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抢发”论文当事人张生家被解聘


一桩牵涉中国两所最高学府研究人员间的学术纠纷,在爆发两个月后再度升级——被北京大学研究员谢灿指证抢发论文的清华大学独立项目负责人(PI)张生家,在10月16日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人事处的解聘书。张生家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坚称,没有调查结论就解聘对他来说是不公正的,并且自己没有抢发谢灿的研究成果。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应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张生家。然而,这篇论文的刊发却颇具争议。北京大学另一位生命科学学院学者认为,张生家违背了学术道德,私自“抢发”了包含自己研究成果的论文,并未给自己以合理的作者署名。


事件发生后,记者先后采访到了涉事中的主要两方即张生家和谢灿,两人围绕论文抢发事件进行了各自的陈述。事件牵涉的另一名科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则表示,应学校要求,他不方便就此事向媒体发言。



张生家遭清华解聘


多个消息源向记者证实,清华大学已于10月16日解聘近期卷入论文抢发纠纷的张生家。


10月19日,身在挪威的张生家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他在3天前收到来自清华大学人事处的解聘信,信件告知学校已中止对其外国专家证的申请。据称,信中未给出任何解聘理由,但表示张生家可在一个月内向学校申诉。


记者注意到,早在9月末,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网站就撤下张生家的个人页面。


张生家告诉记者,他收到解聘信后,当即给清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麦戈文脑科学院院长钟毅打了电话,咨询此事,但两人均表示没有听说这件事情。


张生家称,他自己至今没有收到清华大学校方的任何调查回馈。“整个调查过程中,我收到的唯一反馈是在每次按要求向科研院递交完申诉材料后,科研院简短的回复:‘收到材料,谢谢。’我们从来没有机会和其他当事人当面对质。”张生家在电话中说。


清华大学校方未回应记者对解聘和调查结果的询问。另一位了解内情的清华教授向记者确认了张生家被解聘一事,并表示清华已经结束调查。


一名北大调查委员会成员则告诉记者,北大方面还没有得出调查结论。


9月22日,张生家和妻子叶菁曾师从的挪威科技大学电生理学家Moser夫妇在对记者的邮件回复中表示,他们也在敬候委员会公布最后的调查结论,但对近期有关张生家的报道中所涉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表示震惊。“这些都是严重的指控。如属实,任何科研机构都完全不能容忍这些行为。”2014年,Moser夫妇和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OKeefe),因发现了大脑中的“GPS”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9月22日,财新网刊出“清华北大教授论文纠纷再曝学术道德问题”一文,对该次论文抢发事件进行了报道。

互辩论文抢发事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谢灿在一份8月22日发给北大和清华的情况说明中称,张生家以合作之名,拿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这些成果展开研究,其后私自撕毁合作协议,决定在谢灿团队的文章和基因信息尚未发表和公布前抢发文章。“希望北大和清华两校能启动学术道德调查和相关程序阻止张生家投稿。”谢灿写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生家否认了谢灿对自己单方面打破合作协议、“抢发”论文成果的指控,并表示之前媒体表述张生家论文中所使用磁蛋白基因由谢灿实验室发现是不准确的。


张生家指出,谢灿重新命名的MagR基因事实上是1998年已被发现名为ISCA1的铁硫蛋白基因,其DNA序列信息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到基因序列并委托专业公司快速合成克隆得到。


张生家说,谢灿的研究旨在解释磁场对动物空间定位系统的作用机制,首创性在于证明了ISCA1与光感应蛋白CRY在体外有相互作用, 并对ISCA1蛋白进行了结构生化研究。光感应蛋白CRY是磁感应领域公认的磁感应受体之一。但这一研究若要推动对动物空间定位原理的解释,还需要反复的体内实验作佐证。


谢灿则向记者反驳了张生家以上说法。他指出虽然目前所有基因序列都已经公开,但人们对于一些基因的功能却仍然很不清楚。“基因组测序,所有基因都在网上,但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些序列而已,需要有人去搞清楚哪些基因有功能,一个基因有什么功能。” 谢灿说。


谢灿表示,果蝇有12500多个基因,早已完成测序,但从来没有人从中鉴定或者找到过磁感应受体的基因。谢灿用六年时间从果蝇基因组中筛选出了具有磁感应受体的基因,并命名为MagR。谢灿说,自己的论文已被《自然材料》接收,并通过了同行审查,即将发表。


“他(张生家)的文章中强调了他自己猜出来这个基因是磁感应受体,这个是明目张胆地抢夺我们的成果,后来觉得没法自圆其说了,就试图去掉我的credit(贡献),谎称是1998年外国人发现的,而且还把我们的基因从MagR改名为MAR,这个是我最不能原谅的,这个已经是赤裸裸的抢夺了。”谢灿说。


张生家说,2014年12月谢灿将文章投递到《自然》期刊后,开始对外介绍以上研究内容。张生家就此了解到谢灿的研究和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动物空间定位系统相关,因此在2015年4月向谢灿提出合作,为谢灿补充他研究中没有实现的动物活体空间定位实验。


谢灿则指出,在2014-2015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课程上,他确实曾对自己实验室的磁感应课题进行了简单介绍,但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说起过有关MagR及其特征的细节。所以不可能如张生家所说,任何人听了他的课就能合成MagR。


另外,他强调,4月份张生家来实验室接触自己时,是在鲁白学生逄克亮陪同之下,所以他一直以为张生家是鲁白实验室的助手。出于对鲁白的信任,才将基因质粒和其他相关试剂材料提供给了张生家。


但据张生家描述,当时逄克亮在场明确介绍他是从挪威诺奖获得者Moser夫妇实验室回来的独立研究员。张生家当时还向谢灿提出第二个可能的研究方向,尝试将该铁硫蛋白导入神经元,看能否通过外界磁场诱发神经活动,即磁遗传学。张生家强调,这个研究方向和谢灿实验中得出的纯生物化学结论没有任何关系。


张生家称,谢灿尚未得到发表的论文内容是关于发现一个已知基因的新生物化学功能,并对之进行在磁场作用下蛋白旋转的体外实验,是一篇偏生化和蛋白的文章,而自己的文章是做出了和国际上有十几年研究历史的光遗传学一样能够调控神经元的工具,和动物利用磁感应来进行空间定位的机制没有任何关系。张生家认为,由此两篇文章不存在内容交叉或冲突,自己文章的发表对谢灿论文的新颖性不造成影响。


谢灿强调,他曾与张生家多次重申确认,张生家的文章不能先于自己的文章发表,而最后张生家却不顾两人的协议,抢先于9月15日在《科学通报》英文版上发表了论文,当时谢灿的论文仍在《自然材料》期刊审稿阶段。这在张生家提供给记者的微信截屏中也得到了印证。


一份今年6月10日的聊天记录显示,张生家表示自己的文章肯定不会在谢灿的文章之前发表,但只能捆绑发表(side by side)。谢灿在之后回复,“Agreed(同意)。”


此外,谢灿指出,张生家只在文章致谢中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完全抹去了自己发现的基因以及研究过程中对张生家论文的贡献,这也是违约、抢夺自己研究“成果”的表现。


“我不只是提供了我的未发表的数据,未发表的材料试剂给他,还帮他指导他们的实验。不只是基因是我的,实验试剂也是我的,我们自己设计的仪器也交给他们了。”谢灿说。

谢张互指对方违约


在之前一份情况说明中,谢灿写道,他与合作者们自合作一开始就达成了口头协议,其他合作者不得在谢灿的第一篇磁感应文章之前抢先投稿并发表磁感应文章,而后,他又与张生家通过邮件和微信的形式作了书面确认。


但8月20日起,张生家执意决定先行投稿,拒绝了谢灿看稿的要求,并将他从作者名单中删去。谢灿认为,这意味着张生家单方面撕毁了协议。


对此,张生家向记者提出了反驳意见,表示在8月20日以后,他曾多次联络谢灿,提出当面让谢灿看打印稿,但谢灿一直未予理睬。


“我的实验是独立由我和我的学生设计、操作完成的,论文中也没有用到谢灿的任何数据或者想法。他提供了基因和抗体,帮助我启动了这项工作,但并没有贡献想法和学术思想。”张生家说。但秉着合作的想法,在之前两人达成的协议中,两人都同意将谢灿放入张生家论文参与作者(co-author)之列。


张生家说,之所以谢灿出现在《科学通报》论文的致谢中而不是参与作者中,是因为谢灿先行违背了他们的合作协议,而不是他张生家单方面违约。


张生家告诉记者,当时他和谢灿的非正式“协议”内容其实共有五条。谢灿提出了两条,包括张生家的论文不得先于谢灿的论文发表,以及谢灿将作为张生家论文的参与作者。张生家也提出三条“协议”,内容包括谢灿同意张生家将磁遗传学相关的论文送审,同意在论文送审期间不将磁遗传学研究透露给其他人,谢灿也不得再与第二个神经科学家合作。


一份由张生家提供给记者的2015年6月的微信对话显示,谢灿曾表示希望找张生家的导师Moser夫妇来为自己的论文做评审,但张生家担心这会泄漏自己的磁遗传学研究,因此提出希望他保密两个月,不要向任何神经相关科学家泄漏研究,并不与第二个神经科学家合作的要求。谢灿的回复是:“好。没问题!”


但谢灿认为以上这些不属于正式“协议”,并且认为张生家拿这点出来反驳非常可笑。在谢灿提交给北大调查组的信息中,也验证了其中第三条“协议”的内容。但是谢灿解释, 6月自己之所以同意不与第二个神经科学家合作,是因为当时他误认为张生家是鲁白实验室的助手或合作PI,因而认为仍然是与鲁白实验室开展的单一合作。


“我在微信中的意思是,当时合作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只有鲁白(包括张生家)一个课题组。我说的只和他有合作,指的是只和鲁白实验室(不是特指某一个特别的人)有合作。”谢灿在发给记者的一份书面材料中写道。

谢灿说,直到7月14日,自己才明确意识到张生家是独立PI,在此之前,张生家一直以“在鲁白实验室做实验”的回复加深了自己的误解。“我很难想象一个独立PI会在回国2年后还在别人实验室工作,完全依赖于别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空间甚至学生来做课题的情况。”


8月7日,张生家的核心电生理实验成功后,他将成果告诉了谢灿,并重申了之前达成的“协议”。但8月下旬网上公布的谢灿发给清华、北大两校领导的信中,只提到了谢灿提出了那两条“协议”。张生家认为,这份公开信造成了他单方面违反合作协议的表象。


在此情况下,9月上旬他最终决定将谢灿从参与作者名单中拿下,并将稿件投往《科学通报》。


张生家称,在此之前,他的论文通过《细胞》杂志预审后,当时仍被列为参与作者之一的谢灿突然不同意稿件进一步送审,并且谢灿还突然开始了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教授的合作。张生家认为,这表明谢灿率先违背了合作“协议”。


谢灿对于张生家仅仅将自己列入致谢中的行为表示愤怒,他向记者指出,如果是几个实验室的合作,那么每个实验室的PI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这个是学术常规,而自己已经向张生家作过一次妥协,同意让张生家担任磁遗传学论文唯一的通讯作者。


“当时张生家在挪威,给我用微信打了好多次电话,电话的主题是他希望我同意我不做共同通讯作者,因为他想和鲁白一起做通讯作者……我想起我这六年的艰难……我感同身受,觉得自己应该帮帮他,因此我同意了。”谢灿说。


各执一词的“误会说”

谢灿在公开信件中写到,2015年4月,张生家和清华鲁白实验室的逄克亮一块找到谢灿,谢灿误以为张生家和逄克亮一样,属于三个月前就已提议开展合作的鲁白实验室。后来谢灿才意识到张生家是独立学术带头人,就演变成了三人间的合作。之后,谢灿多次向鲁白实验室和张生家实验室提供多个物种的磁感应受体MagR基因和相关各种表达载体、磁感应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及测试细胞对磁场和光线反应的设备和试剂。


张生家指出,谢灿称误会自己是鲁白实验室助理才和自己开展合作的说法并不成立。张生家与谢灿夫人罗述金老师同为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早在2014年就结识。Moser夫妇获诺奖后,张生家曾在北大作演讲。当2015年4月张生家与谢灿第一次见面时,谢灿的一名学生在场指出知道张生家是从诺奖实验室回清华的教授。


张生家还称“谢灿和张生家、鲁白长期开展三方合作的说法”也不属实。8月12日,谢灿还曾对张生家表示,张生家才是自己唯一的合作者,他与鲁白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


“但8月20日,谢灿却突然改变态度,否认我们之前的合作,拒绝在我向《细胞》杂志送审的确认书上签字,并粗暴拒绝我要求沟通、见面的请求,还要求我的学生送我去医院,说我有精神病。”张生家说。


谢灿则表示,自己的太太并不记得张生家。而一个在诺奖实验室工作过的人,也完全可能在清华做其他人的助手。


抢发论文争论

面对谢灿对自己抢发论文的指证,张生家表示发表论文事件发生在谢灿指证他之后,(抢发论文)是在“确实没有任何选择和退路”的情况下发生的。


“我们的核心实验结果几乎只需一个礼拜就能重复出来,所有实验也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完成。在消息泄漏的情况下,鲁白实验室又重复出和我一样的实验结果,并且开始控告我剽窃他的实验成果。这个时候我确实没有任何选择和退路,只能投给有过一个星期快速审稿经验的《科学通报》杂志。”在一封递交给两校领导的申诉信中,张生家如此写道。


《自然》网站9月24日报道称,他们见到的文件显示,在鲁白向校方举报张生家剽窃他的研究材料和思路后,清华大学也已对此事展开调查。截止目前,清华未曾公布此项调查结果。


与鲁白实验室的纠纷


一位接近鲁白实验室的消息源向记者提供了第三方说法,据称,是鲁白实验室率先向谢灿发出磁遗传学方向的课题合作意向。2015年1月,鲁白实验室的一名学生褚鹏程在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听了谢灿就其蛋白磁感应活性研究的讲座后,向谢灿写信表达了合作磁遗传学研究的意向。


记者见到了一封于今年1月8日由褚鹏程发给谢灿的邮件,其中写道会做一个该蛋白在果蝇中功能探究的提议。


谢灿向记者指出,这封邮件可视为他和鲁白合作的起始,也证明了合作课题乃是由鲁白发起。如果之后自己再表示不会与除张生家外的第二个神经科学家合作,逻辑上会产生矛盾。


以上这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因为鲁白本人太忙,磁遗传学研究的实验陆陆续续开展,进展不快,期间张生家听到这个研究,要求加入。但在实验完成后,张生家命自己的学生拷走所有数据,拒绝和鲁白实验室共享实验数据。于是,鲁白在8月中旬向学校提交了张生家剽窃其研究创意和材料的举报。


张生家方面则解释了使用鲁白实验室的原因。


张生家目前持美国护照,在国内入职需要办理外国专家证。2008年10月起,他在挪威筹建首个光遗传学实验室。2013年底,他和同在Moser实验室工作的夫人叶菁准备入职清华,彼时Moser夫妇还未获得诺贝尔奖,他希望回国建立一个能将Moser夫妇研究的空间定位系统引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的实验室,主力研究动物空间定位的神经机制。


由于年龄因素,清华无法为张生家申请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等国家项目经费,正式入职手续拖延到了2015年都没有完成。但清华为表诚意,已为张生家夫妇拨出500平方米实验室,并签订了6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学校规定一对夫妻不可入职同一学院,因此张生家和叶菁分别将入职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


由于实验室尚在建立,加上未能正式入职,经费和实验仪器暂时无法到位,张生家承认在实验期间借用了包括鲁白在内的多名清华同事的实验室。鲁白还在2014年10月份将一名研究生逄克亮安排到张生家实验室由其代为培养,学习他们在体内电生理记录技术,用于鲁白实验室老年痴呆症大鼠模型的记录和研究。


但据鲁白实验室人士的说法,鲁白还对张生家在经费上做出过支持,并因为张生家实验室人手不足,因而安排逄克亮去协助张生家进行研究。


张生家称,他和鲁白之间的矛盾起于8月11日,两人就张生家论文署名排序闹得不欢而散。张生家说,他拒绝了鲁白担任论文通讯作者的要求,而只能将他列为参与作者。“因为鲁白对于我独立启动的磁遗传学研究完全没有学术思想的贡献,我借用了他的实验室仪器,按惯例在鸣谢中致谢他就可以了。但我提出愿意将他放入参与作者行列。”


“我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学术规范,也一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张生家说。张生家表示,不排除走司法途径解决此事。


财新网发稿之前,鲁白回应记者,应学校要求,他不方便就此事接受媒体采访。


显然,这场发生在中国两座最高学府供职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争议,还需等待两校的调查结论公布,外界才能知道更多真相。


来源:财新网 记者:张嫣

【关注本平台】☆ 通讯录 → 右上角“+”→ 查找公众号『 114产学研』→关注

扫描以下二维码快速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