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后记》王飞长沙

《博士学位论文后记》王飞长沙

 

对我来说,2017105日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之前,博士论文定稿刚刚修订完成,正准备提交研究生院。就在当天1905分,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梁余晶博士打电话给我,第一时间告诉我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正如刚刚得知获奖消息的石黑本人一样,我也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我心里,石黑虽然堪称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但他还很年轻(这也正是他得知获奖时的第一反应)。回想2013年博士入学时,在与导师邓颖玲教授慎重商讨之后,论文选题最终选定石黑,虽然导师和我也对他获得诺奖有着隐隐的期盼,但心想那也应该是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没想到,伴随我毕业论文定稿的完成,石黑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新一届的诺奖得主。

我选择研究石黑的背后,有一个长长的故事,在故事的每一个节点处,又都有一位甚或几位鼓励我、指点我并提携我的良师益友需要感谢。首先,当然要感谢石黑为世界创作了深度探讨人性人心的小说作品,是他的作品让我感动、让我思考,引我进入他的虚构世界,继而踏上深入研究石黑的学术之路。第一次听到石黑的名字,是从梁余晶博士那里。余晶是我的前同事和好朋友,他本身就是中英双语诗人和译者,对当代英语文坛十分熟悉,也是他第一个建议我把石黑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

最为重要的斟酌与决定,当然要归功于导师邓颖玲教授。导师师从北京语言大学的宁一中教授,是约瑟夫·康拉德研究专家,而石黑同康拉德的移民身份也是一脉相承的。是导师深具前瞻性的学术眼光,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最终拍板。从那之后,导师的研究也进行了稍稍的转向,带领我以及几位硕士师弟师妹们一起研究石黑。就这样,师大外院悄然形成了一个“石黑研究共同体”。导师对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在读期间发表的几篇小论文以及申报的几项科研课题都做了高屋建瓴的指点和认真细致的批改,我博士在读期间的所有成果也都是导师耐心指导的功劳。导师身兼师大外院院长之职,工作繁忙,学术压力繁重,却还总是抽出时间给我学术的指点和生活的关怀。导师不仅是我学术科研的榜样,更是我人生学习的楷模。

将我引向石黑研究的还有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童明(刘军)教授。刘老师在我硕士期间给我们开设的“西方文论选读”课,尤其是他当时主攻的“飞散(流散)研究”让我对流散、移民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课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就在我的论文选题遇到迷茫之际,来师大做讲座的刘老师帮我从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中“挑”出了石黑,并称他为当代少有的“艺术家”,坚定了我深入研究石黑的学术信念。也正是刘老师的热情鼓励,最终让我出国留学梦想成真。

2014年我成功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以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于2014年底至2015年底在剑桥大学英语系访学一年,师从剑桥诗人、学者蒲龄恩(J. H. Prynne)教授。能到梦中之地剑桥大学学习深造,要感谢国家的资助,也要感谢蒲龄恩先生,是他慷慨地给了我一封决定命运的邀请函,也是他介绍我认识了剑桥大学英语系石黑研究专家马克•沃莫尔德(Mark Wormald)博士。后又通过沃莫尔德博士认识了石黑本人,并有机会参加了20143月在剑桥郡伊力大教堂举行的石黑新作《被掩埋的巨人》的新书发布会。当然也要感谢剑桥大学英语系的各位教授和学者,从他们课堂上我学到了许多。还要特别感谢剑桥大学英语系图书馆管理员大卫•拉什莫(David Rushmer),他本身是诗人和中国诗歌翻译家,他为我查阅资料提供了许多方便。

给我重要影响和重大帮助的还有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各位令人尊敬的学者,他们都是我的恩师。从2002年入读师大外院,四年大学、三年硕士研究生又加上四年半的博士研究生,作为师大外院忠实的“老”学生,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感激师大外院,是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才有了我今天的小小成绩。特别感谢以下诸位教授:蒋洪新教授、肖明翰教授、蒋坚松教授、郑燕虹教授、龙娟教授、曹波教授(我的本科论文导师)、曾艳钰教授、高荣国教授、姚佩芝博士(我的硕士论文导师)和谢文玉博士等。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语言技能,更学到了治学之道。

更要感谢百忙之中参加我博士论文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的各位院/校外专家教授,他们是:湖南师大文学院的赵炎秋教授、湘潭大学的胡强教授、湖南大学的谭琼琳教授。赵教授从身份理论上高屋建瓴的点拨让我醍醐灌顶。胡教授在论文整体框架上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让我的论文在“格局”上大大提升。谭教授的细致点评,尤其是关于增加动态图的修改建议,让我的论文增色不少。还要感谢五位论文匿名评审专家,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仍需献上我最真挚的谢忱,感谢他们对我论文提出的改进意见,也感谢他们对我的论文不吝表扬。

关于我的博士论文以及四年半的博士生涯,还要特别感谢几位师长和朋友,他们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宁一中教授、河北师范大学的李正栓教授、湖南工程学院的杨永和教授,三位师长从各方面给予我帮助和提携;湖南商学院的潘建教授,我的前领导,是她的赏识与推荐,才让我走上了攻读博士学位的道路;长沙学院的雷志敏教授,在我论文最后修订期间给予我生活和学术方面的关心和关照;长沙学院的刘芬教授,不辞辛劳地帮我校读了整篇博士论文,她的认真细致让我感动;湘潭大学的王建香教授,在剑桥大学时不仅从整体上提点了我的论文思路,还帮我校读了我的《被埋葬的巨人》的前几章译稿(虽然由于版权问题,翻译计划最终只能搁置);湖南商学院的谢亚军教授,我的前同事和好朋友,更是指点我人生道路的大哥;谭彦纬博士、刘明博士、任佳佳师弟、石嘉璇师妹、谌怡师妹、王睿师弟、李尧师弟、彭忠哲师弟为我从国内外搜集参考文献,并与我讨论、分享建议;官科、岳曼曼、刘莉、黄艳春、刘宏、易佳、黄广平,我的博士同学,除了给予我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之外,还是同我一起拼搏奋斗的“兄弟姊妹”;感谢欧盟“Erasmus+”项目资助,让我有幸到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英语系进行为期五个月的交流学习,让我有幸认识了中美洲的丹尼尔(Daniel)、戴翁(Dayvon)和戴克松(Dexon)几位室友,在我撰写论文初稿时他们提供了生活上的协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励。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爷爷就在今年上半年、我完善论文初稿时去世,爷爷一直以我为傲,但是我这些年在外地甚至国外求学,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没能尽孝,希望我微薄的博士论文能让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得到宽慰,爷爷一生走南闯北,他是我从小心目中的英雄。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华北的普通农民,为了供我读大学和研究生,在家乡每年种地百余亩,他们给了我生命和智慧,也给了我一直求学到中年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支持,并帮忙远赴湖南照看他们的孙子。感谢我的妻子,是她这么多年来在高中任教并一直担任班主任的繁重工作,同时悉心照顾家庭,为我守住了人生的“大后方”。感谢我的儿子贝贝,他今年7岁半,已读小学二年级,而我却一直没能好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不过,你是爸爸在学术道路和生活道路上前进的最大动力。

就在今年10月底,石黑获奖不久,导师邓颖玲教授和我受邀于长沙止间书店做了一场公益的石黑一雄研究分享会,这是我平生第一场社会公益分享活动,也是平生第一次(凤凰网)网上直播。我很开心有那么多人去参加并参与讨论,也很开心有更多人跟我一样喜欢石黑。感谢导师和止间书店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的石黑研究从书斋走向社会。但我深知我的研究还存在太多的不足,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再接再厉,将更多的石黑阅读和研究心得与大家分享,深刻体会并体验石黑小说浓厚的“激情力量”,以及他“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展现的那道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