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本就该留在原地让人怀想


春节过后,网上网下又是一片吐槽同学聚会的负面声音,爱恨交织,犹抱琵琶。突然就想到吸毒的人,明知道那东西害人不浅,却那么多人上瘾。忍不住每年都凑一凑,凑完又忍不住不值。同学这种关系,到底怎么了?

 

朋友A年后对我说,大年初七,她终于没有半点犹豫地退出混了四年的同学群和宿舍群。

 

A毕业多年,毕业以后基本不与同学来往。A是极有个性的女子,当年因为一点特别原因阴差阳错从一间重点中学上了一所不大理想的大学,一进校门就后悔得撞墙,感觉跟周围同学完全不能交流。恰恰这种级别的学校,氛围就是容不得出色与另类,宿舍里大家聊的家长里短A多半懒得插嘴,久而久之自然成了别人冷一句热一句打击的对象,A就更加是人不理。一直高冷到毕业,可联系的人本来就不多,中间换几次电话,就完全没了踪影。


后来世间沉浮,A从一介女书生变成像模像样的女商人,心态成熟质感了许多,慢慢变得简单宽容,知道遇事不必极端,人生有过去才有未来。到了怀旧的年纪,心里隐隐有点遗憾和自责,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矫情,要亲手抹掉自己最应该珍惜的青春记忆。所以四年前当同学B辗转找到她的时候,她只顾忙着感动和亲热,好像在心里蓄势了很多年的感情突然喷薄而出,全然突破了A平时火眼金睛的理性风格。

 

B与A在学生时代并不亲热,完全不是最好的闺蜜中途遗失的戏码,要说交集,也就是毕业论文同一导师指导,才开始接触稍多。B很早就去南方一个四线城市经商,在全国人民奔北京抢钱的大环境下,B到底为什么要走那么远,是A始终都没弄明白的一个疑问。B不知找了多少人转了几道弯才终于找到A的电话,通话的一瞬间,A说那才叫没有任何杂质的惊喜,完全是本真的同学之情。A当下清楚地感觉到眼角的湿润,奇怪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自己反而变得这么容易心动。这样的情绪之下,A已经一厢情愿地设定并且相信,B完全是因为想念才这样费心费力地找到自己。

 

之后很长的日子,A隔三差五跟我说同学的事,今天被拉进了班群,明天又进了宿舍群,后天恨不得当年暗恋她的男生都要私聊,热闹填满了不少A难得的空闲时间。对于一个平日里工作压力大周遭环境复杂的朋友,尽管我隐隐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但又想,只要她快乐,就不该过于功利,权当休息和释放吧。

 

如此大约一年有余,突然有一天A说:怎么感觉这么多年过去,好多同学没什么进步呢?我是不是又开始矫情了?

 

我笑,说,尽管我们都不愿承认,但事实是:人其实很早就分出层次了,否则大家干吗要千辛万苦逼着自己的孩子考好学校呢?这么说可能打击一大片,但是我自己也不是什么一流学校出来的,这不是居高临下的血统论,这是花姐本花撞得头破血流之后的经验之谈。

 

A跟同学交往一段发现,大家在一起谈得最多的仍然是家长里短,不然就是特别佛系的花花草草,还算不老的年纪已经不再关心家庭和享乐以外的事,一群中文系毕业的人,你谈点文学和时事评论竟然少人搭腔,更遑论深刻一点的哲学问题,甚至,你的小幽默高级黑一点,大部分人都听不懂。最可怕的是攀比,几乎成了每一次聚会暗流涌动的主题,各种比,女生的外貌穿着老公孩子,男生的头衔腰包甚至手气女人缘。A晕得厉害。

 

我说亲你out啦,你之前从不涉足同学圈,哪知道同学之间的各种较量早多少年就开始了。

 

再后来,A发现B的表现越来越奇怪,从开始跟A的亲密无间,到总是莫名其妙当众指摘A的长相穿着配饰手袋,几乎涉及一个人的所有无死角外在,不是眼线不对就是衣服颜色单一样式不讨喜,总之没有一样她看得上,甚至A新买了房子B都及时补刀说买得不值。但是人后却又找补,隔三差五给A寄来土特产,让A的不爽无从发泄。在我们圈子里A向来是侠女般的存在,穿着欧范儿走路带风,说气场两米八一点不过,品位连时尚圈朋友都认可。B以四线城市的眼光,看不懂别人低调的奢华也正常,但每次必得当众指摘就未免教养过于缺失。总是上过学的人,是什么样的心理让她这么把持不住呢?

 

A在学生时代出了名的清高,清高的言外之意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周边环境不屑。B去南方经商,肯定也是赚了点钱的,但是并不足以让伊再杀回来,所以这代价算算也是超大。初回北京的心态,有点类似早年出国的人,感觉留在国内的不是能力差就是土到尘埃里。哪曾想这里毕竟是国际化大都市,文化与观念的精进,经济与财富的增长,其速度完全不能用人类的经验解读。B千方百计找到之前并不十分热络的A,不是真的有多少旧情可续,而是有些擒贼先擒王的意思,不能说完全不是为了念旧,但更重要的是要向当年最傲娇的同学炫耀一下自己的成功。

 

然鹅不巧,本该在象牙塔里拿着身段的A竟也早早跌进了商海,并且凭着还不错的双商和运气打下一片天地,过着让B想象不到的生活,加上A多年行走江湖练就的舒展气质和不俗的穿着,使B的心理预期完全得不到满足。于是,嫉妒,这一人性中最暗黑的部分就开始出来作祟。女人的嫉妒好像特别喜欢作用于闺蜜之间,伤的都是本应该最珍贵的情谊。如果加上自小生得相貌欠奉而不幸又心比天高,没有被异性呵护追捧过又不知自省自信,就更是容易在成年后把嫉妒演绎出许多花色,甚至生出诸多罪恶。

 

这一类心理,也正是让如今很多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尴尬的祸根。

 

我的小发现又要让人不爽了,得罪之处请多见谅,还是那句话,花姐的历史也不是白莲花,所以,你权当我是说梦话吓自己。

 

我发现真正高端学校出来的人,反倒相对更加重视同学情谊。学生时代氛围健康与否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心态。当年一路披荆斩棘走过来的胜者,平均智商已然被证明高过同龄人,他们清楚地知道周围都是高手,知道彼此惺惺相惜。天生敏锐的感知力和过人的行动力,会指引他们第一时间捕捉到别人优秀的地方并努力超越,自信和对事物卓越的把控能力不会让他们陷入嫉妒和负面的泥潭。所以之后的岁月里,同学之间比学赶帮建立起来的友谊很自然就延伸为社会精英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比之于他人更多一层信赖。所以我们经常发现,某某名校的同学会更像是各界大佬的联谊会。利益和情谊的结合,使两者更加稳固更有加深加厚的空间。

 

而当年费了吃奶力气才考上三四流学校的人,之后往往不会也不愿与优秀的人相处,这或许是他们个人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和悲哀,追根溯源,很可能学生时代周围就多是平庸之辈。也因此我们会发现,三四流学校学习氛围和上进风气不发达,但排挤优秀者和另类思想的现象却很多,因为其中大多数人自身各方面条件有限,也没有能力和自制力超越环境努力向上,只能靠打压孤立优秀者保持周边生态和自己心理的平衡。这样水准的学生走入社会,自认为稍有成就,就一定急着锦衣华服,就一定会把边边角角翻起来炫耀,以弥补当年的诸事不易,那种渴望被人仰视的力量,在压抑了多年之后爆发出可怕的杀伤力,并且绵延不绝以致经常戏过,至于其中有几分过瘾几分心虚就不好说,所以多半也不大自然。过得委屈的心里本来就憋屈,又被这些不知深浅的人晃到眼,当然心里就更难受。

 

一来二去,所谓同学情谊可不就成了塑料花。

 

遗憾的是,金字塔顶上的部分永远只是少数,所以看上去才会有这么多吐槽同学聚会的怪事。浮躁的社会,连真诚和友谊莫非都要留给强者?(此处一万点汗流过?)


A因为从不涉足同学圈,在同学关系的演变史方面是真正的小白,再加上自己骨子里的自信和优越,心理期待和外在表现都完全与他人不在一个频道,受刺激只是早晚的事。有鉴于B费尽周折寻来的情谊,每次B回北京邀同学小聚,A都尽量出席主动埋单,尽管这两年已经发现有些不对路,但也并没有改变A做事的习惯,对此,B也一向泰然处之。及至最近一次,A又接过账单付了钱,B竟然探头看看单子当下对着一屋子人说:哦,也没多少钱。


A当时感觉心里一下子瓦凉瓦凉。

  

A说:我是不是有点蠢,当年就感觉不是一路人,今天又花双倍时间去周旋,怀旧有毒,一点不假。


我说:这还真是怪不得别人。你怀的旧是你渲染加工过的旧,剔除狂风暴雨留下青山绿水;你念的人是你理想中的人,他们只与你的青春梦幻有关,虽然叫的是你同学的名字,但跟本尊已然关系不大。你感到被伤害,其实伤你的不是他们,是你自己的心。

 

我劝A,能聊,是同窗四年的情分;不能聊,不过是同在一个教室上了四年课的陌生人。有的人天生愿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相互碰撞激荡情怀无比过瘾;有的人则愿俯视他人,让低能者衬托着自己才勉强可以刷存在感,平庸俗气一生也能换个高兴。只是人的境界不同结局一定不同,就比如B,之所以逆经济潮流花很大代价最终落在一个那么远的地方,如今想回来都已经很困难,跟她自身的境界肯定是正相关。自己的选择终是自己承担,只要各安其命。

 

至于你嘛,我看着A,多年前就明白的事如今自己又挖个坑,说穿了还是智商不够,你叫我们怎么办呢?

 

两个好友,四目相对,放声大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