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好书榜·2021年12月榜单

文学好书榜是由中国出版协会文学艺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下属50余家专业文学出版机构联合推荐,经各社社长、总编辑投票,精选出本月最新的文学好书18本,每月定期权威推荐。以下是2021年12月入围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小说以一桩儿童失踪案为发端,讲述了一位退休老警察在责任感和正义心的驱使下,坚持追踪案件直至水落石出的曲折故事。热心、善良、正直的人们在找回失踪儿童的同时,也找回了久远的民俗文化和民族传统。太阳在这片土地上转身,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藏地三部曲”开始,走入生活的现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一直是范稳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在脱贫攻坚题材创作中,他依然执着地行走。范稳将目光聚焦于当下的时代和生活,将哀婉动人且不乏昂扬斗志的脱贫攻坚史诗娓娓道来。

《青城》收入了作家徐则臣创作的两篇中篇小说《西夏》《居延》及同名短篇小说《青城》。三部作品彼此独立,又内在相连,主人公都是现代女性——西夏,居延,青城;“三姐妹”的命名又都与某一地名有关,这种取名寄予着作者的一种文化与历史情愫,但更多的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神来之思。三篇哀伤又清澈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三位女性的情感遭际,道尽了她们的艰难、辛酸、迷茫与坚执,也写出了她们的正直、坚韧、善良与仁爱。

九年前的格陵兰深海行动,牺牲了卡塞尔学院最精锐的一批学员。当海沟深处的古龙胚胎心跳再次响起时,末日的死亡之歌又一次奏响。卡塞尔学院的王牌组合被派往东京完成爆破任务,意外发现神代遗迹“高天原”,在人迹未至的领域里,龙骨正孕育着龙巢。没有希望就什么也做不到。古城的黑暗之门开启,这一次,他们成功了,纯血龙王尸首却不知逃往何方。这是存亡的时刻:洞口重开之日,末日随之降临。

《宣纸之美》以散文笔法钩沉宣纸创生的历程,探寻附丽于古宣纸上的历史之谜,爬梳宣纸上的书法、绘画,以及古往今来大家名流寄情宣纸的因缘,以揭示宣纸的前世今生与营造技艺,进而透析宣纸所蕴藉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与文化气象。本书还通过对宣纸诞生于皖南进行细致描摹和深入分析,抒发了对江南文化的一往情深和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深情礼赞。

本书是第一部讲述中华儿女二十六载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独立自主地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报告文学。它以北斗系统建设时间为横线,以各分系统团队攻克重重难关为纵线,立体地描述了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下,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建设历程。

通过“双星定位系统”建设,“快捕精跟”技术攻关,昼夜打造地面运控系统等故事,呈现了北斗一号“凝眸神州”的崛起过程;通过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共同开发频率资源,攻克星载原子钟,加速卫星研制,设计独特“中国星座”等故事,呈现了北斗二号“放眼亚太”的成长历程;通过攻克星间链路,引入竞争机制,组织火箭快速发射等故事,呈现了北斗三号“极目寰球”的壮大路程。

本书生动刻画了数十位不忘初心、不改本色、顽强拼搏的北斗儿女。他们都勇于担当、一心报国,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生动地阐释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奋斗基点,攀登科技高峰唯有走自主创新之路的真理。更重要的是,本书借“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理念,通过北斗开启民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故事,展现了“中国梦”与各国人民梦想息息相通的大国情怀。

日本“心灵诗人”写给自我,写给孤独,写给心爱之人的诗篇,告诉世人:哪怕白发苍苍,仍要用心去活,去爱。备受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荒木经惟、是枝裕和、宫崎骏、手冢治虫推崇;天真诗情,直抵心怀。

装帧力求传递诗的天真、神秘和浪漫。护封哑光银烫印多语种的“心”,内封隐藏设计,低调传达爱意,小巧开本,轻型纸内文,宜诵读,宜收藏,宜赠礼。

在海地刚搭建的妇产中心,加拿大医生温蒂一天要接生40个新生儿。

意大利医生柯西偷偷潜入南苏丹,在50摄氏度的环境下照料绝望的战争伤患。

外科医生程卫在世界上地雷分布最密集的城市,做了上百次截肢手术。

后勤专家马丁为了运送冷藏疫苗,不得不与哥伦比亚的杀手与塞拉利昂的童兵打交道。

在武装民兵随时会闯入的情况下,美国医生弗兰克穿越停火线,去布瓦凯的医院抢救被扫射的冲锋枪打中的人……

1971年,法国医生库什纳因目睹尼日利亚的人道主义灾难,与一名记者共同创立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抱持任何人都有权接受人道主义医疗救援的信念,在世界各地发生战乱、饥荒或天灾时进驻,提供及时的医疗卫生援助。

1999年,“无国界医生”获诺贝尔和平奖。如今,它已是全球最大的独立人道主义医疗组织,但仍旧秉持半个世纪前创立时的精神——在人类无休止的灾难中帮助世界各个角落被遗忘的人。在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也努力使人重获生而为人的权利和尊严。

因此,这些人被称为“地狱中的希望”。

记者丹 波托洛蒂深入“无国界医生”组织,平实地报道了人道主义组织所面对的各种现象与议题,并通过采访在各偏远地区实地工作的医生、护士及后勤人员等,揭露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成员时时面临却鲜为外界所知的人类苦楚与丑陋真相,展现了他们的救援工作、遭遇的挫折与危机。与此同时,通过从侧面展现参与行动的医生在人身和心理上所受的影响,道出他们在各种不可能的任务中坚持下去的原因。

《还乡记》是茅盾文学新人奖作家叶炜继“乡土中国三部曲”“转型时代三部曲”后推出的“城乡中国三部曲”的第一部,聚焦现代农村发展,近期荣获首届何建明中国创意写作奖新锐奖。该书是一部反映建国70年来城市和农村的变迁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风貌巨变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城市青年赵寻根返乡为叙述视角,塑造了以农村青年韩慧慧、刘少军、刘君山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农民以及以赵寻根为代表的从乡村走到城市的70后青年形象。小说在反映乡村振兴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透视了中国农村步入小康,农民住进小康楼之后的生活状态,是一部反映城乡巨变的史诗性写作。

以牛津大学的一系列讲座为基础,海伦·加德纳将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作为她分析的核心,以“圆形结构”对艾略特早期到晚期的作品进行了系统对比和解析,追踪了风格的变化,并对其来源、思想、基本象征和含义进行了探寻。她不仅详细分析了艾略特作品的用词、节奏和措辞的细节,还注意到作品中包含的思想和哲学内容。本书被公认为是一部艾略特阅读指南,传读七十载,历久弥新。

用诗歌的形式书写植物,从而构建一套具有说服力的“诗歌植物学”,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前无古人的首创。

《诗歌植物学》为臧棣自写诗以来,关于植物的诗歌全集。全书共290首,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全部的植物,是诗歌史上第一回集中书写植物的诗集,也是臧棣诗歌中独树一帜的一脉,有着高度的丰富性和充足的话题感。《诗歌植物学》载负着古老的基因,回应着世界文学中现代诗的植物学,如歌德的《植物的演变》、梭罗的《相信种子》、惠特曼的《草叶集》,还有扎根在现代都市的《恶之花》。

臧棣的诗歌,表达着他对世界、生命和语言隐忍的热爱,他以个体话语撬开植物迷宫的大门,贡献出一份奇异的诗意:它有生活的温度,又秉持着罕见的高洁。

《大盐商》是著名作家傅恒创作的一部具有史诗韵味,又充满川南地域风情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以民国时期川南“盐都”为时代背景,以盐井、盐商、盐帮、日寇、土匪、底层小人物的奋斗和爱情等元素为引线,构造了一个颇为宏大的故事——以一份传说中的凿盐井秘籍为线索,将盐都舒家、巩家两大家族的世代纠葛铺展得淋漓尽致。日寇来袭,时代风雨飘摇,两大家族同仇敌忾,彰显大义盛音于乱世之秋。以盐为生的城,因盐而盛,因盐而衰,盐承载的不仅是家族荣耀,更是一众人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节。

《他们之后的孩子》是2018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讲述了法国东部洛林地区两名少年的成长,四个夏天,四个时刻,从《少年心气》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娓娓道来这个夹在城市与开发区之间的双面法国中一段段全速变化的人生。这不仅是一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尼古拉 马修用极其细微的方式触及到了全球化时代青少年面临的困境,同时戳破了西方世界有关机会平等的谎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天晓——1921》聚焦这个黑暗与黎明交替的历史时间节点,展开了一次庄严的追溯和书写。

作品在建党大业参与者人生命运和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交织流转的观照透视中,以翔实之笔和深刻之思,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给予了在场、全景和分镜头式描写,对什么是共产党人真正的初心使命和信仰信念,进行了扣人心弦的文学诠释,是一部有温度、有激情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对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

保罗·策兰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的德语犹太诗人。策兰不仅是“奥斯维辛”的见证者,作品深刻体现了时代“内在的绞痛”,他同时置身在二十世纪欧洲现代诗歌最核心的位置,其深邃、尖锐、陌异的后期诗歌,对很多人至今仍是一个“炽热的谜”。这本保罗·策兰诗歌批评本力图从不同角度为读者提供阅读参照,找到一条进入策兰诗歌的路径,正如策兰自己的诗句所说,“在未来北方的河流里/我撒下一张网”。

本书作者刘颖余于新旧世纪之交,入行体育新闻采访,成为21世纪体育的见证者、亲历者、记录者、建设者,这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虽为评论合集,但编排体例打破了合集固有的套路,记录了“姚刘李”时代的辉煌,更有体育小人物的辛酸和挣扎,有中国奥运军团的无上荣光,也有全民健身热潮的激荡,还有国民日渐成熟的体育观,体育教育的蔚然成风……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不经意串起了21世纪中国体育的文化记忆。

本书也可视为一名资深体育记者的心灵史。所录作品虽为评论,但甚少评论腔,因着眼点集中于体育活动的主体——人,文字故事感很强,兼具深度、文化味、趣味性,且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全书以作者行走世界各地的采访手记作结,与首章《走过“姚刘李”》呼应,反应了个体与时代的微妙联系,是个人对时代的感性记录,也让人有无限遐思。

《暗夜里的灯盏烛光》是著名散文家耿立的全新散文集,耿立两次入围鲁迅文学奖散文类前十。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暗夜中的光”收录了《温柔走进良夜》《赶在黎明前奔跑》等篇目,探究个体的心灵;第二辑“大地上的事情”收录了《父亲拔了输液器》等篇目,多为回忆父亲、姐姐等亲友间的情感互动;第三辑“木镇风物记”收录了《替一只苍耳活着》等篇目,重在描摹乡土风物。耿立的散文既有细腻的情感呈现,也有灵魂层面的思索与剖析。

都市言情题材长篇小说。女演员陈樨年少成名,29岁便嫁给了企业家江韬,而后在她33岁那年,江韬病故,企业资金冻结导致家道中落。陈樨不得不带着继子江海树前往自己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小镇医生卫嘉一回家就发现了不速之客陈樨,那个年少时离开此地却与他纠葛多年的女人。同一屋檐下,他们年少的情感纠葛慢慢浮现,在重逢之后,是否还会有新的发展……

《寄生虫》是近年来热度最高的亚洲电影,奉俊昊导演以风格化的手法讲述了一出“没有小丑的喜剧、没有恶人的悲剧”,更融入了对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等现实议题的深入思考。本书是电影《寄生虫》拍摄所用的最终版剧本,并收录了未公开剧照及导演独家专访,全面呈现电影的剧作原貌及幕后故事,读者得以一窥现象级神作的诞生历程,值得细细品读和收藏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