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本科生首篇一区SCI论文,原来理们是这样的学霸

点击"兰州理工大学"关注我们



近日获悉,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两位本科生在能源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lectrochimica ,SCI收录领域top杂志,影响因子为4.803)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Hybrid Electrode Material of Vanadium Nitride and Carbon Fiber with Cigarette Butt/Metal Ions Wastes as the Precursor for Supercapacitors”。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王艳琴、第二作者姜明欢均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大四)。。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冉奋副教授。




王艳琴

甘肃靖远人,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3级学生。

主要成就:作为第一作者在能源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所研究课题项目获兰州理工大学第七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PMC)全国三等奖。

性格:开朗、活泼,为人敢想敢做,崇尚自立自强。她认为自己是一个脚踏实地,懂得坚持的人。

爱好:爬山、滑雪、跆拳道(曾任兰州理工大学精武协会副会长)

同学评价:她(王艳琴)绝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很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倔强。生活中乐观积极,做事很用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坚韧。

座右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姜明欢

甘肃庆阳人,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3级学生。

主要成就:作为第二作者在能源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的课题项目获兰州理工大学第七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PMC)全国三等奖。

性格:沉静、内敛,为人谦逊,崇尚求真务实。自认为是一个平凡乐观的“工科男”。

爱好:唱歌,跑步(认为是自我放松的最佳方式)

同学评价:姜明欢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做科研认真严谨,很有定力,做事情能静下心来,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暖男”,很会关心别人。

座右铭:行走悟人生。


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一直以来,含有过渡金属离子的废水处理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将其回收再利用更是全球面临的难题。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污水处理事业从数量、规模、普及率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废弃烟头会对水资源等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污染,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早已启动了烟头回收利用的项目,而这一问题在我国还未受到关注。

王艳琴、姜明欢从大二就跟随他们的课题导师冉奋副教授开始密切关注着这两个热点问题并致力于它们的解决,后来创新性地采用废弃烟头作为过渡金属离子吸附的载体,进一步使吸附物作为前驱体制备电极材料进行再利用。如此一来,废水处理和烟头回收两大难题便迎刃而解了。这在世界研究领域是一大创举,在回收利用领域更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沉潜往复

一鸣惊人


“我不想荒废自己的人生。”大二的时候,才刚刚接触部分专业课知识的王艳琴加入了冉奋老师的课题组。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在大二的时候就跟着老师进实验室时,王艳琴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刚开始做实验自然是困难重重,冉老师仅给了我们这一个课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各种文献资料。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王艳琴分享到,阅读第一篇国外文献花了她整整一周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翻字典,一天又一天的“啃”着读,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几乎让她想放弃,同时还面对着周围同学的质疑。王艳琴说:“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读英语是那么痛苦,可是当我把第一篇论文读完以后,后面的阅读便顺利了很多。”在王艳琴看来,对待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坚持和用心,不要去管结果如何,应该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进入到实验阶段以后,王艳琴邀请了同班的姜明欢加入。他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下午从西校区赶到校本部做实验,晚上回到宿舍以后还要整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经常出现做实验到晚上十点,还没有吃饭,也没有校车回西校区的状况,就只好自己打车回去然后写报告到凌晨,特别是有实习课程的时候,他们白天要做一天的实习,晚上回去才能赶着写上一段报告。“这听起来好像很辛苦,不仅要专心学好课程,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做实验。但是只要那一天出来的实验数据特别好,我们就会很满足,有一种让人继续坚持的成就感。”王艳琴微笑着说道。

然而在大三暑假的时候,王艳琴等却遇到了开始实验以来的最大瓶颈。那时王艳琴和她的同伴无论做什么实验,得出的数据都非常糟糕,她对自己非常不满,并感到自己可能什么都做不出来了。她说:“我会想是不是一切就这样结束了。”熬过假期,到大三下学期开学,王艳琴又重整旗鼓开始实验时惊奇地发现,数据比以前好了很多,她渐渐恢复了自信,学期末就开始着手写总结论文了。回忆到写论文,王艳琴坦言,“纯英文的写作确实需要花很多精力,大概一天只能写上那么几段,然后拿去给冉老师修改。写了一个多月,22页的论文才全部完成。”今年的12月份,论文的初审就通过了,审稿人反馈的意见也很好。,王艳琴和姜明欢对这个结果既喜悦又淡然。姜明欢说:“做事情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成长。


一路走来

最想说的是谢谢


从大二初入实验室的“懵懂”到勤学苦练、渐入佳境后的“圆熟”,从一开始由于专业知识缺乏的“缚手缚脚”到加班加点、牺牲假期时间不断学习后的“游刃有余”,王艳琴和姜明欢一路走来成长了很多。他们既惊讶于自己一年半以来的成长,也庆幸自己当初做的跟随冉奋老师来到实验室的决定。“没想到我们的这篇论文可以发表出来,真的要感谢冉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和帮助。”王艳琴笑着说道,“是冉老师给了我们研究方向,他会经常询问关心实验的的进展情况。这次最后的论文,也是冉老师一遍遍帮忙修改的。”

一年半的时间里,王艳琴和姜明欢用课余和假期的时间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们说很喜欢实验室学习工作的气氛。“老师和师兄师姐们都对我们关怀备至。”姜明欢说道,“常常我在做实验的时候,冉老师都会亲自过来做指导,特别仔细地跟我讨论一些问题,让我收获很多。”而对常常要写报告的王艳琴来说,冉奋老师每次对她文章逐字逐句的更改和修正都让她印象深刻。“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写报告到凌晨一点,然后把文章发给了冉老师,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冉老师回复的邮件时,发送时间是凌晨三点钟。”王艳琴感叹道,“那一刻真的觉得老师真的很辛苦,自己一定要跟着老师做出点成绩来。”


不去努力怎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回首过去三年多大学生活,两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虚掷光阴。人们常说:“大学里,运动和学习总得有一样在路上。”王艳琴对此笑道:“这两样我都做到了,大二以前我拥有的是跆拳道,大二以后我有的是实验数据。这两样都是我喜欢的。”王艳琴认为大学其实是一个和社会接轨的平台,要学会利用它,除了学好所学专业知识,也要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劳逸结合中全方位发展。兴趣是很重要的,但是去尝试不感兴趣的领域有时也会有所收获。姜明欢认为在学校里,学习是很重要的,没事可以多逛一逛图书馆。针对英语,他说:“如果你的英语成绩很好,那么未来的路一定会走的比别人更加顺利。”

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苦心人,天不负,天道酬勤。王艳琴和姜明欢无疑便是这样的“有志者”和“苦心人”。他们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艳琴谈到,提前有一个明确的要去实现的目标很重要,但一定要坚持。她说:“虽然刚开始很多事你都觉得不可能,但只要全身心投入,就没有那么难,再说不去努力怎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呢?”


记者:赵巧霞、王佳桃、

文字编辑:、王佳桃

排版:许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