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2017届研究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中国建筑设计院2017届研究生毕业答辩于2017年6月在中国院举行。张笛、张璐、冯方娜、袁怡雅、陈桐、刘若凡六位同学参加了学位论文答辩。


各位研究生的论文关注了当下建筑领域中诸多具备时代特征,带有较强技术性、实用性的课题。经过导师们的认真评审,六位同学的论文获得导师好评,顺利通过答辩。


2017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现场



毕业论文简介


张笛《乡土文化引导下的乡村生产性建筑遗存改造策略研究》

指导教师:崔愷

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利用和处理乡村生产性建筑遗存是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往也没有被重视,甚至因为它不是文化传承的主体而被随意拆除,本文结合参与导师团队在昆山锦溪祝家甸村的砖窑改造实践,对这个方向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导师崔愷与学生张笛合影


冯方娜《建筑风环境的营造——以上海雅宾利学校为例》

指导教师:李兴钢

通过对自然通风原理和实例的分析,探讨风环境营造与建筑的关系,希望能够从建筑设计角度反思建筑与风环境的关系,从中归纳总结出风环境营造的建筑策略。并结合项目实践,探寻建筑师以多样的方式将自己的建筑语言与建筑风环境的营造紧密融合在一起的策略和可行性,改变对“生态建筑”面貌的固有看法。


导师李兴钢与学生冯方娜合影


张璐《高速公路旅游型服务区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张祺

首先系统梳理我国现行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原则,进而探索旅游型服务区的相关问题,再而通过案例得出旅游型服务区设计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环境条件,从“关注人的需求”、“关注地域文脉”、“关注场所秩序” 三个角度的设计理念,以及在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形态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在花山服务区项目中将旅游型服务区的设计策略进行实践。

 

导师张祺与学生张璐合影


袁怡雅《统万城遗址的空间格局研究》

指导教师:陈同滨

首先对白城子遗址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证,确认其为统万城及其后的夏州城;接着对统万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围绕都城选址、环境选址、功能布局三方面展开,研究了统万城历史、地理、经济、;最后结合西城、东城及外郭城分别对贮藏珍宝、人口及畜产的功能布局,总结出统万城是不同于中原地区农耕社会的都城,其空间格局体现了铁弗匈奴以牧业为主、掠夺为辅的强烈游牧特性。


导师陈同滨与学生袁怡雅合影


陈桐《超高层建筑发展趋势研究初探》

指导教师:汪恒

从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入手,以影响因素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当代建筑师的思考,采用趋势外推法,分析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内容:一是通过对高层建筑历史的分析,得到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对基于影响因素的当代建筑师的思考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关注的重点及思考方向,通过两者的结合综合分析超高层建筑发展几点方向。


导师汪恒与学生陈桐合影


刘若凡《北京市既有建筑改造为复合介护型养老设施设计实践研究——以亚运村首开寸草学知园社区养老中心为例》

指导教师:刘东卫

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情和养老设施设计建造的发展和现状,重点关注城市中心区养老问题之矛盾所在,提出城市中心区复合介护型养老设施的发展方向和新类型。明确城市中心区的区域定位、复合型的养老模式定位、介护型的养老设施类型定位。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思路和具体设计建造方法。


导师刘东卫与学生刘若凡合影


中国建筑设计院研究生教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学员研一专业课在清华大学完成, 研二、研三学员进入工作室跟随导师进行实习,教学安排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未来步入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最高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精彩作品与动态,欢迎关注中国建筑设计院微信号

▼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