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发表SCI/SSCI一作论文14篇!这个学长可以是你大学生活的小目标




"

学海滔滔,我只愿孜孜以求

"




▎编者按

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篇

2013、2014、2015年连续三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8月22日又刚刚获得了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14级博士生何迎东是别人眼里名副其实的学霸,但他自己却说,他甚至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还没有对科研的兴趣,终日忙着实习找工作。最终指引他进入科研状态的反而是他沉下心来去听一些学术讲座时,才有了科研的“感觉”。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学长在学术研究路上的历程吧。


我 的 经 历

2014年,我怀着对创新的满腔热情走进了天津大学,成为管理与经济学部的一名博士生,师从何桢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不确定理论的多响应稳健参数优化设计,作为一个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交叉的研究课题,她的魅力指引着我不断地虔诚追寻,加上天大优良学术氛围的熏陶和导师的悉心引导,两年多时间里,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在IEEE Transactions 系列等国际期刊发表第一作者SCI/SSCI论文14篇,代表天大获得2016年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曾获得 第十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担任队长); 2013、2014、2015年 连续三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5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优秀奖;2015年天津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奖学金;2015年天津大学第十四届学生科学奖等殊荣。


在此,我要感谢天津大学优良学术氛围的熏陶,感谢天津大学广博胸怀的包容,感谢天津大学教会了我“坚守”、“坚持”和“坚韧”的钟爱之道。  

我 的 建 议

作为一名钟爱创新,热爱生活的师兄,在此我向各位亲爱的师弟师妹们提供几点科研生涯的建议:


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 是一个需要艰难蜕变和大胆创新的系统工程,这里面包含着很多隐形的挑战

如何有效阅读参悟大量的参考文献,并且能在详略得当的挑选中粗细有致;如何在积极大胆的写作尝试中不断地做出调整修正并完善特有的写作风格;如何在思维的不断整合磨练和对比分析中寻求理论的升华;如何了解相关领域期刊的论文收录风格,并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如何正确礼貌有针对性地回答审稿专家的建设性意见,并聪明的回避不专业的修改建议。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在不断的科研实践中将这些技能熟稔于心。进而为我们的科研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勇气和魄力,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感觉和兴趣

因为若你对你所学的专业感兴趣,那么即使以后遇到困难,你也更容易迎难而上而斗志昂扬。


在接下来的研究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希望大家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相互谅解,和师兄师姐,辅导员多交流

要记住:相隔千里,相遇卫津路,相遇北洋园,这是多么大的缘分!

我 的 研 究

大家知道,正如我之前提过的,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是一个需要艰难蜕变和大胆创新的系统工程,里面包含着很多隐形的挑战。比如说,如何有效阅读参悟大量的参考文献、如何在写作尝试中不断地做出调整、修正并完善特有的写作风格、如何在思维的整合磨练和对比分析中寻求理论的升华……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然而,一篇论文写出来了,却并不意味着自己的研究就结束了。有时候自己满怀期望地投稿到权威期刊,却被无情退稿,这时候心情会十分沮丧。不过搞科研嘛,困难是常有的,克服它的过程也就是科研的过程。”相比较于被退稿,让我感到更加困扰的是碰到研究的瓶颈期:“研究越深入,灵感就显得越重要。然而灵感又不是常有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建议是,如果在研究时遇到瓶颈,不要心急,先看一看他人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


在评论区说说你在大学生活的小目标吧



-天津大学-

-tianda1895-

内容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玮晗

投稿&加入我们 tjuweixintea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