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作者简介

彭渤,男,博士,教授,任职于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从事矿床地质及环境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

曾留学丹麦、波兰,澳大利亚。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重点项目等7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ineralium Deposita》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ISTP论文7篇。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评为湖南师范大学首届“十佳青年教工”。为国际矿床地质学会、国际医学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湖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刊物《Environmental Geology》通讯审稿人。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相关的就是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当下“一流大学”建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今年参加ZN大学近10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来看,他们对论文的把关确实严格了很多,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确实有了大幅提升。而从近年评审的很多研究生学位论文来看,感觉在提升质量、严格把关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题目应当顺畅


学位论文同其他科技论文一样,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论文题目是对有关科学问题提炼程度、凝练水平的反映。把学位论文的题目写好、写通顺,是对研究生的最基本要求。昨天下午,院里审核部分研究生的学位申请,其中一篇题为:“基于‘X’的互联网……与‘Y’教学融合研究”的学位论文,我看题目就没写通。所以,我不用看其论文就投了反对票。可是在场的其他近10个评委都是赞成票。6个外审专家评审时,也都同意该论文通过。在这场“游戏”中,我就成了“另类”。但我不认为是故意挑剔、刻薄。而是坚持研究生论文的基本要求。虽然如今都要求SCI论文,但既然学位论文是用中文写的,就得按中文的要求来做。一篇题目都不通的文论,都能够过关,那如何把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不亮或者走神的论文,很可能就是问题论文。近年评阅研究生学位论文时发现,很多研究生喜欢用“基于……”、“XXX ——以YYY为例”等大套式的格式来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我的建议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样的格式。因为在我看来,用这样的格式来确定论文题目,本身就是对有关科学问题提炼不足、凝练不够的表现。


语言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学位论文作为科技论文的一种,也是写给人家看的。因此,做到语言通顺很重要。这一点也是研究生学位论文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1、语法正确。

用于学术交流的科技论文不同于聊天,语法正确是科技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比如,句子要有主、谓或者主、谓、宾。虽然这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稍不注意,就出问题。一个学生投到某刊物的文章,开篇第一句是:“通过对湖南X的系统采样,运用Y分析技术,对X进行了Z等的分析”。我多次将该句改成“本研究对湖南X进行系统采样,利用Y技术,对Z等进行了分析”,学生没有改过来,就投出去了。2位审稿人也没指出来。校稿时,我2次修改,编辑也不采纳。最后定稿时,编辑要求我作为通讯作者对全文把关。我将此作为第一个问题列出来,编辑有点不耐烦,专门来邮件:“稿件最后定稿,只修改原则性的问题”。意思是这样的问题就不要改了。我立马回复:“文章可以不发,开篇第一句没有主语的句子不能不改”。到这时,编辑老师才将这句话改过来。不知我这样是否太较真、太迂腐?但我认为,没有主语或者谓语的句子是明显有语法错误的,不是科技语言。

另外,语法要求还包括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其他很多方面。如“H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且多样的省份,形成机制复杂,防治难度大……”的语言表达,就写得太随意,第一句的主语与后面带逗号的句子应该不是同一个主语,但形式上逗号后面的主语应该是“H省”。这样,逻辑上是不通的。所以,科技语言的语法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

2、使用简单句和陈述句

学术论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学术论文一般是对科学事实、材料信息等的描述和表达,是对科学分析的陈述、讨论和逻辑推理,是对科学结论、认识的总结和提升。这就要求科技论文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因为尽量使用简单句、陈述句,才方便读者阅读、理解。一般单个句子不宜太长,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不宜过多,疑问句、反问句尽量少用。

3、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洞表达

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一般自然科学的论文,由引言入题后,就是事实(现象)描述、分析和讨论,然后就是结论。整个过程的逻辑关系,就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得到科学认识。文章的语言应符合科技论文的这个特征和要求。不宜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如某学院在介绍自然地理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时,有如下一段文字表述:

“自然地理学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是把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现代自然地理学着重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及其响应体系。尤其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笔者认为这段文字不但脱离事实、空泛,而且漫无边际、不很靠谱。让人读后,很难获得该学院该专业的任何具体信息。介绍了等于没有介绍,甚至还不如不介绍。

4、逻辑性强,条理清楚

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经得起推敲。即陈述的事实、分析的问题、论证的理论原理、得到的科学结论等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所以,语言表达也应十分注重逻辑关系。比如前面一句是“(激光)根本穿不透(雾霾)”,后面接着一句“如果激光武器的作用距离是10公里,有雾霾的情况下一下降到1公里”。前后逻辑关系相矛盾。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学者对XX进行了XX研究(张X,1987;姚X,2005)”。这里引证参考文献,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这样的细节问题,稍作思考,就可以避免。

另外,语言表达的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不但逻辑关系明显,还要条理清楚。比如在表述某风化剖面主元素含量特征时,文章中一会儿“自上而下,元素A含量增高”;一会儿又“自下而上,元素B含量降低”。这样缺乏条理,让读者读起来很费力,也不便于自己总结有关规律性的认识。值得注意。

5、语言表达能力强

科技语言表达力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十分精炼,二是表达准确。诚如涂光炽先生(我国地球化学创始人)所言:“文字要言简意赅”(给地化所题词的最后一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要十分珍惜使用文字,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6、使用专业语言

每一个专业都有他的专业语言,即“行话”。我们读参考文献时,就应注意学习这些“行话”。写作时使用“行话”,既体现你不是外行,又便于交流。

正确使用科技语言,是重要的科研基本功,也是科技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年轻人做科研,请从正确使用科技语言着手。谨此共勉。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论文的结构、层次是作者思路、材料组织能力的反映。以清晰、简明的结构层次来组织学位论文,会给读者以明确、直率的感觉,从而易于把握作者的思路。然而,有些2~3万字的学位论文,其层次细化到5级,甚至6级小标题。本人觉得这样处理,会使论文的问题分析、材料表述等复杂化,使论文整体碎片化而弱化作者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利于论文整体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读者快速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思路。笔者建议,一般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达到3级小标题即可。博士学位论文可在前述基础上,适当增加1级小标题。因为论文写作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需要对资料、文献等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只有有了较好的归纳、总结和分析,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认识。因此,较好的论文结构层次,也是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分析表述能自圆其说


自圆其说是所有类型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不能例外。比如用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来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时,前面在表述同位素比值时,说比值变化大、分散,推断成矿物质可能为多来源。而后面在进行同位素比值投影图分析时,说:“铅同位素比值投影点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85”。故而推断成矿物质可能为二源:壳源和幔源。这样前后的分析是不能相互印证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不符合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论文中出现这样的分析和论述,要么反映作者有关铅同位素用于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的理论把握不足;要么反映作者对取得的数据资料缺乏自己独立的分析,而盲目模仿有关文献的现实情况。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评阅人对论文的评判结果。


本文整理自彭渤科学网博客

作者:彭渤

你是否正在为论文而烦恼?

选题?方法?形式?逻辑?语言?
告诉我你的困惑,让我来帮你轻松写论文!
中国首档学术写作大型公开课

《学术写作大讲堂》

助力论文写作,让心不再焦虑!
轻松写论文,把自己从论文中解放出来!

请记住,这里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与你一起战斗!


学术写作大讲堂|真学术  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