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梧桐:谈历史学论文的写作(讲稿)

◆ ◆ ◆ ◆

谈历史论文的写作

陈梧桐(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

◆ ◆ ◆ ◆

陈梧桐 男,1935年11月生,汉族,福建省安溪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曾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朱元璋研究会顾问。他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为本科生、留学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讲授《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明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历史与文化》等多门课程,培养出大批史学人才。

为何写论文?

作为历史系,我们在四年中需要学习史学的基本理论,中国通史的基本脉络、世界通史的基本脉络,作为民族大学,还必须掌握我国民族历史的基本概况。有所学,就必须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史学研究,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便是锻炼我们进行史学研究能力的手段。

确定选题

要明确选什么样的题目,我们就必须先明确对史学论文的评价标准,一般说来是从如下三个方面评价的:

  • 一是学术价值,即此论文在学术上能解决什么问题。

  • 二是科学性与否,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

  • 三是社会价值,通俗的话语来说,就是现实意义,即本篇论文能给我们当下以什么借鉴。

在论文撰写中,我们务求达到社会价值与学术家价值的统一,但这对于本科生的学年论文要完全达到以上标准要求是高了些,但是必须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在本科生论文的选题中还需注意几点:

  • 一是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研究课题。

  • 二是必须考虑主观条件是否具备,即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篇论文。

  • 三是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你能否看到论文所需的材料。比如你要撰写的论文材料在国内根本没有,只在国外某个图书馆里才能见到,那这样的选题明显是不现实的。同时也要看自己是否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论文。

对于选题的入手,历史学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理论上所有过往的事情都是历史学的研究范围,论文的选题可小可大,小的可以考证某个地名的历史沿革与某个具体历史事件的史实,大的可以探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脉络。我认为大家撰写本科论文务必考虑从小处入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有位严中平研究员,他曾说过,不管是从科研的正常步骤还是从个人的学术成长来说,都应该先个别,后一般;先局部,后整体;先断代,后通史;先分析,后综合;先具体,后抽象;要先搞清局部的具体的史实,之后在进行抽象的总结。

对于确定选题的具体情况,有三种,

  • 一是可以选着一个题目,围绕题目寻找材料,整个撰写论文过程中都不更改论题。

  • 二是先定一个大方向,将资料收集齐全,看过一遍后,定下一个选题。

  • 三是搜集好材料后,先就自己想法撰写论文,在论文完稿后,再给论文定下一个题目。三者皆是可以的。

资料的收集与鉴别

说到这,就要谈到资料的收集与鉴别了。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资料可大致分为三种:文献材料、文物材料、考古材料。

(一)利用前人研究成果

收集资料的第一步应是翻阅前人的研究成果,前人就你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引用的文献都已经标注出来了,这就是一份很方便的参考文献检索表,你大致翻阅前人研究成果后,该看什么文献,也能大致清楚了。在翻阅前人研究成果之外,还要注意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检索目录,查找索引,以便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论文。

前人研究成果是指后人研究历史的相关的著作、论文。

(二)资料收集的原则

在资料的收集中,我们应遵守以下的原则:

  • 一是“竭泽而渔”,与此有关的材料我们都应该弄到手,并翻阅一遍,虽然这一点很难做到,但至少要能避免大的遗漏。

  • 二是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什么是第一手材料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鉴别原则:当时人记当时事,当地人记当地事,当事人记亲历事,符合以上之一标准的便可视作第一手材料。

比如研究唐史的必须要看《资治通鉴》,但是研究秦汉的就应该去翻的是《史记》、《汉书》,因为《资治通鉴》也是依据这些材料所写的。当事人记亲历事时也要考虑一个记事人主观思想的问题,因为他在记载亲历事件的历史时,极有可能更改或删掉于自己不利或无法证明自己观点的史实,比如梁启超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历史学大家,但是他的《戊戌政变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就有许多的错漏,许多都是出于梁启超本人的需要,而更改了对于事实的记载。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学会与其他的材料相对比照而判断。

(三)如何辩伪和考订资料

在收集齐全资料后,要对资料进行辨伪和考订,如何考订呢?

在此介绍几个方法:

  • 内校法,即通过对比材料本身,看资料本身的前后是否矛盾。

  • 外校法,通过与其他文献对比来校正史料。民国学者王国维先生有二重证据法,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参考本国其他民族语言或者国外文献的记载。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当时王国维所处的年代,又许多西方的新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传入,这些都可以用来比照中国历史的事实。

  • 史源法,寻找材料记载的源头,避免中间流传过程的讹误。顾诚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叫《李岩质疑》。李岩在郭沫若那篇文章,就是那个延安整风文件之一的那篇中有个知识分子李岩,他认为李岩是个重要人物,对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顾诚先生通过对李岩材料的详细考证,证明了李岩是个乌有先生。

(四)对待资料的态度


对待原始文献与材料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定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绝对不可以为了论证自己观点虚构篡改材料,甚至虚构材料。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一直火得不行,但它其中是有很多问题的,黄仁宇有一先入为主的观念,即只有地中海才能有资本主义萌芽,故为了服务于这个观点,他在材料 的选择上便有许多问题。比如在材料的引用上,它所引的《神宗实录》上的某些内容其实与原文是不符的,有些地方还有断章取义之嫌。

(五)阅读资料与引用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中,要随时对有用的,最为典型的材料进行笔录和摘要,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记笔记,可以做卡片,也有些学者认为卡片太小了,也可专用一张纸来誊写。在抄写的时候,一定要标注材料的作者,出处,版本,来源于哪本书的哪一页,因为你在做文章注释的时候,是要标明出版社和页数的,如果笔记的时候没做好,你要引用的时候,又得回去翻,是十分麻烦的。

   论文的写作

下面谈到论文的具体写作,先说如何拟题。

题目:题目应直接标明研究内容,比如《牛耕的起源》这样的题目就让读者十分明白,研究的是牛耕,而且是牛耕的起源。题目也可以表现出坐着的倾向性比如,郭沫若先生有过一篇《替曹操翻案》,曹操这个人物不管是在京剧中还是小说中,都是奸臣的形象,郭沫若此文标题就表明了他的倾向性,他是要为曹操说好话,翻案的。

引言有些地方也叫绪言、前言,引言的撰写务必点出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前人已经有什么成果,重要的是要能吸引读者,让读者翻的时候,看到你的引言,就感觉到:“哦,这个问题我也搞不清楚,此文值得看看。”这样的引言才是成功的,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内容:在正文的撰写中,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析问题,将你要考证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清晰,而后阐述。

对于不方便采用这类方法的,也可以采用按问题归类叙述的方法来写。有一次,一个在安徽凤阳的明史研究论坛邀请我过去,问陈先生,方不方便写作一篇朱元璋与明代文化方面的论文。我在此文中是按照问题的分类来的,要分析朱元璋与明代文化的关系,首先得谈的肯定是经济问题,在文中我先论述的是朱元璋与明初的经济发展与恢复,明代的文化与明代的经济发展是有重要的关系的。之后我论述的是朱元璋的治国思想对明代文化的影响,最后谈到了朱元璋在位时期他的文化政策,即他在科举、文化、教育上制定的具体政策,对明代文化产生了饿怎样的影响。

最后的部分是结语与余论,在结语中需要对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总结,不过本科论文篇幅较短,观点表述不应十分散乱复杂,有时并不需要结语,但像硕士、博士论文,这样篇幅的,往往就需要一个结语来提炼核心观点。

余论中,往往提及与论文研究课题有关,不是本文有义务涉及或有讨论的,但却对于读者理解论文研究课题有帮助的文章,有必要的要点名。当然结语与余论部分,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你想要的话,可以加上。

资料注明的方法:注释的方法,有页下注、夹住、文末注,夹注一般只有报刊采用,学术论文所引大多内容较长,如果夹住的内容及前后括号横跨几行正文,就显得不太规范,文末注在阅读的时候并不利于读者,翻到有注释的地方,往往要翻到后文再看,很不方便。现在采用页下注是比较多的,在页下注中,我们必须注意格式的统一, 比如:

《明史》卷二十九,《刑法志》XX页。

《明史·刑法志》,XX页。

这两个注释方法在全文一定只能取其一,不然是严重的违反规范的,大家可能在看论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前后注释不一,这很明显的是用了他人的材料,连注释一起弄过来的时候,改都没有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论文的文字表达

宋代学者吴缜提到史学著作的评价有三个标准,

一曰事实,二曰褒贬,三曰文采。

其《新唐书纠谬》20卷,对《新唐书》指证错误多达400余条,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详见百度百科,吴缜词条。

章学诚认为“史所载者,事也,必籍文而传,故良史某不攻文。”这句话说的是历史都必须用文字表现出来,所以好的历史学家都必须在文学素养下下些功夫。

韩愈又说“宏其中,而肆其外”,即史学论著内容要深刻,外在的文采也要能吸引人。

文字表达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达到很高的水准,但是我们至少要做到表达准确、简介、不罗嗦,刘知几就说“文约而事多”,文章既要简洁而又要事情表述清晰。这点说来简单,其实做到要功夫。我看许多学界人所作的论文,根本就没有重点,通篇看了几遍,都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都有着啰嗦的毛病。所以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务必求清爽。

提纲、初稿与定稿

在论文撰写之前,要写一个大略的提纲,这之前要做一项工作,即把获得的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排比,这样能更便于我们看出事情发展的规律,也便于我们思考文章脉络。

关于初稿,司马迁有一句“宁失于繁,勿失于略”,宁可有繁多、啰嗦的缺点,而不可以有缺漏。在初稿中,资料可多一些,论证可详细一些,这样对于日后论文的修改是大有裨益的。最后我们要达到的标准是观点要鲜明,资料要可考,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生动。

最后,到了定稿这一阶段,我们要做一下几个工作:

1.核对全文所引用的资料,包括资料是否有错漏和资料的页数。

2.要检查论证过程与结论之间关系是否紧密,逻辑是否成立。

3.检查文章篇章结构是否合理,读来层次感觉是否清晰。

4.文字的表述是否简明通畅。

5.要统一全稿正文和注释的格式,前后文名词必须统一,比如前文你使用了社会价值,后文又用了现实意义,那么二者必须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