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团队去年发表的SSCI刊源论文竟占矿大总数的1/3!有什么秘诀?

2016年,我校在SSCI刊源上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35篇,而其中有13篇来自管理学院龙如银教授、陈红教授团队。

谈到学术成果,龙如银教授感慨地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学术研究要想出成果,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顶天立地开展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要想出成果,确定研究方向、选对研究思路,尤为重要。谈起学术研究的思路,龙如银教授用“顶天立地”一词来概括。

他说,学术研究的思路,首先要“顶天”,就是要关注国家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关注中国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管理问题,从而确定研究的方向。

同时,龙如银团队发现,对于我校来说,进行纯商科的研究、发表高水平纯商科文章难度较大,因此,团队坚持依托于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管理问题开展研究,,确立的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管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及“安全政策与应急管理”。

选准了方向,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开端,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龙教授认为,“我们要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什么、问题从哪儿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或者窝在家里看看电脑就能找到的,而是要到现场、到基层开展调研。”

持之以恒守得成果丰硕

十年磨一剑,跨海斩长鲸。

“作为一名老师、一个学者,一定要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在一个方向上坚持下去,不能频繁转换。没有长期的钻研、学术积累,怎么可能取得学术成果上的突破?”谈起团队在2016年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方面的收获,龙如银教授如是说。

例如,围绕“安全管理与政策”、“职业安全与健康治理”等重大管理问题,陈红教授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相关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已成为该领域的著名领军人物。

二十载春秋,陈红教授扎根煤矿安全管理领域,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煤炭行业不景气、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时,陈红教授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现场研究,她创新管理理念和制度,提出了“积极(Positive)安全与健康管理”的新理念,强调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在宏观与微观、制度与行为等关键层面的统合治理,开拓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研究的崭新领域。

2016年,以陈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我国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的合作治理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也是对团队多年研究积累和引领地位的充分肯定。

龙如银、陈红教授团队一路走来,一路创新。持续创新并全面提升团队服务国家战略与政策、服务社会民生与健康发挥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团队思考的重点,也是团队满怀激情探索向前的原动力。

担当责任传播中国声音

在回答“何以2016年发表了13篇SSCI高水平学术论文”这一问题时,龙如银教授用“传播中国声音”来总结。

当前,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与健康等等问题,都是备受关注的国家重大社会经济热点问题,龙如银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中国学者,必须时刻关注并聚焦于深刻变革中的中国问题。他说,“作为中国学者,我们必须在国际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给出最新的研究成果。”

正因为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龙如银、陈红教授团队,始终以“传播中国声音”为己任,在提高研究成果水平方面狠下功夫。有了基础、有了数据、有了新方法,想要出成果,必须做的就是专注地投入写作和投稿。

以身作则激发团队活力

龙如银教授团队组建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发表的SSCI刊源论文成果十分丰硕,占学院发表总数近半,谈及此,龙如银教授说,“这是我们这个大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龙如银教授团队里,基本没有假期这个概念。博士生杨彤说,“龙老师非常勤勉,每天坚持最早到办公室开始工作,每周四下午或者每周五下午有学术研讨,基本全年无休在坚持研究;同时,他对待科研非常严谨,始终坚持学术理想。”

谈及对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培养,龙如银将经验总结为“方向引领、动力激励、过程管理”三个方面。龙老师的学生说他就像一座灯塔,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

“即时分享”也是龙如银、陈红教授的习惯之一。除了在学术研究上引领和激励学生外,龙如银、陈红始终把学生当做家人。除了自掏腰包带着学生品尝徐州美食,逢年过节时,他们还经常邀请学生们到家中包饺子、煮汤圆,团队里的学生们说,这个大团体就像一家人一样带给大家温暖和鼓舞。

“每个人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都应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我优势。”龙如银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奋斗的路上。

作者:李秀 刘尊旭

编辑:倪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