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连致谢都抄袭 胆子咋就这么大


同届同门两硕士论文抄袭另一学校同届同门两硕士!

竟有此事?☟☟☟


事件回顾 


  网上爆料,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周致元指导的两名07届硕士毕业生刘英慧、魏峰均涉嫌大面积抄袭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秋升指导的两名06届硕士毕业生孔凡华、孔宇。




  都是论文结构和内容的大面积抄袭,魏峰论文与孔宇论文文字差别要大一些,比如孔宇论文使用了“秦皇汉武”这一名称,魏峰使用的则是“秦始皇、汉武帝”;而刘英慧论文几乎和孔凡华论文除一个英文单词外,题目、摘要、关键词一字不差。


学校回应


  昨天(3月23日),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在官网公布了对以上两位硕士学位论文作假处理的说明和决定。




  安徽大学表示,“经过比对,两人硕士学位论文与此前其他学校已申请的硕士学位论文文字重复率高。,并经校学风建设委员会认定为论文抄袭。”同时,安徽大学决定撤销刘英慧和魏峰的硕士学位,并取消周致元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两年。


  在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上还可以看到,安大学生正在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系列活动,呼吁广大研究生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道德观念,营造诚信的学风,呼吁“抵制学术造假,诚信从我做起”。 


安大磬苑校区研究生签名承诺抵制学术造假


论文“查重”是摆设吗?


  最近有关论文抄袭的新闻层出不穷,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相继曝出论文抄袭事件。我们不禁要问一篇复制的论文是怎么蒙混过关的?老师没发现,论文“查重”也是摆设吗?


  “因为‘查重’,我基本把论文改了一遍。”2013年研究生毕业的张宇睿至今仍对“查重”心有余悸。研三期间,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求职上,论文则是在导师三番五次的催促下,花了十多天临时拼凑出来的。“自查重复率超过了50%,只能从头开始改——换说法、改语序,实在没辙就整段删,‘调’了三天,才勉强通过。”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指出,“查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学术研究的氛围,但其终究只是一个作用有限的辅助软件。南开大学副教授陈鹏也认为,“查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抄袭问题。“现有的‘查重’软件往往是将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建立一个数据库,与被查重的论文进行文字对比,但这种方法对于三种抄袭的识别度有限:很多查重数据库无法涵盖海量书籍内容,所以对‘抄书’的效力有限;由于软件主要依靠对比文字,将相同观点变换说法,就会出现查不出来的情况,所以,其对‘抄观点’的效力有限;此外,由于中外语言的表述方式、语序等存在差异,所以外文文献‘翻译’式抄袭多数情况下同样可以逃过‘查重’。”


  “上有学校查重,下有自检市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赵洁指出,很多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论文答辩,防止“技术层面”不过关,都会在校方正式“查重”前进行自检。“对于东拼西凑完成论文的同学,‘查重’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重复之处,‘改头换面’后即可通过学校的检测。”赵洁表示,火爆的市场、巨大的购买需求直接说明了“查重”软件并非解决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根本举措。


熟视无睹的心态比抄袭更可怕


  尽管一直不乏为精神产品抄袭辩护的意见,有专栏作家甚至表示,“文化和任何资源一样,也必须循环再用。因为,我们的世界,已经翻不出什么新花样了,故事已经讲完了。”但无论如何,一个无视乃至鄙视文化原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保护原创,呵护创新,乃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所在。


  即便是“循环利用”,也绝不可以大面积抄袭,那只意味着创造精神的萎缩与矮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会将抄袭视为一种传承,思想与创意的开放共享,应该以清晰的知识产权为基础,这是规则,也是文化。



  一直以来,有论者在呼吁构建“学术共同体”,以制定规则,规范学术行为,约束学术不端,保护个体权利。现在看,如果我们连对待抄袭都缺乏共识,这样的共同体又怎么可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写论文抄袭,是为了获取学位;老师抄袭,是为了职称;官员抄袭,是为了职务……若都以这样的“正常性”自辩,最终受损的只能是文化生态、社会生态。


  很多人都强调,要依法依规严厉惩治抄袭,构建严密的查验、问责制度等。这些都没错,但若想从根本上杜绝抄袭行为,还要在社会上培育一种有共识的耻感文化。只有明辨是非、明耻知耻、坚守底线,才有可能树立健康、积极、不苟且的文化氛围,进而对抄袭行为产生内在的约束。



本文综合自:光明日报、安徽大学官方网站、澎湃新闻

本期编辑:张永群、兰亚妮、孙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