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西电7人入选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公布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有7位教师入选。通信工程学院李赞教授、电子工程学院刘宏伟教授和杜兰教授、微电子学院朱樟明教授、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陈晓峰教授、人工智能学院刘静教授6人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工智能学院董伟生教授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截至目前,我校共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0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

国家“万人计划”是一项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实施周期长的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由、人社部等11个部委联合推出,面向全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旨在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

人物简介:

李赞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李赞,1975年7月出生,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首届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资助、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IET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青年联合会委员、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一直从事高安全、高可靠隐蔽通信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实现了理论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有效转化。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SCI论文82篇,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SCI论文29篇,其中IEEE期刊论文21篇。在国际会议上获Best Paper Award等奖项4项,申请国家/国防专利70项、授权45项。受邀在IEEE国际通信旗舰会议做特邀/邀请报告6次,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等。以第一完成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等课题四十多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和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以第一作者出版学术著作3部。

刘宏伟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刘宏伟,1971年3月出生,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空装某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和陕西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陕西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无线电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以及多家专业刊物编委。

研究方向包括雷达目标分类与识别、认知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863、国防基础科研、国防预研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20余篇,EI收录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十余型新型雷达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1),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

杜兰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杜兰,1980年3月出生,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IEEE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目标识别,是提升雷达传感器获取信息能力的关键技术,是雷达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在该方向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提出的窄带雷达目标分类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型雷达系统。在该成果支撑下获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二。在IEEE Trans. SP、JMLR、ESWA、IS、IEEE Trans. GRS、PR、NIPS等国内外期刊、知名国际会议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国防专利授权30余项。


刘静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刘静,女,1977年3月出生,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0年与2004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与博士学位,200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期间于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博士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防研究院做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智能计算、复杂网络与大数据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合作出版英文专著2部、中文专著2部、发表国际期刊论文7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60余篇。现为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 EvolutionaryComputation》副编,IEEE智能计算学会科技技术委员会主席。已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13年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个人奖)。

朱樟明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朱樟明,男,1978年1月出生,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电子学院副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

长期从事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研究和产学研转化,重点研究方向为数据转换器及模拟前端处理器、三维集成系统和芯片雷达、生物医学集成电路与系统、高效功率集成系统等,在国家重大工程和产业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贡献。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多项,近5年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在IEEE TPE、IEEE TIE、IEEE TCAS、IEEETED、IEEE MWCL、IEEE TVLSI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IEEE期刊论文41篇,SCI他引400多次,Google引用1200多次,出版第一作者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多项发明专利进行了转让及技术参股。担任MEJ、JCSC、JOS等国际SCI期刊的编委,担任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及系统集成等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专家组成员。

陈晓峰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陈晓峰,1976年2月生,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长期从事密码学与云计算安全领域研究,目前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180余篇,SCI检索100余篇,其中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国际会议论文集4部,学术著作2部,授权专利10余项;论文GoogleScholar引用4800多次,SCI他引680多次,H-index为37。研究成果获2016年度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和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参与研发的“秦盾云加密数据库”系统获第18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以及“最佳商业投资价值奖”。解决了国际著名密码学家Giuseppe Ateniese教授于2004年提出的公开问题:“基于身份且无密钥泄露的陷门hash函数是否存在?”。指导研究生2次获得国际会议的“最佳学生论文奖”、2次获得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指导的博士生王剑锋获得2017年中国密码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担任ACM AsiaCCS 2016、CS 2015、NSS 2014、ProvSec 2011等国际会议的大会合作主席或程序委员会主席。


董伟生教授(青年拔尖人才)

董伟生,1981年4月生,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2010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访问研究。

主要从事图像稀疏表示、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主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CF-A类期刊/会议18篇。论文已被Google引用3560次,单篇Google引用803次;SCI他引合计1156次。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的编委、 Journal on ImagingSciences的编委,以及国际SCI期刊Circuits,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的编委。以第二完成人身份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2017年陕西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和IEEE VCIP 2010最佳论文奖。

素材来源:科研院、人才办

责任编辑:田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