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与引用以及“大牛”的论文发表与引用,再及对地理信息科学的一点看法——以M.Goodchild为例

内容导读

        Introduction



M.Goodchild


论文引用是大多数学者绕不开的话题,申请项目、报奖过程中,很多表格都要填写论文引用数目。再者,对于学者而言,同行的认可是最为看重的,而引用,则或多或少反映了这种认可。因此,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之父”M.Goodchild为例,谈谈笔者对地理信息科学领域论文发表与引用以及该学科的一点看法。


    原文内容如下



论文引用是大多数学者绕不开的话题,申请项目、报奖过程中,很多表格都要填写论文引用数目,尤其是他人的正面引用就更为有效。对于学者而言,同行认可是最为看重的,而引用,则或多或少反映了这种认可。因此,对于优秀的论文或学者,引用数目通常不会很差。这里要强调两点:1、有些学科,如纯粹数学,几乎不能用引用评价一项工作,2、上面的论断反过来说就要打个问号,即引用高的论文未必是好的论文。再加上学科之间的差异,这使得拿引用次数对学者进行比较几乎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借“地理信息科学之父”M. Goodchild谈一下论文引用和这个学科的特点。之所以选择他,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他确实是公认的领域“大牛”,不需要用论文和引用数字证明什么,从而避免刚才说的逆命题不成立的问题,其次他论文引用次数在本领域确实很高,刚好最近查询,其引用次数过万;最后是他已经退休,论文发表已经逐年下降,而论文引用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图1)。当然,我们也衷心希望Goodchild教授身体健康,继续保持学术活力,像W. Tobler老爷子那样,到将近90岁了还继续发表文章。


数据采集于2017年7月31日的Scopus,之所以采用它而没有用SCI/SSCI,是因为前者文献覆盖较宽,而很多GIS领域的刊物如CEUS、TGIS都是很晚才被SCI/SSCI收录,并且Scopus提供了很方便的文献检索分析能力。根据Scopus数据库显示,到目前Goodchild一共发表论文243篇,这些论文总共被7374篇文献引用10395次,H指数为52


Fig1. 2007年来Goodchild论文发表和被引次数变化曲线


发文情况


先说发文情况,他的243篇文章中,期刊论文174篇,其余为会议论文、书的章节等。发文较多的期刊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32篇(包括改名前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6篇),Transactions in GIS 10篇,Annals of AAG 7篇,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7篇,Environment & Planning A 6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5篇,Professional Geographer 5篇。几个特点:文章总数并不算很多;集中于GIS和地理学的核心刊物上,而地理应用类刊物相对较少;遥感类刊物很少,偶尔一两篇在IJRS、PE&RS等遥感类刊物上,这和很多学者跨GIS和RS两界不同;Nature、Science等“大文章”几乎没有。这说明了Goodchild的研究方向的特点,即偏重于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层面的探讨


回顾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同样也是英雄推动时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GIS软件开始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之际,许多学者敏锐地意识到解决其中理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在M.F. Goodchild、M. Batty、D. Mark、A. S. Fotheringham、 A. Frank、H. Couclelis、L. Anselin、W. R. Tobler、M. Worboys、M. Egenhofer(他们中有人中间离开,另外这里只是列举了NCGIA三校的学者,其他高校的学者也做了很多贡献)等人的带领下,获得美国NSF的支持,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和分析中心(NCGIA)。NCGIA成立之初,即识别了一系列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空间认知不确定性等等。在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大推动了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学科的发展,应该说这批学者最为活跃的时间,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黄金年代”,而到至今NCGIA依然在发挥作用。


主研方向


Goodchild的研究对上述研究都有所覆盖,尤其是空间数据模型不确定性方面,表1中的论文4~7都与两个方向有关,此外也通过和他人合作,在计算(和Chaowei Yang合作,如表1第12、16篇)、认知(和D. Montello合作)等方面也有文章发表。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形式化,从现实世界到能够在计算机中表达的模型,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研究,构建一个合适的概念数据模型尤其重要,其在1992年发表的“Geographical data modeling”一文正是在该方向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而在这个抽象和形式化过程中,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问题,他是该方向研究的倡导者,也发表了大量文章。此外,Goodchild也充分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发展对于GIS的价值,2007年发表的VGI文章即是其代表。该文在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成为他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章。


总结Goodchild发表的针对具体问题的文章,可以看到除了早期有些关于叠加分析、空间交互模型,位置资源配置优化等文章外,后期关于特定算法的研究是很少的,这反映了他由于对地理空间和地理现象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从而更多在概念模型层面思考信息系统的语境中表达和分析地理问题。地理信息科学是个交叉学科,与地理、遥感、测绘、信息科学等都存在交叠关系,不同学者由于其专业背景不同,其研究方向也略有差异。Goodchild应该是偏于地理视角的,因此他在2007年获得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的瓦特林·路德奖(Prix Vautrin Lud)也是当之无愧。除了具体研究之外,Goodchild在学科发展角度也有很多贡献,最为经典应该是他在1992年发表的“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直接使得一个方向由此确立,很多期刊也因此改名,如IJGIS杂志,在当时还是“Systems”,后来很快就改为“Science”。另外,空间综合社会科学(Spatially Integrated Social Science)也是他比较早提出的。


Tab1. M.Goodchild被引频次前20发文


学术合作


Goodchild教授的合作也是非常广泛的,合作5篇以上的学者有,D. G. Janelle(11)、P. C. Kyriakidis(10)、Wenwen Li(8)、K. K. Kemp(7)、Linna Li(7)、D. M. Mark(7)、D. Sui(7)、G. J. Hunter(6)。其中有著名华人学者隋殿志以及两位年轻华人女教授李文雯和李琳娜的名字。


论文被引


Goodchild的论文发表被引次数,在领域内应该是很高的了,到查询时总共是10395次。共有29篇文章被引超过百次,其中VGI一文更是过千。这意味着很多论文每年被引次数超过10次,而VGI一文平均每年被引在200次左右。达到这些数字并不是很容易,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方法,年被引10次就是影响因子为10,大概就是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的水准。考虑到GIS和地理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在2~3左右,就可以知道Goodchild文章的影响力了。


达到上述的引用次数,必须是全领域甚至跨领域的影响,简单统计其引文来源,前10名如表2所示,同样也都是GIS的主流刊物。这个列表和他发文刊物的列表,基本上刻画了他的研究领域和影响领域。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查询谁在比较多的引用其文章,前10名为:A. Zipf(41)、K. Janowicz(40)、Chaowei Yang(38)、L. Anselin(35)、Wenwen Li(33)、G. Foody(29)、Peng Gong(29)、Shaowen Wang(29)、Mei-Po Kwan(28)。进入这个列表一方面说明发文较多,另一方面和他的研究方向比较接近。另外,这个表再向后排,就是A. Murray和自己,27篇。由于论文引用是一个综合表现,受到研究本身的水平和学者的影响力等因素的影响。如类似的两个工作,名气不同的人发出来,得到的响应肯定是不同的。基于他开创性的研究和领域影响力,称之为“地理信息科学之父”是毫不为过的。


Tab2. Goodchild论文主要引用来源期刊


最后说点“泼冷水”的话,估计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达到或者超过Goodchild引文数量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考虑别的领域比较是怎样的呢?由于GIS是相对小的学科,比起相近的遥感、地球科学等方向,在引文数上就会处于弱势。这个很容易理解,一个领域大,自然发文多,引文整体数量也会提高。更不用提更大的领域、或者会产生跨领域影响的研究和学者了。举两个相近学科的例子,一个是模糊集提出者L. Zadeh,其1965年“Fuzzy sets”文章被引35243次,一个是复杂性科学研究者A. Barabasi,其1999年的“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被引16560次,都是单篇文章被引就远超Goodchild的所有文章总和,而到了生命科学、化学等学科,可能连上面的数字也不很高了。当然,这还是在自然科学,到了人文社会科学,一些学者或著作的影响可能更广,如法国哲学家福柯,根据Google Scholar统计,其所有著作被引次数达77.5万次!不过有人告诉我,很多人引用福柯,就像是个摆设,展示自己的研究有品位,并非真正理解福柯。所以再回到最开始的话,引文很重要,但是单纯拿着引文数量做比较和排序,就是会犯错误的事情。



文章作者:刘瑜

内容编辑: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