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乡坊教育专栏】纽约蓝蓝:常青藤的申请论文是怎样炼成

点击标题下「忆乡坊文学城」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我们忆乡坊的创始人/编辑之一纽约蓝蓝的女儿Ivy最近刚刚收到普林斯顿和康奈尔的录取通知,还有哈佛,布朗和哥伦比亚在候选名单上。我们特约她写一篇关于美国常青藤大学申请论文的独家专稿和大家分享。


历时半年的大学申请终于落下帷幕,我和女儿都松了长长的一口气。对于录取结果我们都相当满意, 因为她的成绩虽然很好,但是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大奖和成就。 唯一可能让她有优势的应该是她花了很多时间写的申请论文。从录取结果上我们也看到申请文书的重要性:她自己觉得写得好的申请往往就如愿以偿得到了录取, 而她觉得比较弱的论文也的确遭遇滑铁卢。这个难得的过程里也体会到美国大学对申请论文的重视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成千上万个分数不相上下的优秀学子面前, 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是你在招生老师眼里出彩的最后机会, 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在整个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女儿是坐在前面的驾驶员, 她选择了方向和速度, 而我们父母只是坐在车上为她加油。 唯有申请论文写作这一块我参与得比较多,也算唯一能帮上忙的事。我们从未考虑过找入学申请顾问, 因为觉得这是非常私人的事情, 没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 找人策划是她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从去年9月她就开始构思写提前申请的论文,要求是介绍自己。 刚开始她完全没有头绪, 一直拖到了十月仍然没有写下一个字。有一天她和我聊天, 说自己好像是一个没有什么个性特点的亚洲好学生, 就是一个典型的成绩好, 拉大提琴的平淡无奇的申请人, 她根本找不到一个新鲜有趣的切入点来介绍自己。我说你为什么不写写你独特的家庭背景呢?你有两个父亲, 一个是中国父亲, 一个是美国后父, 他们必然都对你产生不同的影响, 让你有了和美国孩子和ABC都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她一听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马上就提笔写下了第一稿,我和她姐姐读了以后都觉得很棒。 因为大学申请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让老师最大程度地了解你自己, 尤其是和成千上万的其他学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了这第一篇文章以后她的思路大开,很快以她在音乐夏令营的经历写出了第二篇,主题是她意识到她认为的音乐天才其实不过是比她付出了更多的汗水。我看了以后觉得写得还是很流畅的,但是老大读了以后却觉得立意太一般,而且又掉入拉大提琴的亚裔学生的刻板印象。老大这一提醒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文章的角度一定要要新意,让人一读眼睛一亮,不同凡响。所以我又继续和老二讨论新的主题。最后她决定写一篇自己对折纸的热爱,因为这个兴趣包括了她对设计和几何的兴趣,可以很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几个方面。其实她很早就想写这个主题,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立意。最后她以“折纸不要害怕失败,正是那些失败的折痕让其站立”来结束了这篇论文。这一篇受到了我和她姐姐的赞扬,最后她的共同申请都用的是这篇。接着她一鼓作气写了最后一篇申请 Johns Hopkins, 康奈尔和宾大的论文。


这篇是谈她看电影 interstellar两方面的震撼,一方面是电影激发了她对探索宇宙秘密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第二次看该片时她更关注了电影配乐给她带来音乐方面的享受,并简单谈论了科学和音乐的关系。这篇文章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她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一篇。

 

我总结了她写论文的经验觉得除了最基本的语法准确,行文流畅之外,这几点是最重要的:

 

一是展现自己,这是一个怎么让学校了解你的机会,必须发自内心,必须是关于你自己。读过一个学生的论文,写的是自己的偶像,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一个球星的失败成功。可是读者根本就不知道他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错误是比较致命的。但是千万不要自我吹嘘, 说自己怎么聪明, 拿过哪些奖。 怎么低调地展现自己的长处是一个技巧。

 

二必须真实客观。最忌让别人代笔。虚假空洞的文章招生老师一读便知。美国学校一般很讨厌夸夸其谈,文风过于华丽的文章,所以也不要过于炫耀写作技巧,不要卖弄你懂多少生冷词汇,最忌写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套话。

 

三角度一定要有新意,立意要出奇制胜。要让老师在千万份论文里一读你的文章就觉得精神一振而不是“早就读过这样的文章了”。看见别人写过的题材就别再去模仿写了, 那些逆境中奋起呀, 寒门苦读的故事老师已经见得太多就不必了。还有的学生写自己是多么地重视家庭观念等等。 重视家庭观念本身无错, 但是作为一个申请大学的论文就太过陈旧无奇。但要做到有新意,生动有趣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平时就要多观察多思考,要善于抓住生活里的灵感。

 

四不要总想着写大题材,大理想, 大情怀。生活里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一篇好论文,关键看你怎么写。要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故事而不仅是宏大的结构,要言之有物。学校并不指望一个高中生能有多少高深的哲学思想,但是一定要是你内心的真正想法。

 

另外不要让太多的人读你看论文, 3,4个人足矣。修改意见太多反而会扰乱自己的思绪。我家老二的文章就是我和她姐读了, 还有一个哈佛毕业的朋友看了, 提了一些宝贵意见, 比如文章的基调要比较积极。

 

反正申请大学尽量早点准备,  11年级的暑假就应该构思了。 千万不要赶到最后几天。 最后可能好几个学校同时需要不同的文章, 那时就来不及了。

 

经女儿同意, 我把她自己最喜欢的这篇论文翻译给大家看看。这篇文章得到了康奈尔,Johns Hopkins的青睐。题目是Describe 

two or three of your current intellectual interests and why they are exciting to you. 

 

第一次接触,从电影院出来时我感觉好像刚刚发现了宇宙的秘密。

 

我刚第一次看完电影 interstellar. 我的思绪仍然在为刚才所见而沸腾。在这场跨越时间和空间,岁月到光年的旅程里我感受和学习到了如此多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如此地被它所激励,人生第一次我开始认真地考虑我应该学习天文物理。尽管我一直对太空有浓厚兴趣,但看到那些挑战我对世界认知的概念-尽管它们很戏剧化-促使我登记了一门现代天文学的课程。在天文学里我喜欢看到物理在如此宏大的范围里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而我们必须相应地把时间考虑成另外一个维度。而我们学到的每一个课题可能是另外一个新问题的开始。那些关于宇宙本质的问题在等待着被一小群特殊的专注的团体来回答,那是人类的一小撮精英。现象自己可以成为那一人群中的一员, 站在科学最前沿的想法使我非常兴奋。天文学也让我接触了相对论的概念,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我想要更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那些让我们对最基本的知识都开始困惑的课题, 比如弦理论或量子纠缠会给我一种智力上和概念上都让我乐于接受的挑战。

 

看完电影的几个月后,我的第二次接触是在家里, 沙发上。

 

我第二次地观看interstellar. 因为我不再那么关注故事本身, 我注意到了更多的东西,感觉到了更多。触动我的不是任何我看见的东西, 而是听到的-电影的配乐。特别让我困惑的是我以前似乎没有听到音乐。因为第一次音乐已经完全融入了电影之中所以我几乎就没有注意到。它其实一直就在背景里,像一道风景, 但却掀起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沉思,欣喜, 哭泣。


我认为音乐在我的生活里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尽管我也在学习多种乐器的过程中对音乐有所了解, 我却到现在才有这种对音乐的盲目敬仰。我时常希望耳机里的音乐将我吞噬,很沮丧自己只能放弃而做一个旁观者, 尽管我很欣赏音乐。我也许不能把音乐当成专业,但是我希望被它包围,剖析它, 明白它, 最后能发现是什么让我沉思,欣喜, 哭泣。


我对太空和音乐的兴趣仿佛只有一点点共性, 如果不是毫无共性的话。就像Karl Paulnack 在我经常读的一篇演讲中提到的一样, 古希腊人把星像学和音乐都列为两种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数学艺术-星像学是外在的物质的, 音乐却是内在的无形的。对我来说这是千真万确。学习天文学或者相关学科可以满足我对所处世界的好奇心;而学习音乐则会帮助我发现我内心的世界。

 

 

【作者简介】:纽约蓝蓝, 真名张兰, 本科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 获密苏里大学电子媒体设计硕士学位, 目前为网页设计师, 新浪专栏作家, 新浪名博。忆乡坊文学城创始人/编辑之一


纽约蓝蓝特稿: 参观美国大学校园的八个建议

【忆乡坊教育专栏】纽约蓝蓝:美国艺考生攻略

纽约蓝蓝:美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面面观

<忆乡坊教育专栏> 纽约蓝蓝: 美国尖子班到底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