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光等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长篇研究论文


10月19日,我校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等的长篇研究论文"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Asian Tiger mosquito, Aedes albopictus, reveals insights into its biology, genetics and evolution"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Early Edition)。


亚洲虎纹--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重要热带传染病的媒介,也是世界上扩散性最强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短短40年间已从其起源地东亚,扩散到了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尝试从其基因水平找到其快速扩散和传播疾病的规律,但由于其基因组巨大且重复序列繁多而长期得不到解决。组织并领导了包括华大基因和白纹伊蚊相关研究领域专家的国际化团队,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测序、组装、注释了白纹伊蚊基因组,并结合其转录组对重要基因家族进行了分析,主要的发现有:

(1)白纹伊蚊拥有巨大的基因组,将近2Gb,是迄今报道的最大的蚊虫基因组;巨大基因组中丰富的基因储备,可能为白纹伊蚊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扩散到世界不同地区和传播多种病原体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2)通过比较不同蚊虫的基因组,发现影响蚊虫基因组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其中重复序列的构成比例,比例越高,基因组越大。

(3)通过比较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基因组中重复序列(TE)的构成,发现二者基因组大小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始于71百万年,白纹伊蚊TE的插入率较埃及伊蚊显著增加而消除率却基本相同。

(4)首次在白纹伊蚊的基因组中发现了许多虫媒病毒包括登革病毒的插入序列,这些可能是白纹伊蚊作为许多病毒媒介的遗传基础,为进一步研究蚊媒与病原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5)通过对白纹伊蚊雌雄蚊的重测序和对其不同发育阶段转录组的比较分析,我们对白纹伊蚊的雄性决定基因有了突破性发现,相关结果已经发表在Science,2015;348:1268(该项研究由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Zhijian Jake Tu领导,他也是本PNAS文章的co-author)。

(6)通过对白纹伊蚊基因组和转录组中免疫相关基因、杀虫剂相关基因、滞育相关基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重要功能基因家族在白纹伊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增,这可能与白纹伊蚊快速扩散和作为多种传染病媒介有关,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了线索。本研究结果为白纹伊蚊的媒介生物学、遗传进化和传播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缩写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是百年经典期刊,亦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2014年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为9.803。

【南医大新闻中心】征稿招募

一个月的军训,让陌生的我们渐行渐近,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有且行且珍惜。十月里的你我开始了在大学里的正式生活,开学里的第一课,第一次泡馆,第一次面试,第一次团建,第一次……
本月的征稿主题为“我的大学”,小编期待各位同学的来稿,来稿请投至邮箱327773296@qq.com,注明作者学院姓名及中行卡(校园卡)卡号,一经采用有稿费发放,欢迎广大师生来稿。
另外,记得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随手转发我们的推送哦。

扫码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