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油 | 港中大(深圳)徐扬生校长寄语高三学子:松而不懈



「如何能在高考中发挥得更好?」徐扬生校长的建议是松而不懈,这是一种贯穿在我们平时所有的学习和工作中的精神。「松」才能最好地表现自己。但是,「松」又不能「松懈」。徐扬生教授说人一旦松懈,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然而,做到「松而不懈」并不容易,这要靠平时的积累,与自身的习性、意志、情操和思想方式也都有关。智慧是一种弹簧力,你愈紧张,头脑绷得愈紧时,智慧是出不来的。


「松而不懈」是一种人生态度,既有超脱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既有顺天命的一面,又有尽人力的一面;既有虚怀谦和的一面,又有自信坚强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大风大浪前,怀着宁静而喜悦的心情,从容地走出一条自己想走的道路来。




 松而不懈 

文/徐扬生



前一阵子,同学们都在忙着各种各样的面试和考试,有不少同学来找我询问是否有什么“锦囊妙计”。同时,不少高三毕业班的同学和家长也都纷纷参加各种“高考工作坊”,准备一场命运悠关的考试——高考,有不少家长也来问我:“如何能在高考中发挥得更好?”

 

面对这些询问,我想了一想,结果是,我能提供的最好的建议是——“松而不懈”。面试也好,比赛也好,临场前也好,准备阶段也好,一定要放松自己,“松”才能最好地表现自己。但是,“松”又不能“松懈”。人一旦松懈,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然而,做到“松而不懈”并不容易,这要靠平时的积累,与自身的习性、意志、情操和思想方式也都有关。

 

初学太极或者气功的人都知道,放松是最基本的,师傅总是不停地说“要放松,要放松”。你也知道“放松”很重要,但就是“松”不下来。一场考试或一个重要活动之前,要放松那就更难了。为什么放松这么难呢?主要还是因为你把这件事想得太重要了!“紧张”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心理上过分放大了所面临的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很容易把事情的“重要性”放大的。尤其是当一件事情,无论是对个人、对家庭、对公司或对国家,大家都觉得重要时,这种重要的程度就会被无端地夸大起来。因为当你觉得这事很重要,与旁边的朋友一讨论,他也觉得很重要,因此你马上就在心理上提高了这件事的重要指数,再与其他朋友讨论,亦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这样下去,你就愈来愈觉得这事真的重要至极。你可以做个实验,先闭起眼睛,想一想,此时此刻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再想想,这个事情有多重要?然后,再问问自己,这个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现在有很多朋友在微信上发诸如养生、节食、素食、减肥之类的帖子,我也觉得很有必要,现在的物质太丰富了,好吃的东西太多,自己要经常留意,不能吃过量之食,素食我也很喜欢,自己也经常吃。但看到周围有的朋友,可能有点过了。我认识一位老年朋友,成功地控制饮食,他妻子说,让他吃一块肉,那就像要去死一样难,一年内瘦了几十斤,看上去骨瘦如柴。一年后碰到,我同他说,我在德国的一位朋友,比我懂养生,他觉得老年人其实应该是有点肌肉的,说过这个话后两天,他马上来告诉我,他现在开始吃肉了,争取胖起来。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人的生活怎么可以这么刻意呢?注意,我不是说节食、素食不重要,我是说这些都是重要的,但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另外一位朋友,是位搞工程科学的老专家,肠胃不太好,医生叫他喝粥,他喝了一阵子粥后,感觉效果不错。有一天,我们在北方的一座城市开会,那天晚餐上没有粥,餐馆是一家面食馆,找不到粥,他好像面有难色。第二天早上,我看他脸色很是憔悴,他说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胃炎又犯了,整个人望上去就像个病人似的。我也不好说他,但我心里想,喝粥是好习惯,但有这么重要吗?有一餐不喝粥,人就一定会生病?





这几年我观察过周围很多人很多事,我发现,不论中外,不论男女,不论老少,普遍地会把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想得过分重要了,子女上大学是如此,赚钱是如此,加工资是如此,发表论文是如此,健身是如此,不胜枚举。所以,我常常想,当我们碰到重要的事情时,是不是应该首先想想“这事有那么重要吗”?或许,干脆把那个重要程度“校正”一下,就是把这些你认为重要事情的重要性去乘上一个0.7的系数,我发现,校正后的重要性可能恰好是你应该对待这件事情的正确的态度。

 

把事情的重要性想得过于严重,会产生过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是你旅行中那份行李的重量,太重了,你无法走快,无法走远,你人生的路会走得愈来愈沉重。

 

去面试之前,你可以做一些准备,但你不要把这场面试看作生死攸关的大事,好像没有拿到这份职位你就会活不了一样,你就想:“大不了我拿不到这个职位,那又怎么样?” 金庸小说中的东方不败,后来却是常常失败,因为取胜的心太切。再后来他改名为东方求败,于是他就得胜了。原因很简单,他那个时候放松了。人一放松就会显得自然,就有可能得到古人讲的“势”,就可能因势利导。因为“势”是自然的,而且可以运用它的自然性。韩非子讲“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人一紧张,“势”就走了,就像云雾一散,龙蛇与蚯蚓就差不多了。

 

为什么人一放松就会把自己的智慧发挥出来呢?这件事我想过很久,直到最近看了一些古籍文献才开始慢慢有所领悟,在这里就和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二。人的智慧分为两种,第一种智慧是在头脑里的,我们暂且叫他“头脑的智慧”,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有关记忆、逻辑、判断、知识等等,这些东西是由后天,在学校内,传授和练习所获得的东西,有时道家的书上将之称为“识神”,即是通过“知识”所达到的“智慧”。“知识”两字,都有“口”,“知”是由“矢”(弓箭,古时候指传输工具)和“口”组成的,意思是可以通过口来传授的东西。“头脑的智慧”是由后天的教育和练习所得到的Rational(理性)的东西。人还有另一种智慧,我称之为“身体的智慧”。举个例子:你在演讲时,一位朋友递给你一杯水,你说“谢谢”,伸手去接那杯水,当你接到水时,突然发现这杯水是滚烫的开水,你会尖叫一声,放开手,水杯就倒在地上了。整个过程,是手上的智慧告诉了你应该这样做,没有经过任何头脑的思辨活动。其实我们身上各处都有智慧、有丰富的传感,丰富的知觉,丰富的智慧,古人称为“元神”,是人的本元的东西,我们称为“直觉”,或者“顿悟”,或是“灵性”,就是这类东西,有时听上去很玄,但仔细思考起来,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元神是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属于人的生理的基本属性的东西,是人的智慧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当然,“头脑的智慧”(识神)与“身体的智慧”(元神)是有关系的。我的理解是这种关系近乎成“反比”,识神愈伏,元神愈显,意思是,当我们过分思考,过分紧张,识神一直在主导着我们的行为时,元神会退后,甚至会隐去,或暂时消失。反过来,如果我们放松自己,“心”归于“息”,心息相依,元神就会上来,人身体本来的智慧就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你会感到你就是你自己,会自然而然地回答各种问题,你的灵动性就会发挥出来。你顺其自然的态度、主动活跃的感觉、诚实灵活的反应,都能体现出你自己的那种自信与自在,这就会感动面试官,使大家感到你的出众的优秀。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松”下来。不放松,你自身的灵动力是发挥不出来的。





智慧是一种弹簧力,你愈紧张,头脑绷得愈紧时,智慧是出不来的。

 

每个人都会碰到紧急的时候,危难的时候,困惑的时候。正是在这种时候,你才更需要放松自己,只有当你放松了自己,你身体的智慧才能帮助你,保护你,把你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有一次我在美国爬山,在往下走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一段山路非常陡。我连忙对自己说:“不能紧张”,我发现自己的脚马上就让脚尖落地,快速轻盈地跳着往下走,身体自然往后倾,十几秒钟后就站在比较安全的地方了。这种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危机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放松自己。

 

“松而不懈”的另一个方面是“不懈”。“不懈”是一种精神,在面试、在比赛之前,这种“不懈”的精神使你能表现出那种顽强不屈的韧劲,那种执着上进的意气。你并不是随随便便、松松垮垮地在回答问题,相反,你对每个问题都很认真,都一丝不苟,咬住每一个问题,尽力把它做好,这种精神,是在考试和比赛中能得以制胜的法宝。

 

当然,“不懈”的精神是在平时养成的,坚持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持之以恒地一直做下去,永不言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涯中会碰到无数非常优秀的人才,许多是自学成才的,靠的就是每天坚持自学的精神。我们去一家农场或者一家工厂,常常会发现这里最厉害的工程师、农艺师不是文凭很高的人,可能连大学都没念过,再仔细观察他,为什么这么厉害呢?答案很简单,那个出色的工程师、农艺师常常是非常好学的,每天积累一点东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下来惊人的知识与才能。古人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世界上没有不能征服的困难。

 

所以,“松而不懈”不仅是面对考试、面试时应有的态度,而且应该是贯穿在我们平时所有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种精神。从前在浙江老家有一个位于半山腰的村庄,有一位小和尚,他发愿建造一座寺庙,于是他每天都在村口,拿着一只碗,求路人布施,同我讲这个故事的人说,不论是他,还是其他人,每个人走过村口的时候,看见这个小和尚,都感到他很可怜,这么宏大的一番事业,你这么一个小和尚,每天靠在村口讨几个小钱,能实现你的愿望吗?没有一个人会相信,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不要说建寺庙了,他自己的生活可能都是个问题。但是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位朋友返回家乡的时候,他居然发现这座寺庙还真的建起来了!靠的就是这位小和尚这么每天日复一日的努力执着。一点点的积累是可以成为巨大的财富的,每天积一点,学一点,成长一点,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圣人。人的一生很长,但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长期目标常常定得太低,所以常常走不了太远;但对短期的目标常常定得太高,所以时常失望。

 

 “松而不懈”是一种人生态度,既有超脱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既有顺天命的一面,又有尽人力的一面;既有虚怀谦和的一面,又有自信坚强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大风大浪前,怀着宁静而喜悦的心情,从容地走出一条自己想走的道路来。





配图/吴大羽作品  



(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俞敏洪:重燃高考精神——致高考生

各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大家好:

  

  高考还有两天就要来临了,我对高考一点都不陌生,因为我本人参加过三次高考,尽管当时考试的内容和今天考试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当年我参加高考的紧张程度,可能要远远大于现在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因为当初的高考是每一百个人只能录取4到5个人,今天的高考大概每一百个人能录取50个人左右,也就是说现在上大学的可能性比当初要高很多。但即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在高考面前非常紧张,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因为自己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可以说在中国优质的大学资源,是非常的紧缺,资源的紧缺导致每个人都希望能进入带来最好资源的大学、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到今天为止,凡是想考入中国名牌大学的学生,依然和当初我们一样紧张和焦虑。

  

  毫无疑问,中国高考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是有缺陷的。总体来说,因为这个选拔,大家都基于“高考的成绩”。众所周知,高考成绩或上名牌大学都没有办法决定人的一生,中国有很多著名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并没有上过好的大学,而很多上了好大学或者名牌大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在人生中或事业中取得必然的成功。所以,高考作为中国唯一的选拔中国学生作为人才进入高等学府读书这件事,是有缺陷的。但是这样的缺陷,依然没有办法阻止高考,原因就是除了高考之外,在中国其他所有的评价标准中,要么失去客观,要么有大量作弊空间,这对所有人可能意味着不公平。到今天,高考依然是面对所有孩子们最公平、也最透明的一项考试,尽管高考有很多的弊病,但我觉得高考也蕴含了一种精神存在,而这种精神存在和精神力量,恰恰是我们参加高考的人,或者是理解高考的人所应该拥有,并能从中间汲取营养。

  

  我下面有五个观点:

  

  第一,高考是所有人奋斗的灯塔。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时时刻刻都应该要有灯塔在前面指引前行。有时候会有一些成年人或者老年人失去方向,就是因为他们在未来已经没有太多的奋斗目标。但对于年轻人来说,高考是进入中国优秀大学唯一途径这件事,毫无疑问是现在初、高中生心中的一座灯塔,因为有了这样一座灯塔,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前行;即使没有办法到达灯塔的顶部,我们也必须要离灯塔更近一步。所以,心中有灯塔的人,内心是有方向的、是明亮的、是透明的。每一个高考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高考中应该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要朝什么方向而奋斗。能不能最终到达灯塔的顶部不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所关注的是内心有这么一盏灯,只有奔向这盏灯才有生命下一段的旅程。

  

  第二,高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次努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生中能够改变命运的次数并不多,每一次改变命运都需要一次“拐弯儿”或者是一次“飞跃”才能够做到。比如说在我的人生中间,从一个农村孩子经过三年高考最后进入北大,这毫无疑问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最大努力。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的城市或是小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经过高考这件事后能够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站在中国大城市的立足点上面向世界,毫无疑问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成功,也更是眼光、态度的改变,以及学识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胆识和见识的改变,因为当你进入不同的领域以后,逐渐增加不同的见识,由此开始探索世界也会使你的胆识大增,所以不管是知识的改变、见识的改变还是胆识的改变,都是我们为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努力,而这次努力的开端就是——高考。

  

  第三,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在社会阶层中的一次挑战。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有很多次变迁,曾经的帝王社会,帝王下的贵族社会、士族社会等。社会阶层、社会财富,以及社会权利曾经是不向普通老百姓开放的,比如说汉朝、晋朝的时候,都是士族大家族在统治中国。但在唐朝,尤其是在宋朝,突然有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有点像今天的高考,尽管比现今的高考更加狭隘,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科举制度,像苏东坡这样出于普通老百姓家庭、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人,最后终于能够通过科举走进中国管理阶层,由此向中国阶层的固化提出挑战。当然,今天的高考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工人家庭的孩子,能够考入到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中,就能进入到顶尖的人才阶层,在这样的阶层中能够为国家、为社会进步付出努力。我们可以通过高考向凝固的社会阶层提出挑战,使我们能够进入到社会精英人士或者是为社会做贡献人士的阶层中,由此带来阶层的变化,也由此带来机会。在目前的中国,想通过普通的努力,在社会中来撬动社会的变化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通过高考进入中国的名牌大学,进入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来撬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就变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第四,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在为自己争取资源来拼搏。我想表达的“拼搏”并不是高考分数的拼搏,也不是高考每一门课程的拼搏。而是高考分数累加起来而能进入什么样大学的拼搏,更重要的是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就意味着这所大学背后所有的资源,都在未来能够供你所用。试想一下,如果你进入北大,和进入一个地方大学或是地方师范类大学的人相比,那后者只能利用当地的资源。我曾经去过某个城市,发现当地的干部们大部分是当地某个大学毕业,但是在这个城市之外,我想要找到这个大学有影响力的人物,就几乎是寥寥无几。但当进入到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上有、著名科学家、著名企业家,还有各个地方的领导和优秀老师,以及各种能够调动资源的人,这就意味着北大、清华这样学校后面的资源是可以供你所用的,所以实际上高考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分数作出努力,为自己进入名牌大学作出努力,更重要的是为这个大学背后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为你在未来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提供更多的帮助。这绝对不是世俗,因为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纯粹个人成功的事情,成功一定是个人、社会、资源累加而成的成功。因此请记住,高考不仅仅是为了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更是为了当你觉得有能力为自己争取到更多资源的时候,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参加高考是不愿意放弃自我的一种鉴证和一种努力。毫无疑问我们可以放松一点,考一般普通大学甚至不考大学现在都饿不死人。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拼命的希望通过高考去证明自己,通过高考进入到更好的大学?这其中一个最核心的原因是,我们想告诉大家:我是一个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人;我是一个全力以赴去努力、去争取自己最优秀状态的人;我是一个通过不愿意放弃和争取优秀,让自己达到下一个台阶、下一个境界的人。这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努力和见证,恰恰是人类的生命活力所在,也是一个社会的进步核心所在,所以不管怎样,尽管我们说高考是在某种意义上带有功利性的事情,是通过一次考试就要定终身的事情,但我个人觉得尽管高考本身有缺陷,但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间,在其他缺乏公正、开放的评价体系之下,高考毫无疑问是每一个人奋斗的前提条件,也毫无疑问是目前在中国社会中公正的评价个人的才能的一种系统和体系。这套系统的体系需要不断的改进,以期达到更加公正透明客观的标准,但是不能因为高考本身有缺陷,就来否定高考尤其是否定高考背后的“高考精神”,所以“重燃高考精神”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本身,更多是表明了奋斗背后的不屈不挠,表明了奋斗背后的不离不弃,表明了奋斗背后要证明自己的未来、开拓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这条广阔的道路通向了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

  

  请各位考生记住,高考就是一次对自己的加油!

(来源:老俞闲话)

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往期热文精选 

  • 【深度好文】流淌着诗意之美的数学教学

  • 高考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多少人后悔当初没看到!

  • 期末考试复习10大法宝,不看一定后悔!(转给孩子)

  • 学语文就是要“死记硬背”?!两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观点惊人相似

  • 斯坦福教授的这个发现,才是普通孩子和学霸的真正差距!

  • 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直戳父母心: 家长有五层,你在哪一层?

  • 震惊!哈佛教授只用一个词, 概括了排名前5%学生的学习秘诀

  • 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

  • 准备好了吗?你工作的学校将大变!3.0时代学校十大趋势、四种范式 | 趋势

  • 鲁迅56句: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 重磅 | 特级老师分享复习方法,帮助孩子高效复习!(转给孩子看)

  • 追求使师生幸福的教育人生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情怀君家园”宣言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

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相携坚持,

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心忧天下。

精诚合作,互助共进。

天下兴亡,你我责任。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感恩有您,情怀永存!

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号常年恭候各界朋友惠赐或推荐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投稿邮箱:2603126632@qq.com。有意合作者请联系“情怀君家园”园长黄元华主编微信:hyh669999。欢迎您的光临!感谢您的分享、转发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