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白首回应论文抢发:张生家夺占课题


鲁白授权财新网刊发此文。引发中国科学界极大关注的北大、清华学者“论文抢发事件”发生已近半年,在此文之前,当事双方学者谢灿、张生家多次通过媒体发声,但另一重要参与学者鲁白一直沉默


【编者按】五个多月前的201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应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张生家。然而,这篇论文的刊发引发了巨大争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者谢灿认为,张生家违背了学术道德,在谢灿发现磁感应蛋白(MagR)的原始论文尚未发表之时,用从谢灿处获得的MagR,未经同意私自“抢发”了有关MagR应用的论文,并未给自己以合理的作者署名。

  10月16日,张生家收到来自清华大学人事处的解聘书。张生家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一再坚称,没有调查结论就解聘对他来说是不公正的,并且自己没有抢发谢灿的研究成果。

  详见财新网报道:张生家遭清华解聘 与谢灿互辩论文“抢发”(更新)

  在此期间以及之后,张生家和谢灿通过媒体就“论文抢发事件”展开辩论。。2015年11月17日,谢灿的相关论文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自然-材料》期刊上在线发表。

  详见财新网报道:“论文抢发事件”当事人谢灿正式发表论文

  公众注意到,事件还涉及另一名科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鲁白。在此文之前,鲁白一直对外表示,应学校要求,他不方便就此事向媒体发言。

  此次,鲁白认为“尽管张生家已经被清华大学解聘,该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仍有人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发布相关言论”,“在一方以片面之词反复进行传播的情况下”,他“被迫公布一些该事件的具体情况,以正视听”。

——————————————————————————————————

  以下为鲁白授权财新网刊登的书面说明: 

  有关“磁遗传学课题争议”的简要说明

  鲁白|文

  自从张生家抢发论文在去年引爆清华与北大之间、清华内部双重矛盾以来,我都秉承有利事情处理的态度,不对外发表公开说明以便校内妥善处理。我尊重有关规定而谢绝采访、没有公布事实和发表意见。而张生家则不遵守其对清华大学的承诺,,以一面之词误导读者,使大家不清楚事实、不了解其中牵涉的科学道德问题。

  尽管张生家已经被清华大学解聘,该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仍有人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发布相关言论来混淆视听、歪曲事实、破坏学术界求真务实的风气,颠倒黑白,影响清华和学术界的声誉。在一方以片面之词反复进行传播的情况下,我被迫公布一些该事件的具体情况,以正视听。本说明对事件的陈述,有明确的物证和多个人证。事实不会因为谎言的重复而改变,铁的物证才令人信服。

  事情的经过其实较简单:

  A)用磁感应蛋白(MagR)激活神经元(即磁遗传学)的课题是我实验室发起的智力产物,该课题的五个关键方面(原始想法、关键研究材料、做实验的学生、关键实验、原初关键结果)都源于我的实验室。张生家从我实验室听说后,采取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等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将该课题夺占为己有。

  B)事件发生过程中,我任医学院领导,而张生家是生命科学学院待聘助理教授,我们是在两个独立机构,从来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我除了能够决定他是否能用我的实验室,毫无权力决定他的聘任、经费、也没有可能用行政权力查找张的或其他任何人的电脑数据。对他的处理和聘任终止等决定都是生命科学学院和清华大学作出的。

  C) 我从事科学研究三十多年、在蜚声国际的科学机构独立领导实验室二十多年、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与40多个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实验室合作,我从未发生过与其他实验室的这种争议,建立了一贯良好的声誉。

  D)对于磁感应蛋白这一研究,我既重视智力归宿(credit)、也同样重视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结论的可靠性,那是作为论文作者,特别是通讯作者所必需要担当的质量把关和职业道德。在该事件中他只专注抢占“成果”,质量把关很差,不仅有悖科学道德,而且推出可能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所谓论文。

  E)有些人被误导,忽视了争议论文作者权的责任问题,而只注重论文的归宿一方面。对于重视学术品质、个人科学声誉的真正科学家来说,科学研究的质量把关肯定不是小事,重要性不低于科研成就的归宿。仓促地公开发表存在质量问题的研究不仅不负责任、而且可能贻笑大方,不仅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学校和中国科学界在国际上声誉。

  F)我和张生家并非一个资深、一个年轻,事实上我们都是五十多岁,不同的是他一直在其他人的实验室做下属,缺乏独立领导实验室的经验,不懂质量控制,急于求成。当发现他瞒着我在背后做该课题和抢发论文的企图时,我考虑到他毕竟只是刚开始进行独立研究,觉得应该鼓励引导他建立良好学术风范。所以我采取了告诫劝说其改正而不是立即中断他参与的做法。

  在事发后,据多个华人和非华人来源的信息,张生家在他以前工作的几个单位也出现过多种不太正面的反映,而这次他是把以前实验室内部的争吵延伸成为其独立后与校内校外两个实验室争吵。现在看来我这样做不仅姑息了不端行为,也酿成后来事情闹得更大。

  下面是事件的总结:

  1.原始想法:2015年1月8日,鲁白的研究生褚鹏程在鲁白实验室组会上介绍了北大谢灿教授磁生物学的讲课,并提出了做磁遗传学(当时褚鹏程的英文写成Magnet-genetics)的想法,将此与光遗传学做类比,即用磁感应激活神经元(证据:褚鹏程ppt第10张。文件日期:2015年1月7日)。会后,鲁白即与实验室多位成员讨论并启动了该课题。自1月9日起,鲁白实验室与北大谢灿沟通,决定与谢灿合作。最初的关键ppt可以供国内或国际公认的教育和科研机构派计算机专家鉴定。这一证据证明用谢灿发现的基因做磁遗传学是鲁白实验室的智力产物。

  张生家2014年初进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招聘过程,,但入职、实验室装修等事进展缓慢,到2015年7月实验室尚未完成装修,不能做实验。作为医学院的资深教授鲁白出于对刚起步的研究员的支持,同意让还没有在被生命学院入职的张生家借用鲁白实验室的资源开始做一些实验。张生家在2015年4月初从鲁白的研究生逄克亮处听到了鲁白实验室用MagR做磁遗传学的想法(idea)。用磁感应激活神经元的想法并不新,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磁感应分子。而决定用MagR做磁遗传学是推动该课题的一个关键。在此之前,张生家并不认识发现MagR的谢灿,也不知道世界上有MagR的存在(因为谢的文章还没有发表),不可能想到用MagR来激活神经元。张生家实际是从我实验室夺取的课题,如果大学中一个实验室可以拿另一个实验室的课题,那么这个大学的所有实验室可能都要建立铜墙铁壁而不是合作交流了,大学的学术氛围将被严重破坏。

  2.关键研究材料: 2015年4月21日,由我的研究生逄克亮去北大到谢灿实验室取材料,张生家要求一起去(鲁白本来要去,后因学校公务未成)。所以是我的学生联系谢灿以后,我允许我的学生和张生家一道去北大取实验材料。张不仅没有独立想起磁遗传学的想法,而且也没有独立获取原始实验材料。谢灿将关键的MagR 基因质粒以及磁刺激器提供给了逄克亮和张生家。谢灿当时不知道张生家为独立PI,认为他是鲁白实验室的,否则不会将关键的MagR 基因质粒以及磁刺激器提供给他(谢灿8月25日给北大清华校领导的邮件)。

  3.研究的关键学生:在4月21日从北大回清华的路上,张生家就开始实施强占鲁白实验室该课题的想法:他以第一作者、提前毕业等条件让逄克亮离开鲁白实验室,转导师至他的实验室做此课题,被逄克亮拒绝。其后,张生家又以“等做出来再说”为借口,一再叮嘱和要求逄克亮不要告诉鲁白任何有关该课题的情况。从4月21日至6月14日,张生家剽窃了鲁白实验室的idea、和逄克亮一起在鲁白实验室做实验、却向鲁白隐瞒该课题实验及其结果,并利用各种借口阻止逄克亮向鲁白汇报。逄克亮多次强烈要求张生家向鲁白汇报,并于6月10日拒绝继续做实验。6月14日,张生家不得不向首次向鲁白承认他瞒着鲁白做MagR课题。鲁白指出了张生家的不端行为,并告诫他做人要有诚信。鲁白顾全大局,原谅张的隐瞒行为,同意他继续合作(逄克亮为证)。

  需要指出的是,逄克亮完全不是张生家所宣称的是我交给他代为培养的学生,而是要进行该项课题的鲁白实验室的研究生。张生家从2014年初到清华一年多时间中没能搭建成电生理设备,甚至实验室尚未开始正常运转,也同样因此原因在2015年初,张的3个研究生集体离他而去。谣传却是鲁白要张带鲁的研究生;一个有二十多年领导实验室经验的、培养过很多研究生博士后的人,要一个实验室还没建立的张来带我的研究生,恐怕只有不知情的人,才不会捧腹。

  4.关键实验:实验设计在1月8日就明确,用光遗传学一样的常规实验,只是改研究材料,类似光遗传学中用一个基因(channel rhodopsin)转染神经细胞,磁遗传学是用MagR基因转染神经细胞,以后观察钙成像和电生理。培养原代神经细胞、钙成像、细胞电生理也都是鲁白实验室常用技术,而张生家没有在其清华的实验室建立这些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实验的方法。整个课题过程中,绝大部分实验是由逄克亮在鲁白实验室做的(从质粒提取到原代神经元培养,及将MagR转染到神经元中去的从头到尾的各个实验环节)(逄克亮实验记录为证)。而后来龙晓阳和张生家在最后采集数据时,故意不让逄克亮参加,并将数据从鲁白实验室收取记录数据的电脑上删除,据为己有。(生医系教授苑克鑫和生医系主任王小勤作证,龙晓阳为苑克鑫的高年级研究生,被张生家用不正当手段挖去并利用)。

  5.原初关键结果:6月初,龙晓阳用逄克亮培养和转染MagR后的神经元,声称看到磁场能引起细胞内钙增加(逄克亮证词)。从6月初至8月11日,实验取得一些进展期间,张生家则一步一步刻意地把鲁白实验室排除在整个合作课题之外。8月11日,张生家更是公然宣称这个课题是他的,否认鲁白是课题的提出者和领导者,否认课题主要执行者逄克亮的贡献,企图独占该课题,不让鲁白实验室人员用MagR基因和磁刺激器,并将部分结果从鲁白实验室电脑中删除。

  6.张生家此种行为已经触及学术道德底线,并引发一系列校内校外矛盾。在磁遗传学事件中,他一再无视科学的基本原则、制造各种矛盾。一方面,从张生家自己公布的和谢灿的交流微信来看,他瞒着鲁白实验室私下单独与谢灿联络,并欺骗谢灿说该课题是他张生家的,企图逐步将鲁白实验室排除到课题之外;而另一方面,他又对鲁白隐瞒自己与谢灿的私下交流,并不让鲁白单独与谢灿交流。张要甩开谢灿蓄谋已久,据逄克亮录音,张在6月就明确提出要甩开谢灿,而不是像谣传的那样--因为鲁白8月以后的干预,而导致张甩开谢灿,独自抢发论文。8月11日,张生家再次在鲁白面前透露了要抢在谢灿论文发表之前强行投稿的想法,鲁白当即指出这样做不道德,因为不能抢在谢灿报告MagR的原始发现之前,先行发表MagR的应用。鲁白表示如果张生家坚持这样做,他就会告诉谢灿。之后,张生家又把还没回国、对该课题没有贡献的他妻子作为共同第一作者。8月21日,张甩开谢灿强行投稿的企图败露,受北大清华双方的制止。但是,张生家不顾北大、清华大学层面的制止和反对,私自偷偷将论文投稿《科学通报》英文版,并不予鲁白、谢灿、逄克亮署名。9月14日,论文发表,遂酿成了论文抢发事件。

  如果张生家不在鲁白实验室待,他就不会知道用MagR做磁遗传学;如果张不在鲁白实验室,他不可能跟鲁白的学生去谢灿处取MagR的DNA;如果谢灿知道张生家不是鲁白实验室的,不可能将MagR基因和磁刺激器给他;如果鲁白实验室学生不做实验或鲁白实验条件不能做上述MagR的实验,4月到8月张生家本人的实验室还没有完全建成,根本不可能做细胞培养、钙成像等实验。

  有一种说法是,谁的原始想法,谁的实验室发起不重要,谁做出来就是英雄。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中国学术界道德风气和学术氛围不完善的一种表现。按照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对剽窃的定义,是“对他人的想法、思维过程、结果和语言文字的不恰当利用,而没有给他人应有的功劳和荣誉”。“想法”是放在第一条的。我们对剽窃的容忍,将对创新,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何况,张生家是刻意瞒着我在背后偷偷地做实验,还想方设法不让我做实验的学生参与采集数据,不让我知道实验结果,其目的从一开始就是将该课题抢夺为己有。还有人问,为什么在6月14日鲁白发现张背着他在做鲁白实验室的课题后,没有马上把张赶出课该题呢?事实上我非常气愤,当场指出这是不端行为,并严肃地告诫张做人要有诚信。但是我考虑张是新聘研究员,对学术道德意识不高,需要教育,故选择了原谅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后来,我还用微信发送给张我过去写的关于“诚信”和“原谅”的两篇文章,告诫张今后在学术问题上一定要诚信。

  7. 资深学者 (我)对新聘研究员(张生家)“合作”与“支持”的关系。

  我们实验室发起的课题,张生家后来加入,张可以算是合作者。在这里我们要分清资深学者与新聘研究员之间的“合作”与“支持”的差别。鲁白发起的课题,张参与,那是“合作”,而且自然应该以鲁白实验室为主导。 如果是张发起的课题,我给张提供各种资源,那是“支持”,我可以不要作者权。事实上,自2014年起,我在清华出于对其他研究员的支持,将自己实验室的资源向多个学者开放,从不保留,也从来没有要过作者权。

  8. 是“学术不端”而不是“贡献”多少

  张生家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作者纠纷,而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鲁白从来没有否认张生家参加过MagR课题并作出过有用的贡献。如果他没有采用剽窃、欺骗、隐瞒等一系列不正当手段,抢占原本他仅作为合作者的课题,本来大家可以坐下来讨论作者顺序问题。但张在6月份开始就私下多次要求逄克亮放弃第一作者给他的妻子(逄克亮录音为证),一直到纠缠到8月份,更是拒绝认为鲁白实验室有任何参与署名的权利,一心只想独占课题。鲁白曾向学校领导表示,只要张生家承认错误并向鲁白实验室道歉,并承认鲁白实验室是课题原始发起者,我们可以与张讨论作者问题。

  这里有必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公开场合(譬如演讲、上课、讨论会等)所讲的没有发表的想法和成果(往往是比较成熟的课题),目的是科学交流。另一种是在一个实验室内部,非常早期的想法,已经思考的要做的课题,这就需要得到保护。在美国传统的专利法上,记录最初想法的日期是获得专利的重要证据,也是为了保护原始思想(鲁白实验室2015年1月7日的ppt和1月8日的组会都明确记录了原始思想)。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实验室以外的人进来得知了这个想法,然后偷偷地自己去做,还用尽手段不让该实验室的负责人知道,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剽窃。如果允许这样做,大学就不是学术机构而是一群饿狼扑食的狼窝。所以,清华大学坚决不允许张生家入职是正确的。

  一位了解整个过程的国际著名科学家评述:“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学术道德违规事件。它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剽窃。我认为这是剽窃,偷取关键研究材料,欺骗和诡计加在一起!也是对大学学术合作氛围的一种严重侵犯”。

  以下是2015年1月7日组会ppt的邮件的截图,显示的其中关键idea的那一页:




以下是2015年1月7日ppt文件info的截图,同样显示该ppt是1月7日创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