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慢,有时并不是你的错

这是思含的第59篇原创




Part

1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做的是品牌推广。


原来一直在市场部,绝对的甲方。工作了10年之后,她决定自己开办一个传媒公司。

 

原来在甲方公司时,要和服务商打交道,找她的人特别多。比如,深圳交通广播的一些知名的主持人,会亲自开着奔驰来拜访她。

 

两年前,有一次,她说逻辑思维的罗胖也找过她,当时罗胖还主动要加她的微信。


她想着,既然有这么多的资源,为何不自己开办一个公司呢?

 

当她成立公司后,突然发现,她身边的那些牛人都不见了。以前人家找她,是因为想从她那里赚钱,她是甲方嘛。

 

现在,她扭转了180度,从甲方变成了乙方,也开始去找客户,为客户提供品牌推广方案。

 

第一次与两家其他公司一起去竞标一个产品的推广项目。

 

她兴奋地熬了两夜把推广方案写好了。但是客户对她的方案一点都不满意,挑出了很多问题,来来回回修改了5遍还不行。

 

本以为,在品牌推广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也应该算是资深人士了。但是,她却发现,自己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成长其实很慢。

 

以前做甲方的时候,看过N多个别人写的方案,而到了自己写的时候,总感觉身体被掏空。

 

“你看别人写50个方案,也不如自己写一个方案。”后来她说。

 

“只有你自己写方案时,你才“有机会”听到客户对你的要求。你按他们的要求去改进自己的方案,才能让你的方案更优化、更有创意。因此,你才能得到最快的进步。”

 

在客户的“挑剔”下,她迅速掂量了自己的份量。她知道哪里欠缺,应该看什么书去弥补。以前,品牌类书籍她买过很多,但是一本看完的都没有。

 

现在,她一边开始阅读品牌推广类的书籍进行脑补,一边为不同的客户写品牌推广方案。

 

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她发现自己的进步竟然相当于在甲方公司一年的进步。

 

因为她处在了一个“实战性”的环境下,她看书有非常强的目的性,一切的书都要和品牌推广有关。


而写方案时,由于有其他竞争者,再加上客户挑剔的要求,对方案的要求更有紧迫性和实战性。

 

角色的转变让她暴露出更多的“被虐”的机会,她也在短期内获得了更快的进步。



Part

2


我的研究生导师特别能写文章,当然不是新媒体类的文章,而是科技论文。


其他的博士生导师,一年只能写出1-2篇,而我的导师,一年可以写20篇。

 

写过科技论文的人都知道,这个不是简单的码字、宣泄情绪或者自嗨,而是要有独到的观点、详实的数据和简明的图表作为支撑。

 

学校对研究生的毕业条件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发表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或者由导师带你发表一篇文章,你是第二作者。

 

由于写论文是一件十分烧脑的事,我的导师又这么能写,所以他的学生都不用写论文。静静等着导师写一篇带你一起飞,给你挂个名就可以毕业了。

 

所以,我在研究生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自己写论文,一切全靠导师一杆笔。

 

毕业工作两年之后,我突然就蒙圈了。

 

我们为客户做了一个项目,客户希望我们把项目的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出来,老板又把这个任务放在我的头上。

 

我从来没写过科技论文,第一次写,还要求写全英文的,而且还要在国际级的会议上发表。

 

我硬着头皮,如同便秘一般,憋了好久,终于把第一稿摘要写出来。

 

投了上去,满怀期待,结果被拒。

 

为了增加命中率,我把标题和内容稍微作一下调整,投到不同的会议上。

 

两个月后,收到通知,5篇论文摘再次全部被拒,整齐化一。

 

结果让我倍受打击,我必须开始研究别人的论文是怎么写的。

 

办公室有一位来自于印尼的老外,个子不高,喜欢穿带掌的皮鞋,每次走路时声音十分清脆。

 

他是公司某个专业领域的首席顾问,一年从来不干活,就是写文章。而且他只写文章的摘要,剩下的正文让其他的工程师来补全。

 

但是他的文章命中率非常高,每年能写10几篇。他把文章投到各种国际会议上,比如,想去英国,就找找在英国是不是有会议,然后投个文章过去。如果命中,就去参加会议,顺便再旅游一下(由于是出差,所以公司报销)。

 

通过和他聊天,我发现了我写文章的问题。


我把一些“市场名称”写到了摘要里,这样编辑一定不会给你通过的。


比如,在摘要里你不能写“农夫山泉”,而要写成“矿泉水”。你也不能写“iPhone”,而要写“智能手机”。

 

他建议我要多看别人的文章,看看他们是什么“套路”。于是,我才开始大量去阅读其他人的文章。

 

看了100多篇论文之后,我总结出了科技论文摘要的格式:


开头写目的和挑战,第二段写方法和过程,第三段写结果和现象,结尾写意义和应用。

 

后来我竟然对写科技论文产生了兴趣,写的会议论文也陆续被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国际石油科技大会(IPTC)和岩石物理学家协会(SPWLA)录用。


我也因此有机会跨越大洋飞到欧洲,东南亚去做presentation 。

 

研究生时,在导师的庇护下,我没有练成写论文的能力。工作后,暴露于客户与老板之间,我迅速练就了写论文的能力。

 

我还是那个我,只是因为职业需求,我完全暴露了自己,能力才得以快速提升。




Part

3


职场中有三大技能,PPT,Excel,还有演讲。


你学得怎么样不取决于你是不是很努力地去学,还取决于你工作时需要不需要,即和你的职业紧密相关。

 

随便去抓一个咨询公司的人,你会发现他的PPT水平非常高。

 

去四大会计事务所找一个人,你会发现他的Excel能力也非常强。

 

而去竞争激烈的培训行业,你会发现,那些讲师一个个的演讲能力都十分出色。

 

所有的技能都是某个职业的一个附属品。职业就是这个技能的“载体”,只有在这个载体上,你才能快速习得这个技能。

 

可能你在大学里学到了一些技能,但是那只是个皮毛,远远没有你找到工作之后在职场中学到的技能多。

 

职场给了你一个职位,这个职位对应着很多技能。你就会因为这个职位的需要来不断地补充这些技能(当然排除那种混日子的)。



Part

4


如果你的能力提升不够快,主要还是因为你“暴露”的还不够多。

 

从成长速度和载体对比,创业的快于职场的,乙方的快于甲方的,比赛的快于常规的。

 

只要你在一家公司的业务部门,即为公司赚钱的部门,你就是乙方的角色。你就会比同行业的甲方成长地更快。

 

为什么大学里很多老师讲课学生不愿意听?为什么大学校外的培训机构的讲师讲课,学生却愿意听呢?

 

因为校外培训机构里的讲师都是乙方,他们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他们把自己完全暴露于市场环境中,所以他们的讲课水平会蹭蹭地提升。

 

市场残酷,讲得不好,就无法生存。

 

大学里的老师,有着稳定的薪水,占着国家的编制,完全不用担心所谓的市场和所谓的“客户”。


课讲得好与不好,均不影响他们的待遇。确切地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接受市场的检验。

 

对于各种类型的技能,快速判断一个人的技能高低,你就看他是否经常参加比赛。

 

参加游泳比赛,比你仅仅跟教练学游泳,进步速度要快的多。参加演讲比赛,比你仅仅自己对着镜子练,进步速度也要快。 

 

去找一个紧迫性和实战性很强的载体,充分地把自己暴露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为自己的快速进步而感到震惊。

相关文章

那些年,我们一起欠下的“反馈”

你对公司的忠诚,不是你的不离不弃

不要让你的感恩变得不值钱

Related Topics

作者,思含,一个500强外企的非高管,一个喜欢讲故事的数据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