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温大教授论文,名校副校长博士学位被撤销

近日,关于“广外原副校长陈某论文抄袭被撤博士学位”的消息在网上传开,称该名陈姓领导干部在早年撰写的博士论文中,涉及大量抄袭,文中部分内容与经济学教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常务副院长谢健的一篇研究著作高度雷同,涉及内容近万字。

经查证,该名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的陈姓领导干部系陈德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时,于2004年2月完成了题为《我国民营经济成长条件研究》的博士论文。随后,记者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查找到了该篇博士论文。陈德萍的论文全篇共143页,列出的参考论文或著作有105篇,并附有独创性声明。而实际上,文中存在大段抄袭的行为,比如其3.2章《我国民营经济成长模式及比较》与谢健2002年10月刊发于《中国工业经济》的论文《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相似度很高。


将两篇文章对比后就会发现,陈德萍的博士论文几乎原样照搬了谢健的研究成果,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将我国民营经济成长模式概括为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中关村模式和三城模式(海城、兴城、诸城),而前者仅仅是删去“三城模式”这一要点,又将“珠江模式”改称为“珠三角模式”,其余论述几乎照搬照抄。文章中虽有一处提到了被引用者的论文,但在其他大段的雷同段落中,均未再标明出处。雷同的内容涉及近万字。


昨日,记者与谢健取得联系,他已得知了该消息。当被问及,陈德萍的博士论文几乎全盘抄袭他的研究,包括标题、文字、标点符号都不漏时,谢健苦笑回应。不过他也提到,早期的论文成果,确实存在一定的钻漏洞的可能性,但现在针对学位论文不端的检测系统比较强大,很大程度上预防了此类行为的发生。


“博士及硕士论文均要经过系统检测,本科学士论文的体量比较大,多数学校采用抽检的形式。目前城院正在考虑对学士论文进行全面检测,这将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谢健说,临近毕业季也是论文写作答辩阶段,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业和今后的事业负责,加强道德自律,切勿尝试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据了解,广东省纪委已查处陈德萍博士论文造假、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去年12月,广东省政府已免其广外副校长职务,江西财经大学也已在2013年撤销其博士学位,并依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律师说法

彭伊妮(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抄袭论文属于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同侵犯其他民事权利一样,侵权人需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但著作权侵权并不等同于著作权犯罪,侵犯著作权罪的成立需以行为人有营利目的,并获得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或其他严重情节为构成要件。实践中,抄袭论文者往往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获得学分顺利毕业,故只需承担普通的民事责任,没有刑事责任。这也是导致抄袭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但抄袭行为一经发现,将由校方对学生做出严厉处罚,取消成绩,甚至开除学籍。因此,学生切不可对抄袭一事抱侥幸心理,应当独立完成论文写作,以免影响学业、惹上官司。


温州商报全媒体记者 邵卢静
小编 丹丹

推理题来了↓↓↓

一名特工被困在一幢200米高的大楼的楼顶,他手里有一根150米长的绳子和一把瑞士,他所站的地方(楼顶)有一个铁钩子。

往楼下看,这名特工发现大楼正中间,也就是100米高的位置上有一个可以落脚的金属支架,上面还有另外一个钩子。他怎样才能利用这些东西安全到达地面?

想知道答案↓↓↓

回复“特工”至温州商报官方微信就能查看答案了!


本报(网)原创作品受《著作权法》等法律保护,转载时须注明署名和出处,并支付报酬,不得有歪曲、篡改等侵害作品完整权的行为,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网)法律顾问:尹航律师(浙江知联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