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Science论文撤稿 | 数据重复不出来,是否一定要撤稿?

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

干货 | 靠谱 | 实用  


10月27日,最新一期Science杂志编辑部发布了一则撤稿声明,撤稿声明显示,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教授Bruce Beutler及其合作者2014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MAVS, cGAS, and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in T-independent B cell responses”的一文因为后续的数据重复问题,在Bruce Beutler主动告知了Science杂志后对该文进行撤稿处理。

 

是否撤稿?内部有争议


撤稿声明显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Ming Zeng以及共同第二作者Xiaolei Shi仍然表示他们的实验结果没有问题而不同意撤稿,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实验设计造成的问题。

 

撤稿声明原文如下:

Bruce Beutler has informed Science that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his laboratory have failed to reproduce clearly the foundational observations of the 2014 article “MAVS, cGAS, and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in T-independent B cell responses” (1). In contrast to data presented (Figs. 1 and 3), he now finds that deficiency of MAVS and/or cGAS does not cause a robust decrease in type II T-independent B cell responses. At most, a decreased antibody response is observed in Stinggt/gt mice. Although some of the data shown in the paper may be correct, the core observations and conclusions are not. Beutler and a majority of coauthors have therefore requested retraction of the paper.

 

The editors nonetheless note that authors Ming Zeng and Xiaolei Shi stand by the findings of the paper. These authors do not agree to this retraction due to disagreement with the design of the reproduction experiments.

 

The editors have worked with the authors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outcome and have decided retraction is appropriate in light of the lack of robustness of the main finding.

 

撤稿声明中提到的问题是,这篇论文的Fig 1和3所呈现的数据在课题组后续重复实验中得不到很好的重复。

 

Fig 1

 

Fig 3

 

可重复性危机早已存在


实验的可重复性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倘若实验不能被重复,那么所有的成果和结论显然无法立足。然而,在目前的科研界中,可重复性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公认的、亟待解决的危机。


2012年,安进公司研究人员试着重复癌症研究领域53篇“里程碑式进展”的论文里阐述的研究结果,47篇结果无法实现。


2016年5月,Nature发表的一份专题报道中称,通过对1576名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曾未能成功重复他人研究结果,更有超过50%的人未能成功重复自己的研究结果。这一现象在生物学领域尤为严重,甚至被称为可重复性危机。


2017年初,一项对5篇著名癌症研究论文进行可重复性的研究工作得出了非常差的结果。发表在《eLife》上的一系列论文中,“癌症生物学重复性项目”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尝试对5项著名的癌症研究进行重复性实验,但是没有一个研究结果能够被完全复现出来。研究复现者无法确认研究中的任何发现。在其他的情况下,研究复现者能够得到与初始研究类似的结果,但是统计分析无法排除这些结果是侥幸成功。在两项实验中使用的小鼠或细胞的问题导致研究复现者无法确认研究结果。

 

2016年Nature期刊的一篇新闻特稿对可重复性危机作了调查。在1576名研究人员的调查样本中,90%的人认为目前的科学研究存在可重复性危机,52%的人则认为存在重大的危机。

 


数据不可重复性原因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不可重复”并不就是“学术造假”,有可能是实验本身的技巧性强、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多(尤其是一些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也可能是论文中表达不准确或不全面,因为有些科研人员并不太愿意让自己的核心技术被太快传播,可能会在论文中特意写的比较模糊。除了科学上存在发表压力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可能的因子也能够导致这种不可重复性:对结果的选择性报道、缺乏对基础统计学原理的理解和较差的实验设计都会导致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他的因子包括来自资深研究人员的不充分指导;欺骗;在一种“不发表就完蛋”的环境中,实验室成员之间的高度竞争;开展研究时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供使用。在发表的研究中详细实验方法的缺乏可能也导致不可重复性。

 

数据共享,推进研究可重复性

2016年9月,Nature杂志宣布数据分享新举措。要求所有被Nature杂志及其12家子刊所接受的研究论文,都必须提供他人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获取相关研究原始数据的信息。作者需要提供获取其最基本数据的方法,帮助其他研究人员理解、重复、以及推进论文的研究发现:

All manuscripts reporting original research must include a data availability statement. Data availability statements should provide a statement about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supporting 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article. By data we mean the minimal dataset that would be necessary to interpret, replicate and build upon the methods or findings reported in the article.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期刊及出版社对数据公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全球发文量最大的期刊PLoS One就是如此。早在2014年,PLOS系列的期刊就要求作者必须公开所有支撑论文结果的数据,将其共享至公共数据库中。其规定了必须共享的数据条件:用来得到论文结论的数据以及能够用来让他人重复研究的方法,而“data not shown”是不能被接收的。此外,从2017年起,Science也将实行TOP(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Promotion)标准,意味着实验数据也要被公开。

 

推行这样的数据共享举措显然也是为了使研究工作更透明化,方便更多作者能够理解并重复他人的研究方法。未来这种数据公开政策可能会被大范围推广,尤其是会在一些知名期刊及出版社中推行。尽管存在争议,或许数据共享政策对整个学术界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数据重复不出来,是否一定要撤稿?


对于这一问题,读者表示:

 


投票

数据重复不出来,是否一定要撤稿?

 

相信朋友圈里的广大研究学者对此问题也有诸多观点,欢迎留言!大家一起来吐槽!

 

内容整理自: 知社学术圈、科学世界、北京科技报、BioAr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