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和答辩:硕士毕业需面对的几个问题

边听音乐,边欣赏酷文



毕业论文和答辩:

硕士毕业需面对的几个问题


每年5月是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和答辩月,是毕业生黎明前的“黑暗”。接下来骄阳似火的6月则成了学子们离校前的疯狂6月,除了穿衣带帽、合影留念外,可以肆意挥霍校园生活最后剩下的几天自由,尽情享受花前月下的浪漫,最后挥泪高歌一曲“伤离别”。

对导师们来说,5-6月则是最忙碌的时段。上一周时间内,差不多评阅了本学院10余本硕士论文。现论文评审的活已忙完,就先来谈谈工科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的感受。


归纳起来,工科类院校的学位论文不外乎实验研究、算法及软件设计或硬件设计等三大类。

从研究工作的扎实程度而言,论文优劣也可大致分为三大类:

1)依托课题踏实做研究而成文的,一般属于做得好的论文;

2)工作做得扎实,但论文写的不好或做了一些工作,但不是很深入;

3)三年里没做啥事,毕业前短时间内东拼西凑草草行文的。


客观来说,这三种情况呈现一种正常(正态)分布规律。


一、写得好的论文都有共同特点(≥86分):


一般属前沿和热点问题或有课题依托及较强应用背景,任务明确,立论有据,方法理论有创新或改进,方案设计详细,数据真实,结果测试与分析翔实。最后的附页里一般也有较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这种论文,读起来很爽。作为评阅人,也愿意花时间细看,因为评阅论文也是一个自身学习的过程。


二、中等水平的论文特点可能原因较多(70≤X<86分):


1、综合类或系统级课题。

一般有大课题依托,但一般属团队分工合作的课题。自己做的可能是一个系统中的一个小单元技术。论文却把整个项目的内容或成果全都写出来,面面俱到。这样,反而显得研究不深入,完全没有突出个人工作和贡献。


2、实验设计类的课题。

实验室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测试设备,仅仅设计和建立了简单实验方案,却没能做出必要的实验结果和数据,或者仅仅做了点如利用Matlab或其他工具下的仿真,研究不够深入。


3、硬件设计类课题。

全文从头到尾都是介绍诸如FPGA开发板、CCS开发环境、硬件配置、接口、各种协议等。文中贴了N张毫无意义的时序图,却没有针对具体应用探讨或描述论文设计的核心问题。甚至到论文结尾都没有一个像样的调试结果的展示,最多附上一个板子说明他开发了一个板板而已。至于调试通过没,结果如何,甚至能不能用都没法让人相信。


4、算法及软件设计类。

选题不够新颖,对国内外现状分析不深入,方法、理论无创新,无算法描述,软件设计思想没体现。无设计流程图,无核心代码。测试数据单一,缺乏对结果的定量评价体系,工作量不够等。


评阅这种论文,实际就是查错、改错的苦力活。


三、写得差的论文的共有特点是(<70分):


文不对题,结构混乱,逻辑不严密,方案或原理过于简单,实验粗糙,数据或测试结果不可信,无应用实例,甚至有明显错误等。论文总结里根本看不出作者本人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这类论文一般是平时不做事,或被“导师”放养和无人指导,或去了公司实习,或自由拟题和研究,短时间内匆匆行文等。这类论文附页中,一般无成果发表或是在不用审稿、交钱就录的很烂期刊上发一篇短文凑数。评阅这种论文,就是死细胞和很痛苦的事情,根本没法看下去。


下周就要开始进行集中答辩了,完了再写一篇工科硕士论文答辩面面观。


硕士生毕业论文预答辩,作为导师对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集体指导,已经成为惯例。上周六,实验室对10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进行了全天时间的预答辩,按正式答辩的顺序和时间要求进行。由于受平时学术交流,进展汇报强调细节交流的影响,大部分同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汇报内容。预答辩的结果令我满意的很少。总结起来,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下:


1、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不清楚,让人听不出研究的价值所在。


2、汇报提纲完全按论文章节构成,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归类和整合。汇报提纲(内容)之间,无承前启后及过渡性语言。


3、对汇报内容不太熟悉,PPT文字描述太多。


4、过于强调细节,如数学公式的推导等,而忽视了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及结果的测试分析等。


5、汇报总结中,未直截了当地呈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6、忽视取得的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情况等一带而过。


7、无致谢。


由于答辩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各异,有偏实验科学的、有偏硬件设计的、有偏算法和软件设计的。如果不讲究答辩策略,可能会造成“做的好,不如讲得好”的结局,从而影响答辩成绩。


我的建议(15分钟左右)如下:


1、课题概述(2-3分钟):

阐述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即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主要介绍课题来源、研究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回答“为什么要做?”


2、课题内容(8-10分种):

主要突出:1)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采取的措施;2)实验结果展示及分析。文字描述多了,会影响讲解思路,也会给人不熟悉内容的印象;公式推导多了,这不是答辩老师所感兴趣的(感兴趣的评委自然会看你的纸质论文)。同时,可能占用了后续展示主要成果的时间,让评委看不到你最后的“干货”。

——回答“怎么做的?”


3、课题总结(1-2分钟):

1)直接以按序号形式列出所开展的工作;2)创新点与贡献,即提出了什么方法或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了什么功能?有创新的强调创新,无创新的强调工程应用价值。课题展望或存在问题可一带而过,如果评委需要追问,后续回答问题时阐述即可。

——回答“做到了什么程度?”


4、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等。


以上主要为答辩生汇报过程的问题与建议。


本文选自彭真明科学网博客,经彭老师授权发表。

小编:三江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bainazhishi@163.com

▼点击查看百纳历史干货

西游记,其实讲的是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历

院士说 | 施一公院士:优秀博士如何养成?

院士说 | 袁亚湘院士:“学生要敢比老师厉害”

院士说 | 周守为院士:不要一毕业就想找个“做到老”的工作

院士说 | 李静海院士:中国学科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科学人

院士说 | 郑晓静院士:科学是一项伟大的冒险


《百纳知识》由百纳公益组织创办和运营,子斯月、王成禹、赵序茅3位博士担任主编60余位本硕博和青年老师参与公益运营。

科研是一场美丽的冒险,《百纳》愿做大家冒险路程中最真诚的陪伴者。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百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