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挤走黛玉嫁给宝玉,终究要受到惩罚,牡丹花签给了她警告

趣侃红楼351: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蘅芜君子,道是无情却有情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势必要闹得大一点才有意思。春燕提议不如把宝姑娘林姑娘请来,得到大家一致认可。最后除了贾迎春、邢岫烟和贾惜春之外,大观园众人都来了。

不请迎春、惜春也不意外,她们房中都是长房贾赦和宁国府那边的人多嘴杂,夜宴这种事破坏规矩说出去不好,不如不请。

“占花名”酒令,是对众女儿的姻缘重要伏笔,迎春和邢岫烟的结局已定,惜春注定会出家没有姻缘,曹雪芹不安排也预示三人结局。

至于贾宝玉没有花签,一来占花名影射女儿姻缘结局。二来当初的[悲愁喜乐]酒令已经表明了他的姻缘,不需要赘述。

薛宝钗最着急掣花签,作者在调侃她是待嫁女儿中年纪最大,最心急的那一个,也指出薛家对金玉良姻的“迫切”。

(第六十三回)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

众人看了,都笑说:“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

薛宝钗掣得牡丹花签为“群芳之冠”,是说她得了“花签之王”。

不过花签魁首寓意未必最佳,于酒令却是最好,所有人都要陪她喝一杯,是为“艳冠群芳”共贺之。

不过,牡丹花签最让人注意的有两点,就是“牡丹”和“任是无情也动人”。

牡丹被称花王,是为艳冠群芳。而贾宝玉有号名绛洞花王,与之对应。预示贾宝玉和薛宝钗会成就一对夫妻。为“占花名”主女儿姻缘定调!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唐诗典出晚唐诗人罗隐的《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修改自“任是无情亦动人”。算作《红楼梦》第三次修改诗文。

第二次是香菱将“宝钗何日不生尘”说成“宝钗无日不生尘”。都是李商隐的诗。

别看修改一个字,却都是曹雪芹为了贴近伏笔人物的命运而作。此处的“任是无情也动人”,“也”字要比“亦”字更增强调之意,同样是专为薛宝钗而改。

“任是无情也动人”单独来看似乎是“无情很动人”的意思。但结合“若教解语应倾国”,就完全是另一层意思了。

罗隐用拟人手法描写牡丹花的美丽不凡。牡丹若能善解人意就该化为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但就算不能满足人们的痴妄,也依旧是动人美丽的。

“任是无情也动人”真正的含义,是指薛宝钗明知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情,还公然介入宝黛姻缘,第三者插足太不解人意。

她的存在对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一根痛苦地“刺”,一切误会,愁烦和彷徨都与薛宝钗有关。

薛家住在贾家一心图谋金玉良姻不离开,破坏宝黛姻缘的情况,就是“任是无情”。

薛宝钗的无奈在于金玉良姻是薛姨妈、王夫人和王家在背后主导,她作为薛家的一份子,面临薛家崩溃的危机,太清楚与贾家联姻对薛家的重要,才会配合薛姨妈在适当争取。尽管明知宝黛二人情比金坚,依然做着那根“无情”的刺儿。

“也动人”凸显的是薛宝钗的光芒。她的人生不只背负了金玉良姻,判词说她“山中高士晶莹雪”,就是赞她如隐居山中的高尚隐士一样,胸怀广博。

优秀的素质,让薛宝钗尽管插足宝黛姻缘,也掩盖不了她的风采。

当然,曹雪芹选取罗隐的《牡丹花》诗影射薛宝钗的姻缘。不只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重要,还有“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同样重要。

芍药素有小牡丹之名,也有花相之称。两者花期相近重叠,芍药可作牡丹的陪侍。

前文林黛玉的《折足雁》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暗示史湘云与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开后会互相扶持相伴到老。

再往前薛宝琴作《咏红梅花得花字》“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也是相同意思。

“芍药与君为近侍”是第三次暗示史湘云与薛宝钗会相伴到老,关乎薛宝钗的最终结局。

芙蓉花品性高洁与牡丹花的富贵繁华是一时瑜亮,又是两个极端。

芙蓉花代表林黛玉的书香门第高雅,牡丹花代表薛宝钗富贵门庭的豪奢,将木石姻缘和金玉良姻之争的现实,摆在了贾宝玉的面前。

不过,牡丹花是春季的花,芙蓉花则是夏季的花,牡丹花期早拔得头筹,芙蓉花不得不退避三舍,就是黛去钗嫁的结局。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前,林黛玉被迫离开贾家远嫁而去,是为“芙蓉何处避芳尘”。

整首牡丹花签,客观突出薛宝钗对宝黛姻缘的影响和困扰,并最终导致贾宝玉出家离去。

在姻缘上薛宝钗拔得头筹,感情上却是林黛玉先入为主。

薛宝钗的“美中不足”,是她晚林黛玉一步进入贾宝玉的内心,只留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遗憾。贾宝玉拿着那支花颠来倒去的念,也是对此的共情。

“任是无情也动人”并非曹雪芹原创,真正典出秦太虚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秦观的这首词几乎道出了宝黛钗真正的情缘纠缠。薛宝钗就像《孔雀东南飞》的东邻女一样,无论如何也抹不掉林黛玉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宝黛钗三人的[终身误],造成贾宝玉[悲愁喜乐]所讲[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结果,贾宝玉离家出家而去。

贾宝玉一去不归,薛宝钗则“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忆菊)”在家苦等丈夫,人生苍白一如蘅芜苑中一株花树没有、房间也如同“雪洞”。

薛宝钗本人并不喜欢“花儿粉儿”的装饰,蘅芜苑更无一棵花树,都是些藤萝香草。代表薛家攀附贾家,靠薛宝钗图谋金玉良姻。

薛宝钗判词说她“金簪雪里埋”,钗分两股,簪只一支。薛宝钗日后孤寂的人生悲剧,就源于被家族“压迫”。

薛宝钗看似有母兄,却如《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一样谁也靠不上,是被家族捆绑、力扛复兴重任的“奴隶”。

花树有根能向上自立自强。藤萝香草无法自立只有攀附岩石(宝玉)寻求向上机会。是薛宝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任是无情也动人”写照。

最关键处是薛宝钗命芳官演唱一曲《赏花时》小调,出自《邯郸记》卢生“黄粱一梦”幡然醒悟的故事。与贾宝玉出家直接相关。那么,又作何解释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