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写作选题与写作规范

博士论文工作无疑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博士论文写作选题与写作规范,欢迎阅读查看。

一、方向性指导

关于方向性指导,导师着意点在学科方向、学术方向、问题方向三个方面。

学科方向的指导,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学科名称,深刻理解该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通俗地说,就是要知道学生所主修的学科,它的具体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涉及的范围是什么。学术方向的指导,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历时地即纵向认识该学科的历史成就,共时地即横向了解专家们当下该学科领域关注什么重点问题,进行过什么学术讨论,做出了什么样的学术成果,包括论文、著作甚至产品产业。问题方向的指导,就是在确定了解了学科方向,并且知道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有几个着眼点。

一是告知性问题。包括交待性问题,即研究者自己提出尚存在未研究而直得研究的问题;披露性问题,即学术批评家提出的问题。

二是热点问题,即时人共同关注同时研究的问题。

三是体悟性问题,即自己在学习思考过程中发现体会或悟出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研究方法创新的问题。

如何在这3个方向上做文章,导师仅仅是指导,关键要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献,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并且,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应该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读书笔记。这样不仅便于夯实专业基础,提炼问题,还有利于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甚至解决问题的设想及时记录下来。

二、评价性指导

评价性指导是导师针对学生所修课程、自修研读与学位论文情况所做的评判和指导。

学习期间,学生应适时与导师沟通各种课程学习讲座学习情况,课外阅读研修情况,论文撰写的理论储备和素材积累情况,即巳经掌握了哪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其中哪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可能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位论文写作,已经搜集整理校对了多少支撑论文基本观点的原始材料,阅读且准确校对记录了多少中文外文高质量论文著作及其他资料。入校开始酝酿到开题报告前一个学期,要拟出一至三个学位论文备选题目,并且每个选题都要有全面准确的研究综述,若是囯内外关注的问题,综述必须提到外国研究要点且资料来源应该是原始的。适时让导师了解这些情况,导师便会针对相应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知识面,搜集资料的深广程度,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整体把握程度,研究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研究积累和成果情况等进行判断,作出指导。

三、规范性指导

规范性指导,导师的着力点在于指导学生做好课题论证(开题报告)和论文初稿的修改,直至完善。

(一)关于课题论证

关于课题论证,就文科而言,基本规范一般参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要求。大致内容如下:

针对课题名称(即选题),主要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论证报告,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清晰,除基础研究外,一般要30000字左右的论证。

论证报告主要包括七个部分。

一,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三,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四,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五,预期成果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六、研究基础,研究者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七、参考文献,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

(二)关于论文初稿修订指导

初稿完成以后交给导师。导师关注的重点有六个方面:

第一 关注章节目录。目录所列各章必须体现与论文题目的高度契合,同时章章衔接紧凑自然,章内各节必须与本章主旨吻合且节与节之间联系密切。总的来说,目录要看它结构的合理性,联系的逻辑性,表述的精炼性,主题的契合性。

第二 关注内容提要。既要与目录章节纲目相吻合,又是书中章节内容的提炼。要特别讲究用词准确,语言精炼流畅。

第三 关注提要翻译。中文提要是否能够将它翻译成地道的外文,既反映水平,更反映治学态度,不可大意。非外语专业,译后务必请专业人士修正果。

第四 关注观点材料。观点的创新性,材料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性。观点鲜明,材料为观点服务。

第五 关注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必须精心思考所研究问题的重点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有多少创新与突破。

最后,关注参考文献。主要是看文献的量的多少, 中文和外文的比例,以及所有文献的质量。文献排列的版式的准确性,规范性,时代性,切不可忽视。

注:

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历,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1-3] 

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

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

1983年5月27日,我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1983年10月19日,我国首次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全面趋于完善、成熟。

现代大学是一个西方文化体系中的概念

<大学教育的目的>[2]一文中清楚的阐述关于中国大学的近代历史

国外博士学位证书

。为方便起见,引用这篇文章中的一段:

“现代大学是以Newman和Humboldt模型为基础而建立的概念。这种大学与中国古典的大学概念有本质的不同。比如,中国宋代在湖南建立的岳麓书院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但这种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与现今的西方大学概念有本质的不同。中国在20世纪初才建立了一些教会大学,如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事实上就是某种意义上的Newman型大学。但是中国在50年代按照前苏联的模型建造了更加专业化的院校,比如农业学院,石油学院,煤矿学院等等。从而在20世纪下半叶停止了Newman型的人文大学。中国是在1980年之后才开始建立Humboldt型的研究大学。许多院校开始筹建研究生院,并设立硕士,博士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再没有恢复Newman型的大学教育。”

Newman 与Humboldt 模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是分别针对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而言。Newman时代,研究型大学还未建立。因而Newman主要是为大学本科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型 [2]。当代世界上西方大学本科教育都是基于Newman模型而建立的。Newman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与本文相关的主要论点。

其一是认为大学是文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文明社会无法离开大学而存在。而文明社会的建立必须基于高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只有大学可以使得这些最基本的文明因素得以保障。所以,道德和价值的教育必须包含在大学之中。由于19世纪上叶的英国牛津大学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教会学校,Newman认为:社会,个人,以及大学的价值观应该由教会来奠定。事实上,基督文明就是西方世界的价值理念。而西方的大学自然以这种价值和道德来教育学生。

其二是关于个人的成长和个性的培养。基于以上论点,除了价值系统的建立,还必须有对个人修养和文化品味上的塑造和熏陶。这种个性的培养,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应该是内在的,心理的方面的成长。Newman认为,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培养成为真正的“英国绅士。” 他认为一个年轻人在未经过大学教育之前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他不懂品味,毫无风格,谈吐粗略,做派不雅,思维混乱,缺乏标准。而只有大学教育才可能赋予学生一个文明社会要求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大学应该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教育良好,品味高雅,知识渊博的绅士。如果社会上充满了这些大学教育的绅士,那么一定是一个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也正因为此,大学是面对整个社会而提供的一种普通教育。而并不保证向社会提供卓越的精英。

其三是关于知识的教育和学习。他认为大学(本科) 仅仅是传授和传播已知知识而不是探讨和发现新知识的地方。那些探索与发现的活动应该在大学之外。同时他把教授与研究者分开。认为教授仅仅应该注重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和做人两个方面。那些学术研究活动与大学教育不能够混淆在一起。而对于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而应该十分的广泛,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拉丁文,宗教,文学,等等。只有广博的学识才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事实上,这种大学的理念在很大的意义上是针对古典社会的学习方式,尤其对于十分专门的技术学习。因为,在古典社会,很多专业的学习大多以小范围个人行为为多,比如师徒和家教方式。而学习仅仅注重技术本身。一个私人教师或者师傅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专业,从而无法提供其他更为广博的知识。只是到了Newman模型的大学建立之后,才开始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今天现代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就是遵循这样一个理念而建立的。比如理工科学生必须有相当一部分学时必须在人文学科。而文科的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21世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无论什么学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学,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知识。比如环保,卫生,健康,法律,科学,计算机等等。如果一个社会内的成员大多受过Newman大学的教育,那么这个社会才可能是文明的,发达的,进步的。

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大学教育还必须强调每个人“自我” 的形成。建立个性与自尊,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世间万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判断能力。这种大学教育为一个社会能够保持冷静的思维提供必要的基础。从而使得各种进步的思想在社会里得以实施。

Humboldt模型主要针对学术研究。Humboldt在1810年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柏林大学。他的理念后来成为现代学术研究的基础和研究生院的模式。在Humboldt之前的大学研究,主要是由教会和政府控制的。而Humboldt首先提出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的概念,并在自己的柏林大学加以实施。这种理念的提出使得科学研究从教会和政府控制的大学里走出来,并且逐步形成完全独立的学术体系和学术团体。所以,Humboldt模型是今天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位制度奠定了学术规范和标准。更为重要的是, Humboldt模型为“知识分子” 的形成提供了理念上和精神上的一种标志。“知识分子” 其实是一个十分现代的概念。这个概念在19世纪还没有清楚的定义。因为知识分子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独立的思维” ,所以Humboldt提出的学术独立思想就是知识分子意识的前身。在Humboldt模型提出之后,知识分子不仅以更为集中的团体形式 (大学和学术团体) 在社会上出现,更为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认同:学术独立,思维自由。Humboldt 理论的另一个观点与Newman不同,那就是教学与学术的统一。这在今天的大学里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

中国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以欧美模型为基础的现代大学仅仅有很短的历史。事实上,我们所说的现代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都是西方文化以及欧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西方文化,许多概念的建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只是在现代社会的今天才有比较清楚定义,并被学术界普遍接受。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最熟悉的名词和概念包括:科学,民主,知识分子,硕士,博士等等。这些名词和概念在清朝末年以前无论在中国语言和社会理念里都还不存在。因为大学和博士都是完整的西方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它们在上世纪初进入中国时是十分朦胧和模糊的。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无法断定中国社会,包括学术界已经深刻的理解和接受了这些西方的概念。

中国文明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哲学理念,教育系统,和方法论。中国的哲学以老,庄,孔,孟为核心,渗透于中国的文化,社会,教育,和国家。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是以学者各立门户,在众多的弟子中传播自己的知识和理念。在艺术和技术领域多为师徒方式的传授。古典教育体系为家教和私塾与科举制度。而中国传统的方法论(Methodology) 就是易经,阴阳,经络,等等。分析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发现,尤其在近代,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有明显的区别。

学府

西方文明有三大组成部分:希腊经典,基督文化,科学民主。希腊哲学奠定了思维的基础,建立了西方文化价值的核心,科学是寻找真理的方法,而民主是社会的基本形式。,也可以定义为西方的现代文化。它起源于17世纪的笛卡尔哲学和18世纪的英国启蒙运动。并很快波及世界,成为现代发达社会的主要特征。由于人类对科学的接受,其它文化中的思维方法显然受到排挤甚至清除。比如中医,阴阳说,风水,古天象,和八卦。即便这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方法仍然在东方民间流行,但在科学领域内部,在科教系统,都不被承认。与其说是方法的争论,不如说是文化的冲突。即便在西方世界,所有科学系统强烈抵制,排斥非科学思维,比如预言说,算命说,古天象说。

中国自“五四”之后开始采纳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理念和教育系统。比如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今天的研究生院。所有这些教育的理念和形式都以欧美教育模型为基础。其中包括教学大纲,学位制度,录取标准,师资培养,和校园文化。所有中国当代社会的教育体制在清末之前都不存在。因此,对于中国社会,现代教育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体制而建立的。虽然,在制度和方法上全方位的沿袭了西方,但是在理念上还存在许许多多的误解甚至错误。尤其在研究生教育,学位制和学术研究方面。这里所指的学术包括人文和艺术领域。

来源:陈嘟嘟论文发表 注:本平台部分优选文章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我们专注经管学术资源,做您的免费商学院。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