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丰源老师论文《情绪作用于心智与身体的机制分析》发表

  

  【摘要】情绪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使人产生心智障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严重时带来或者加剧疾病,从各方面影响个体的生命质量。本文在详细分析情绪作用于心智和身体的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与化解情绪、提升身体自愈力、重塑心智模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情绪 情绪记忆 心智 疾病


  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是情绪对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心智结构和身体状况。不论是突如其来的情绪刺激,还是长期的抑郁、失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与化解,都会不断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本文在深入分析情绪对心智和身体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与清除情绪的有效方法。


  一、情绪的内涵

  不同心理学派对于情绪的定义各有不同侧重,如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情绪导致的不同反应,认知理论强调情绪对于认知评价的作用,生理理论强调情绪的神经性基础等1。但总体上在对情绪的定义中都离不开对五方面内容的讨论:内在需要、外部刺激、认知评价、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


  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它是人的内在需要对于外部刺激的一种反应。“机体在对自身需要有一定预期的基础上,会对客观刺激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做出某种认知评价,而情绪则是由这种认知评价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功能性的反应。” 2正是因为人内在需要预期和外部客观刺激出现了不同,人们才形成了不同的主观感受。


  当人的需要被外在刺激满足时,人的内在就会表现出喜悦、自豪、骄傲甚至狂喜等亢奋类主观体验;当人的需要没有被外在刺激满足时,内心就会出现失落、不满、抑郁甚至怨恨等较劲类主观体验;当人的内在需要和外在刺激出现较大落差或者失衡时,就会出现恐惧、惊吓、羞愧、嫉妒等情绪。没有这些主观感受,我们就不能对情绪进行区分。


  面对相同的内在需要和外部刺激时,不同的人做出的反应可以完全不同。比如同样是内在需要得到了满足,有些人表现出了狂喜,有些人却淡然处之;没有得到满足时,有些人非常难过,有些人只是轻微失落,有的甚至能够在失落中看到积极的部分,找到自己继续努力和改进的地方。这就是人的认知评价在起作用,是人内在心智模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反应。


  情绪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当人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反应;当人出现恐惧等情绪时,会瞳孔放大;当人处在压抑的情绪之中时,会感到呼吸困难,气息运转不畅等。实际上,情绪带来的生理反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的,是我们身体里细微的变化。


  至此,我们可以将情绪总结为当人的内在需要和外部刺激出现不同时,个体基于不同的认知评价及心智模式所出现的主观感受,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二、情绪记忆对心智影响

  1、情绪记忆的内涵

  情绪记忆是指情绪信息( 或者情绪状态下中性刺激) 的编码、存储,并在一定情况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情绪信息包括情绪的主观体验、情绪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以及情绪刺激 。3


  人内在情绪记忆的内容不仅包括情绪的主观感受,还有情绪产生时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以及发生时周围的环境,如声音、气味、色彩等。


  比如,一位丈夫殴打自己的妻子,并在过程中不停地辱骂她。在这种情况下,妻子主观感受到愤怒、恐惧、焦虑等情绪,并且出现疼痛、喘不过气等生理反应,做出抗拒和自我保护的行为反应。


  这时候由于妻子已经进入了潜意识状态,所以听到的话语和周围的东西摔下打碎的声音、房间里的光照、丈夫散发出来的气味、丈夫的动作等信息都会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进入其心智中。这些内容和情绪的主观感受一同构成她内在心智的情绪记忆。


  以后一旦有类似的动作、声音、气味、感觉再次出现时,心智中的情绪记忆就会被唤醒。这时候妻子会不受控制的出现恐惧、愤怒、焦虑等情绪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即使有时候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在生活中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东西的时候,她就会很难受,甚至会像当时丈夫殴打、辱骂自己时一样对孩子重复那些行为。当情绪“过去”后,即使她非常后悔,但下一次类似的情况发生的时候,她还是会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因为她的情绪记忆会再次被唤醒。


  情绪记忆的建立是以大脑中的杏仁核为核心的神经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回路使大脑能够以最迅速的方式接受到来自外界的情绪信息,是高等生物应激反应的基础;激素调节作用长久、广泛,是情绪刺激最终能够形成长时记忆的关键因素,也是情绪记忆研究的重点4 。也就是说,神经系统会使人对情绪产生当下的信息产生记忆,而激素调节会使这种记忆长时间的留在人的心智中并发生作用。“


  压抑的情绪并没有消失,除非它们被有意识地释放,否则它们依然存在并在体内造成能量阻塞。它们会让我们以痛苦的方式宣示其存在:它们可能在不受控制的表达中爆发,这可能会使我们尴尬,有时也会对他人造成真正的伤害” 5,情绪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清除、化解和释放就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智和身体中,在我们不能意识和控制的潜意识状态中发挥作用,影响我们现在和以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情绪记忆的形成期多来自我们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人的内在心智没有成熟,对外部信息的判断力较低,会不加分辨的接收所有的情绪信息。从医学上来讲,“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环境刺激比较敏感,在此期间,慢性应激会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活性、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个体行为方式产生持久影响” 6,这里的HPA轴就是产生情绪记忆的关键部分。


  2、情绪记忆对心智的影响

  情绪记忆是塑造心智的重要部分。当情绪产生时,潜意识会把与情绪相关联的信息存储到心智中,成为心智模式的一部分。当人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心智中的情绪记忆就会被再次唤醒,使人做出情绪记忆产生时的行为和反应。


  情绪记忆在心智中的留存会消耗人本有的能量,造成内在心智的匮乏,限制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我们带着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记忆成长时,心智会误以为这种残缺不全的自我认知就是真实的自我,误以为我们内在的恐惧、担忧、愤怒等都是与生俱来的特质,进而强化这种自我认知。即使自我需求与外部刺激之间的落差很小时,心智中的自我认知也会使我们爆发出强烈的情绪,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对事情的处理等。


  情绪记忆会不断强化个体的心智模式。“如果一个人很悲观,喜欢生气,神经递质多巴胺就会激活这一情绪的神经回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这种情绪的依赖;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是消极的、悲观的,多巴胺就会在潜意识中激活悲观的神经回路,使之成为行为的固定模式,并对这种模式产生依赖”7  。心智模式会被禁锢在当时产生情绪的状态中,进而产生执着,使人难以走出心智障碍的困扰。比如当人有着自卑的情绪时,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人爱,即使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关爱自己,还是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创造一些情境让自己觉得不被爱。


  心智模式一旦固定下来,影响的就是个体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进而决定了个体在事业、婚姻、亲子教育、人际交往等领域的种种特质和表现。


  三、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对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影响,一般是通过情绪活动来实现的。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引起的生理变化影响健康,严重时也可导致疾病 8


  美国生物学家布鲁斯•立普顿博士研究单细胞超过30年。他发现细胞的状态由外在刺激所决定。当人处在情绪压力状态时,细胞就会进入防御状态而不是生长状态。这时候脏腑内的生长激素及机制都会关闭,免疫系统也会关闭,潜伏在身体内的病毒就会有机可趁,使健康细胞发生变异。就是说,人自己内在恐惧的想法会让自己身体的细胞进入保护状态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切断生命的源泉。


  中医对于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早已有深入的论述,并且指出了情绪对身体作用的定位性与定向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胆”——这表述了不同情绪与不同器官具有定位性。


  《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日光)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就是指不同情绪具有导引气血流动的定向性。情绪会导引身体的气血变化,让原本顺畅运行的气在身体内冲撞游走,在某些部位产生淤堵,破坏了正常的气血运转,淤堵严重和气血不足的地方就会形成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中也不断在寻找疾病背后的情绪原因。“焦虑情绪使机体长期处于负性情绪刺激中, 可引起中枢神经递质的代谢发生紊乱, 使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皮质醇分泌增加, 从而引发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增高以及高血压……”9 。


  负性情绪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与免疫系统等中介机制的作用,干扰了孕雌激素平衡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病率10。“宣泄表达方式和高愤怒特质更大程度地激活了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使机体产生更为明显的应激反应,抑制减弱了表情,却增强了消化系统的生理唤醒。” 11 ,也就是说愤怒宣泄对应心血管疾病,而情绪抑制则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另一项研究中也证实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健康方向的评分较高12 。


  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身体不同部位或不同种类疾病与情绪的对应关系。


  头部:对长辈、领导、丈夫、偶像、明星、专家、成功人士等以及历史人物有着不服气、着急、生气、怨恨、害怕、恐惧、看不顺眼、亢奋、激动等情绪;对一些人事物等有害怕或觉得惹不起的情绪。


  颈椎:连接头部与身体躯干,对父母、领导、做得好的人等看不惯、看不顺、不服气、不认同、生气、较劲等情绪。


  眼睛:生理功能具有观看的意义,所以各种与“看”相关联的看不惯、看不顺眼、不想看、不想面对某人或某件事情的情绪。


  耳朵:生理功能具有听的意义,所以耳朵疾病与各种“听”相关联,有着不想听、不爱听的情绪,患耳病的人身边通常都有一个让自己感到啰唆或者不想听的人。


  嗓子:具有说的意义,所以喉咙疾病与各种“说”相关联,如不想说、不愿说、说了也没有人听的情绪。


  牙齿:与决定有关,源于有需要决定但是又决定不了,或反复纠结,或产生于对某些人搬弄是非等各种“混淆”言行的反感、怨恨、忍无可忍等情绪。


  鼻子:源于小时候被父母管教得很严格,受到压抑、想说但又不敢说的情绪。

  心脏:对“好”的盼望、希望、惦念、挂念、高兴、兴奋、激动、紧张、担心、害怕等各种不平情绪。


  肩膀:为了各种事情扛着,责任感太重,扛太多事情,凡事都一肩挑产生的怨气、冤枉、委屈的情绪。


  肺:对未来前途、命运的担忧,遇到事情有委屈、压抑、悔恨、窝囊等情绪。


  咳嗽、气喘:压抑、被限制、窒息的爱、有话想说又害怕,有想要表达的事情、观点、感受、态度、主张或情绪受到压抑。


  肝病:出于好心,为得到好评去做事,结果失败、上当受骗、别人不理解,产生窝囊、委屈、冤枉、急、气、恨、怕等不平情绪。

  胆结石:为“对与错”过分较劲并总认为自己的思想正确。


  子宫肌瘤:源自于与母亲的关系问题、与丈夫的情感问题、对孩子的担忧、与房子有关的情绪。


  腰椎:对某些重大事件难以承受,或自己承担很多家庭、事业和他人的重担却没有得到别人认可的情绪。


  胃痛:对某些人、事、物不能接受、生气、怨恨的情绪,与生活、工作、事业、经济压力重有关的情绪。


  大肠:产生于对钱的各种不平思想,多花了、白花了、花钱没有控制好或买错了东西造成浪费。


  肾的疾病:对以前选择的人、事、物担心、后怕、后悔,两性之间感情关系所产生埋怨、委屈、愤怒、担忧、后悔、怨恨,还有早年与性别有关的伤害留下心理记忆等情绪。


  发烧:发火、生气,强烈的压抑,说不出来、无法表达愤怒的情绪,特别是孩子对于家长答应的事情没有做到产生的情绪。


  肿瘤:压抑、悔恨、冤枉和曾经因生活状况想过死,说过“死了算了”“活着还不如死了”等话,当时遇到难过去的事情或者生活压力、受到冤枉时的情绪。还有对别人给予自己的伤害非常恨对方,恨别人,怒骂别人,说狠话等情绪。


  身体疾病的困扰很大程度上来自情绪的作用。根治疾病的根本途径必须是消除或化解造成疾病的情绪,改变内在的心智模式,使内心进入到健康的心智增强效应中去,从而带动身体的进一步改变。


  四、情绪的化解与清除

  情绪管理通常强调的是对情绪的控制。但是情绪记忆在心智中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时,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管理来控制的。情绪抑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人们情绪发作的程度,但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人的情绪困扰。消除与化解情绪的关键环节,应该是认知评价阶段。“认知重评是一种先行关注策略(antecedent-focused strategies),发生在情绪产生的早期,主要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来降低情绪反应” 13,相对于情绪抑制来说,认知重评对情绪的调节能起到更好的生理和心理效果。


  认知重评的关键在于回到情绪产生的原点,释放、清除和化解情绪记忆,改变对于当时情境的认知,重塑内在心智模式。本文案例研究中所采用的“唤醒法”、“面对法”、“呼吸法”、“共振法”等,可以帮助个体从当下的心理和生理困扰出发,查找出不健康的情绪记忆,并进行释放、化解,破解心智障碍。并且在回顾生命历程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疾病的关系,注入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使人正确理解和对待疾病,懂得敬天爱人,尊重生命,并籍由心智的提升,达到增加免疫力、激发修复自愈能力的目的,使人获得心智与身体的双重健康。


  以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为例。患者多年患有颈椎病,颈椎十分僵硬。颈椎病表示有和长辈、领导较劲的情绪。在询问他与父母的关系时,他讲出了20多年前家中发生的一件事情。正是这件事情使他怨恨父亲——即使父亲已经离世多年,这件事也早已过去,但是他对父亲的怨气还未消除,每次提到父亲就一股怨气,心中愤愤不平。调理中,逐步引导他放下对父亲的怨恨后,继续用舒缓身体淤堵点的手法帮他进行调理。不久后,他的头就可以转动和上仰了。


  情绪的清理配合一些特定的舒缓手法,就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消除患者的病痛。但从根本上来说,改变个体生命质量的方法还是借由情绪的化解实现心智的重塑,这也是情绪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利娜, 程鲜彩,徐玉圣.情绪理论浅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7年第27卷第一期总第45期:91-92

2  孙卉.对于情绪定义的再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第25卷总第115-116期2010年第9-10 期:1163-1191

3  钱国英,姜媛.情绪记忆的理论述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总第220期:151-156

4  吴润果,罗跃嘉.情绪记忆的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3):458-463 

5  大卫•施沃伦,艾米•瑞特.心路治疗视阈下的情绪表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月第27卷第1期:6-9

6  尹世平,李楚婷,路翠艳,雷震,刘德祥,江虹,潘芳.青少年期创伤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情绪和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22卷第2期:197-201 

7  陈兰芬.心智模式矫正与自我超越[J].学术交流.2011年5月第5期总第206期:40-43

8  廖铃,周崑.情绪在子宫肌瘤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第28卷:5403-5405 

9  李志尚,潘宗奇,陈伯钧.焦虑情绪大鼠血脂水平分析[J].广东医学.2010年5月第31卷第10期:1251-1253

10  陈显春,蒋成刚,陈庆秋,高东.675例乳腺增生女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的关系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月30日第36卷第2期:174-176 

11  詹向红,乔明琦,张惠云,刘胜利,杨雪,徐玮玮.愤怒情志调节的机体反应及个体差异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9月第16卷第9期:796-798

12  贾宝洋,关晓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36卷第23期:4494-4450

13  程利,袁加锦,何媛媛,李红.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J].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17卷第4期:730–735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医药卫生综合类国家级杂志。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国际统一刊号:ISSN 1004-7484,国内统一刊号:CN 14-1172/R,邮发代号:8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