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奎: 学位论文选题的学术定位与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编者按
清华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于2016年9月24日举办了“首届语言学博士论坛”,邀请了刘承慧、游汝杰、袁毓林、李小平、李守奎、张美兰、李榕、支建刚、袁健惠等专家作主题报告。我们向主办方转达了未能与会的学友的愿望,征得报告人同意,把讲稿稍加整理刊发出来。在此向清华大学的张赪老师和各位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

今天刊发的是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的讲稿。


作者简介
李守奎,任职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简帛学等。



前言
我所理解的学术


学术,就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或者说就是知识创新的活动。


博士论文答辩中,对优秀论文的答辩者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一、这篇论文解决了哪些学术问题?

二、所解决的这些问题在学术体系中处在什麼位置?有什么价值?

结果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 好的论文要素

    广博的知识背景

系统的学科知识

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明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研究的历程与前沿

理论与话语体系

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有可信性结论

所得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与价值


  • 最糟糕的论文

用不明不白的方法,研究了一个糊里糊涂的问题,得出一些自己都不太相信的结论,放在哪里都没有什么用处。比如:X转注研究


1
学术定位与价值
  • 学科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 课题或文章拟解决的问题处于什么位置?

  • 需要哪些学科知识?

  • 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会对哪些学科产生影响?

就好比古文字考释,不应该只注重于解释,而应当把它放到文献中去解读,要说得通,这就需要汉语史的知识。

同时,我们需要把问题放到学科体系中,找到其应用点。


2
学术定位与价值

第一、确保有用

  • 搜集与整理资料:集释、字编、学术史梳理

    注意:做字书,不应该就专书看专书,而是要将其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看它的价值和地位。

 

第二、力争创新

  • 开创或拓展研究领域:

    马氏文通    七八十年代战国文字研究

    切记谨慎使用“填补空白

  • 考据事实,解决疑难问题,有新意,改变常识

  • 借用新的理论或建构理论框架,从新角度观察。

    六书、三书、系统论

 

第三、大处着眼,弄清楚所从事学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 所研究问题在学科中的位置是什么?

  • 解决了问题,对整个学科以及相关学科会产生什么影响?

    古文字学的学科地位:第一、解读文献;第二、给汉字学做基础。

 

第四、小处着手,不要去做无法完成的事情

  • 任何我们意识到的存在(包括虚拟的存在与思想)都有研究价值。问题是一个人花费六七年时间研究一个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产生任何影响的事情是否值得?

    比如“论汉字的起源”,是一个学术界很关注的问题,也很渴望解决的大问题,但目前的材料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一个博士论文选题。

 

第五、从评审的角度要注意的几点写作问题

  • 注释与参考文献

    有参考价的文章才是参考文献。

    人文学科中,我们是最接近科学的(编者按,指汉语言文字学),不怕脚注多,就怕没脚注

  • 绪论

    绪论关乎文章的整体思路,可以看出一个人语言表达清楚不清楚,头脑清不清楚。哪怕后面的篇章写不好,绪论也一定要写得明明白白。

    使用方法,是指在具体的操作切切实实使用了什么方法,而不是说弄一个什么创新方法。

  • 摘要

    摘要有别于结论,不能照搬结论。结论是核心观点,大概还需概括介绍研究方法等,是整体性的东西。

  • 错字和病句

    假设才气不够,欲通过数据来给大家提供参考,更应该注重这个问题。




编辑: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