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去旅行】雍城览景觅清凉

宝鸡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更是不乏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大词人们的踏歌跫音。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凤翔任职时,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诗篇《东湖》。而苏轼在此任职时,行进在凤翔、眉县、岐山等多地,留下了大量诗作,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盛夏时节,我们不妨跟着这首诗篇在凤翔的东湖一起游览,享受这里绿树浓荫的清凉,一起采撷这里的诗风雅韵。在东湖游览,随处可见的树荫带来一路的清凉,不仅体现在园区的正路上,在湖边小径、穿花通幽的小路上亦可随时遇见。在东湖里感受到的清凉、惬意,正如《东湖》这首诗里所描述的一般,“入门便清澳,怳如梦西南。泉源从高来,随流走涵涵。”

《东湖》诗里有一句是:“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以诗意的手法,道出了曾经凤凰鸣于岐山,周文化由此兴盛,而这只凤凰还在位于凤翔的饮凤池饮水、梳理羽毛的意境。不少学者认为,苏轼此时的作品咏史怀古,关注社会现实。的确如此,从这首《东湖》来看,苏轼作诗时身在凤翔,却结合了“凤鸣岐山”的典故,写到周文化的兴起。岐山,是以“厚德载物”为代表的周文化的肇基之地;凤翔,是以“自强不息”为代表的秦文化的发源地。当时,身在凤翔的苏轼也有不少吟咏秦人的诗歌,如《秦穆公墓》等。如今,秦穆公墓为一处文保单位,位于凤翔博物馆院内,距离东湖仅数百米。在游览东湖之后,也不妨前往拜谒。

再来说到这方幽静、清凉,又富含诗意的东湖,除了宋代的苏轼在此留下诗篇,明代的诗人李贞也有同题诗作,其中写到“凤鸣楼下竹亭前,菡萏双头各斗妍”,描述的是东湖里夏日有亭、有竹,莲花开得正好,争奇斗艳的景象。历史上,描写东湖的诗作还有不少,不胜枚举。

从东湖出来向北走不远,便是周家大院。周家大院是明清时期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民居,也是文保单位,从2015年开始作为景点免费开放。走进周家大院,第一感受是“心静”,仿佛在闹市中,走到了一处独立、幽静的空间,所有的烦躁都会被一扫而空,有一种“归家”的宁静感。而且,周家大院里本就厅堂、房屋众多,房檐下、屋子里、院子里都可觅得清凉。在这里寻觅到的一副楹联,“经训不荒真富贵,家庭有礼自平安”,横批为“言物行恒”,意在教诲周家子孙要学习经训、崇尚礼仪、言行一致、保有恒心,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富贵。楹联与诗词本就关系密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周家大院不仅可以感受夏日里的心静、清凉,也可以品赏楹联的妙趣。

从周家大院出来,离开凤翔区的城区,驾车一路向西,可以到达一处田园露营的好去处。唐代“诗圣”杜甫在凤翔时,留下一首诗,名为《得家书》,其中有一句“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道尽了在凤翔处于田园农事中的一份安心。

这处名为“马道口田也麓营地”的地方,或许也可以给人这样一份安心。这个露营地,位于凤翔长青镇马道口村的河滩边,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自然优势得天独厚,依山傍水,植被丰富,可以体验农宠乐园、蔬菜采摘等。前不久,在市文旅局公布的“宝鸡十佳户外露营基地”名单中,这里也上榜了。

唐代王之涣有一首《过雍》,“空壁依时旧,雍水入地流。新居满在目,知己共登楼”。描写了雍水长流不息的气势。凤翔古称雍城,自古有诸多诗人在此留下诗篇,让今天的我们可以伴着诗韵墨香,游东湖、逛周家大院、观雍水、望雍山、赏田园等,携古诗词感受凤翔区的新貌!