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中也要体现文化自信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最近又审核了一篇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论文。从论文的内容看,研究采用了新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研究所取得的核心成果,撰写了二篇论文,用英文发表在行业内国际上重要的SCI杂志上。审完论文,虽然我给这篇博士论文给予正面的评价,并同意进入答辩程序,但总感觉有点点缺憾。

论文中几百篇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文的文献寥寥无几。我对其中引用的一条参考文献印象特别深刻,即介绍污水中的有机物也含有能量,一克COD的有机物,大约能产生14.7KJ的能量。这结论该博士论文引用了国外2010年的一篇英文文章,而类似相同的结论,我在1990年就已发现。记得当年发现了这COD值与水中能量之间的关系,我立即撰写论文,差不多花了一夜的时间写成了论文,并投稿发表在《环境工程》1990年第6期上。到目前为止,我也就只有这一篇论文,凭借一股激情,一蹴而就地通霄写成的,怎可能忘记呢?而这样的成果,竟不抵20年后发表在国外相似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的中文文献检索也非常方便,为什么对国内的相关文献不屑一顾,而整篇博士论文,几百篇参考文献,除同门师兄几篇中文学位论文,其它都引用国外的论文呢?难道作者的英文水平比母语中文都要强?

这论文开展的研究课题是国内的重点基金资助的,属于应用基础研究,有较强的应用背景,但研究成果,都用英文发表在国外的杂志上。国内除高校及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机构,有条件查阅国外的参考文献,而国内的产业界,有多少能通过查阅国外的英文文献,来了解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自从要求与国际接轨,用发表在国外的SCI论文及论文数量,作为评价单位或个人的学术地位与科研能力,且几乎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国内研究人员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在不少学校的论文成果评价体系中,将国外的SCI论文进行了分区,科研成果的论文按照SCI的分区,以及国内的核心、统计源和普通杂志,又详细地划分成A、B、C、D、E、F等几个等级。对于SCI论文I区,II区的论文,可以算为A,而国内的中文杂志,即使是权威的中文核心杂志(如环境类的中国环境科学),也只能算E,甚至搞了一个论文成果数的等效计算公式,一篇A类的文章,相当于十篇左右E的文章。对于理工科高校老师的职称晋升,或博士研究生能不能达到博士学位的答辩要求,也都确定SCI论文的门槛。要晋升教授或副教授,必须有多少篇SCI论文,甚至必要要有几篇II区以上的SCI论文。要想博士毕业,则要求只有在SCI杂志上发表了二篇以上的SCI论文,或发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之和必须大于某个数,才能进入博士论文的答辩环节。在这种强烈的要求SCI论文指挥棒指挥下,大家竞相加入写SCI论文大军,以能发表SCI论文为荣。

虽然国内的一些杂志存在“人情稿”的弊端,但绝大部分的杂志,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学术性权威杂志,还是非常严肃认真,对论文的质量严格把关。以我比较熟悉的环境学科为例,要想在《中国环境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其要求并不比发表在国外的某些SCI杂志要求低。但由于发表论文成果的待遇差别太大,国内杂志的优质稿源减少也就成为必然,这也会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必然会进一步降低国内中文杂志的学术质量。

我并不完全否定将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SCI杂志上的作用,但我希望寻找一种更加公平和平衡的解决方法,能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的中小科研机构,及相关的产业。这不仅仅是我们所开展的研究,大部分研究经费是国内纳税人支付的,研究的成果也应该优先为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更是强调我国文化自信的要求。

应该鼓励优秀的研究成果,优先发表在国内的权威学术杂志上,对发表在国内权威学术杂志核算科研成果时,权重系数要进行调整。要晋升副教授或教授,要想拿到国内顶级的学位——博士,必须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必须具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的能力,这都是正确的,但能在国内的权威杂志上发表相应的研究论文,也是重要的。所以,对发表在国外SCI杂志的数量要求应有所降低,而发表在国内权威杂志上的论文,则必须实现“零”的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在研究过程中所花的国内纳税人的钱。

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在学术界,要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摒弃目前广泛采用的“唯SCI论文”论的做法。作为国内的博士论文,既要引用国际上SCI杂志上的参考文献,也要引用国内的相关文献;所研究的成果,既要有一篇发表在国际上的英文SCI论文,更要有发表在国内学术杂志上的中文文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晓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1084990.html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