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到底该不该被取消?


近来,有学者认为本科生写论文意义不大,建议取消“本科论文”。这样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诸多争议,一边是“水分太大”,应该被取消;一边是“本科鸡肋”,应当加强这方面的要求。辩来辩去,争来争去,无论怎样,似乎都有点“一刀切”的意思。


本科生的“论文水”,这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情。这就像小学生的“满分作文”,对于高中生而言,依旧是幼稚到脚后跟。说到底,标准不同,同一种事物,成色也会分出三六九等。实际上,我们也都清楚,高校让本科生写论文,真不是“为写而写”,为学术而学术。


中国教育下的学生,书写水平绝大多数在高考前达到巅峰,而在大学里通常只减不增。所以从书写水平上而言,也是比较垃圾。再加上,四年的粗糙学业,想要完成一本“像样的论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通常状况下,我们一贯认为,“本科论文”就是为重温高考写作水平,回顾本科学业而设定的一次整合作业。抄袭整合基本已被默许,更近一步讲,论文好不好,凭的就是抄袭整合的态度够不够,过程严不严谨。


这从答辩的过程中,基本就能看得一目了然。但凡对自己论文熟悉,对论文的格式严谨,基本上都能顺利通过答辩,拿到自己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可惜的是,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心大的学生,就连抄袭整合都懒得搞,最终在答辩的时候“忸怩叽歪”,结果被导师“卡住”难以顺利毕业。


至于说“本科论文”中的优劣评比,某种意义上就是态度的积分,而对于论文的学术价值而言,几乎都可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毕竟,数据是引用的,观点是整合的,除却论文打印费是自己的,其它好像都是舶来品。


说的更恶心一些,就是将别人嚼过的东西再消化一遍,以此锻炼自己的“消化能力”(整合、编译、格式等基础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科论文”的存在性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有必要。因为有些学生,连基本的“消化”都不能自己完成,自然是难以进入更高的阶段。


说到底,不是“本科论文”太垃圾,而是我们都把“本科论文”看的太重要。这就好比书写的基本作用是交流,而非人人都必须写出大师的水平。所以说,要求“本科论文”出干货,求真知,就如让普通人都成为文学大师一样荒唐。


可我们要知道,即便成不了文学大师,也依旧不妨碍我们写日记,搞交流。所以,对于没有干货的“本科论文”,还是应该以它的独特方式存在于高校。而非因为学术价值低廉,就一棍子打死,而一棍子打死的过程中,相信就连起码的消化能力(整合、编译、格式等基础能力)也不复存在。


学者说,“本科论文”应该取消,站位自然偏高,只看到树梢,却没看到树干。学生说,“本科论文”应该取消,是因为懒癌发作,根本无站位。他(她)们的共同误区,不是认知高低的问题。而是,他(她)们犯了起码的常识性错误。


坦白讲,不能因为不作为的因素,就否定那些积极的因素存在,这是整改的大忌,也是进步的障碍。作为学者,如若只看到学术的界限,终究难以抵达学术。作为学生,如若只想偷懒,也终究也难成大器。


所以说,“本科论文”再水,它总比没有强。每个阶段所要实践的事情,不一定都要高标准,但一定要将其付诸实践。而这些看似很水,很无意义的事情,总有一天会在生活中闪光,而这种闪光却总能找到最初的痕迹。


就比如,初入职场的菜鸟,对于文档的格式应用,对于专业知识的归纳总结,有谁敢说不是来自毕业时“水论文”的那次集结。一次论文的集结号,虽然不能吹响学术的号角,却可以奏响其中的“常识之音”,而其中的常识,哪怕多半是形式也是好的。


那些不常用到的“页眉页脚”,那些紧急集合中的“整编能力”,在毕业季显得异常巅峰。我甚至觉得,就算有人靠买论文能拿到毕业证,那也是一种生存的能力。因为,这些总比那些“懒癌发作”,找借口不写论文的学生有发展。


所以,各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就算四年都没用功读书,还是要将论文完成为好,起码它可以证明你有始有终。甚至,它可以给你紧急的充电,无论怎样,写完水分十足的论文,总还是能有你想要的水分,而这就是“本科论文”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