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该不该发表论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大多数学子纷纷投入求职大潮中。但近日一些在读硕士研究生反映,学校要求毕业前在期刊发表论文,成了此时比找工作更让自己牵挂的大事。记者调研发现,要求硕士毕业前在专业学术期刊乃至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并非个例,而这种要求,又出于何种目的,究竟是否合理?

Preface


论文要求愁煞部分硕士毕业生

“研一入学时得知要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才能达到毕业要求,我从研一下学期就开始着手准备,但现在一篇论文都没有见刊,今年学院又提出,发一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也可以,现在哪有心情找工作,一门心思都在愁论文。”对于学校的论文发表要求,宁夏某大学研三学生刘倩颇为无奈。


她告诉记者,目前达到学院论文发表毕业要求者寥寥无几:“我们学院今年有近20名毕业生,达到普刊要求的还不到一半,在核心期刊见刊的更是少之又少。”


记者调研发现,有类似论文要求的高校并非少数。有的学校仅要求在专业相关期刊发表论文,如绍兴文理学院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公开发表一份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也有的学校指定了相关期刊范围,例如新乡医学院要求“学术型学位自然科学研究生至少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社会科学学位研究生至少在CN以上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且不包括会议论文、综述、摘要、短篇等。”


“各学科专业需依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出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但不低于学校要求标准”“各学科及指导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多数学校也给予了专业或导师提高标准的权力,但无论要求如何,大多数学校均要求学生发表的论文以学校为第一作者单位、署名单位或通信单位。


期刊论文要求为哪般

类似论文要求,对在读硕士而言难度如何?数十位受访在读硕士意见不一,相对人文社科大类硕士认为较难者居多,理工类硕士则认为此要求不难。但他们普遍认为能否发表论文和导师手中项目、指导力度等关系较大,单凭自己研究发表颇为不易。


“我们班在核心期刊见刊的同学不少是依托导师课题发表的。”刘倩说,一般核心期刊从投稿到见刊最短也需要半年时间,审稿时间都在1到3个月,还不算退稿、修稿时间,又不能“一稿多投”,投稿“试错”时间太短。不过,普刊则相对容易得多,最后实在不行可以花钱购买。


采访中,一些受访者就表示为了达成论文要求,自己曾花钱在一些影响因子较小的期刊发表论文。


“我家娃打电话说‘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论文要发表了’,我开始还高兴呢,他马上让我给他打1000元版面费,我理解不了怎么用咱的文章还要花钱呢?”陕西省西安市赵慧玲对孩子的论文发表一事颇为不解。


记者在搜索引擎、某电商网站上以“论文发表”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所得结果“成百上千”,一位相关从业者告诉记者,自己可以保证在省级期刊见刊,“加急”的话多给钱就行,如果不成功的话保证退款。


高校又为何要求硕士发表论文?数位高校教师对此事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此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应有之义,严格要求能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上进,是扭转目前高等教育“严进宽出”弊病的针对性措施;反对者则认为硕士撰写的毕业论文即可达到培养考核目的,若要严格要求,加强毕业论文审核即可,另行要求硕士发表论文是将学校任务“下移”,把本该由学校、教师承担的任务硬性摊派到学生身上。


论文要求宜柔不宜刚

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大学就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但为何仍有高校要求发表论文?


受访学生及专家学者认为,在自我价值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的当下,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并非所有硕士发展方向,他们建议硕士发表论文要求宜柔不宜刚。


“目前国内高校硕士培养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要求硕士发表论文不能简单、孤立给出好坏评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要求在读硕士发表论文应由专业组织机构结合具体学校、学院、专业制订,若是一刀切式规定、盲目加码论文数量、一味求大求多则有失偏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王迪说,在读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首先应区分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高校培养硕士旨在提高其研究能力,发表论文是研究能力得到提升的结果,只是培养方式的一种,不能将手段当成目标;其次要区分考核指标和教育任务,学校的发文指标和学术排名是考核任务,用培养学生来完成任务不可取;三是要区分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因材施教。


鸿海锐评:要不要发表论文?

莫把偷懒和水平差当成挡箭牌!

我认为,除了某些不宜发文章的领域之外,一般情况下应当发了文章(包括已经接受)才允许毕业。这是为研究生好。至少在大多数文理科领域,不发文章算做了什么研究?不发文章,这研究生几乎算是白做了。


做一篇文章,对于研究生的研究经历无疑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大概没有多少争议了。但是,做出一篇文章,只是发一篇文章的一个阶段。做出一篇文章,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发一篇文章则是表明至少有人承认你的工作了。从投出你的文章,或吃退稿,或修改,看审稿人的意见(许多国外的审稿人比我们国内的认真),补充或重做某些实验(或计算),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到最后定稿,接受,实在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别人(主要是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是很艰难的。对于一个研究生,有了发文章的经历,跟随随便便写出一篇东西就稀里糊涂走人,完全是两码事。


有人会说,许多硕士生毕业后,很可能不再从事需要发文章的研究工作了,发文章的经历又有什么用处?这个问题,与初中为什么要学习平面几何相类似。发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完善自己工作的过程,而且是较为科学的过程。而完善自己的工作,这是任何性质的工作都需要的。我们中国人往往缺乏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完善自己的工作的传统和习惯,因而,有一个在评审和讨论中完善自己工作的经历是必要的。


有人认为,研究生的论文都是些垃圾论文,中国的论文太多了。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论文都是低水平的,一个人做论文,对于大多数人,一开始就能够做出高水平工作的,在今天的世界上,恐怕很少。小孩子学走路,一开始总是低水平的。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这么大了,发论文多是应该的,不多倒是不对的。


现在许多学校不要求硕士生发论文了,现在大概主要还是文科的,例如复旦大学,但是,很快会传染给理工医农各科。


“我们不是不要求学生发论文,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告诉记者,学校作出这一决定,是希望学生不要单纯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不要靠发文章来换学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收取版面费已经成为一些刊物的生存之道,发表了大量低水平、重复的垃圾文章,制造了大量垃圾刊物。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不鼓励学生去写。与其这样,不如不发!”顾云深说。


不要求硕士生发论文了,却说是希望发高水平的论文,可真是高论。不过,这希望是哪年哪月才能实现的,与学校却是无关了,反正学生已经走了。对于垃圾刊物,重点大学都是有办法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刊物名录,哪些算数哪些不算数,一下子就卡住了。我所在的学校、学院就有,那就是sci收录的才算,不收录的不算,本校的学报照样不算数,这就很好。我相信复旦也有自己的刊物名录。现在的问题是不想卡了。为什么不想卡了?


硕士生可以不发论文,最高兴的是混文凭的硕士生,混混就能毕业,岂不高兴。导师也很高兴,没有负担了,特别是那些招收许多研究生的导师。所有的导师都知道,指导硕士生发第一篇文章,导师真是费劲呐。不修改个十遍八遍,哪里能够行,比自己写还费劲,而且一般地说,还是个低水平的。与其费劲巴拉替硕士生改文章,不如指导博士生多做出一篇。现在硕士生不用发文章了,导师当然高兴。所以,硕士生不发文章这件事,原动力很可能就是研究生的导师。学校也很高兴,对于学校,本科生自然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博士生是出文章做项目的主要劳动力,有学术影响,而硕士生则几乎是一个负担。所以,很多学校希望把硕士生弄成二年制的,论文也随随便便写几句。这样,硕士生不发论文,学生、导师、学校皆大欢喜。


— End —

甄诚期刊

让发表论文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