乏在预测上学的内在动机时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内在动机前兆的影响——对关系(relatedness)、自主(autonomy)与能力(competence)的心理需求。结果表明即使在极端的困境中,内在动机也可以预测上学的出勤率。相比那些面对中等程度缺乏的人来说,面对严重缺乏的被试更看重基本需要的满足。本文的发现揭示了目标导向的行为背后机制的有关生态学影响(ecological effects)。这对将人类描述为积极的、成长导向的有机体(growth-oriented organism)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与减少贫穷的心理干预提供了证据支持。


论文原文:

Marieke Christina van Egmond, Andrés Navarrete Berges,Tariq Omarshah, and Jennifer Benton. The Rol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Under Conditions of Severe Resource Scarc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Vol. 28(6) 822–828



阅读论文全文,参与论文讨论,请长按以下二维码访问唧唧堂论文库。



唧唧堂研究人简介:John Bear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 John Bear 在唧唧堂所有论文推荐。



唧唧堂往期精彩文章


经济金融


管理

  • AMJ:东方情境下的管理新理论

  • ASQ:国有制体系下如何促进企业创新?

  • 什么决定员工的去留?

  • JBP:邮件中的“面子”文化差异

  • JCR:“两手空空”成就日本人的“独具匠心”

  • 店员对你越坏你越想买?

  • Robert Ferber奖获奖论文:哈雷,苹果这样的品牌为什么这么酷?

  • IEP:用YOUTUBE证明音乐的销量替代效应

  • IEP:餐厅如何通过电子优惠券实行价格歧视

  • IEP:要赚钱先免费:英国电台司令乐队的预售策略

  • IEP:专辑越卖越少,好歌越来越多


心理

  • 时间或与“小弟弟”的形状有关?

  • JPSP:人如其名,你会长得越来越像你的名字!

  • JXR:男女对口交的观点和态度显示不平等

  • 从朋友圈照片看东西方思维差

  • 异地恋和近距离恋爱真的有差别么

  • JEP:为什么说睁着眼睛接吻是大忌

  • AXB:哪类人更爱约

  • 初夜越早越爱约!

  • 经常和好看的异性小伙伴一起玩耍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 儿时缺爱对你的职场发展到底有多大影响

  • JEB:男人留多少胡子,女人觉得最有吸引力?

  • 发表情越多思想越污,禁欲的人很少用可爱表情

  • 虾米?身高决定收入?

  • 读懂了这12个研究,你就读懂了爱情

  • PS:第一次越晚,婚姻越幸福?

  • 撩的艺术:怎样把友情变成爱情

  • 四个教育心理学研究带你领略学霸与教师的“亲密”关系

  • CPI:为什么有些人爱发短信?

  • BJP:利他的人会有更多的伴侣,更多的性行为

  • 看电视和读书是如何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神经通路的

  • Emotion:为嘛女友看脸就知道你偷腥

  • PID:男女在长期关系中的择偶偏好?

  • 为人父母都应该知道的10个心理学研究

  • 一个女生在街头走10个小时会发生什么


医学

  • PDR:35岁以后怀孕的积极影响

  • JXR:我们中有一半人都对异常性行为有兴趣

  • FASEB:小鼠在呼吸了三周北京的空气后体重增加了

  • 健康减肥必读的6个研究

  • PNAS:每个人的衰老速度不一样

  • PNAS: 一天喝八杯水真的好吗

  • 年龄真的会影响女性的性生活和谐程度吗

  • AEM:掉在地上5秒的食物,到底还能不能吃

  • 你可能比一般人更聪明的7个标志

  • PNAS: 两个学霸的结合能改变后代的基因组成吗

  • 如何通过朋友圈发图片风格推测一个人的人格

  • 7个可能降低我们智力的日常活动


研究人必读

  • MOR:如何基于一份数据撰写多篇论文

  • Science:如何阅读文献?来自超过20位研究人的建议

  • 给博士新生的15个建议

  • YJBM:如何动笔写你的第一篇论文

  • 成为一名优秀博士生的10大技巧

  • 成为顶级研究人的7条秘诀

  • 科学出版界7个惊人的事实

  • 硕士与博士的差距有多大

  • 如何阻止学术把你变成一个精神薄弱的博士

  • 专家确实更容易扯淡?

  • 25种只有博士才能感受到的深深的痛

  • 50组固定搭配,助力你的英文论文写作

  • 在美国读博士的1000种死法

  • 协调好科研和教学的10大黄金法则

  • 论文作图的10大黄金准则

  • 顺利获得博士学位的10大黄金法则

  • 一位学者20科研生涯的感悟

  • 社科领域高引用率文献排名,经济学最多,社会学心理学其次

  • 发表论文的10条黄金法则

  • 博士毕业生职业选择的10大黄金法则

  • 统计检验有效性的10大黄金法则

  • 美国金融学博士项目及其申请大揭密

  •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经济学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